APP下载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保华教授:轨道交通数字化建设要注重信息管理规范化

2020-05-29诸玲珍

中国电子报 2020年22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交通建设

诸玲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处于全球从未有过的高速发展时期。对此,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保华教授评价道:“从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上看,一个城市每年建成4-5公里是比较常见的,但我国许多城市每年开通的里程往往是这个数字的5到10倍。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如果仅论地铁的话,比例更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装备(如车辆生产、土建技术等)可以说已位居世界前列,许多方面已处于领先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直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入极大,对上下游产业带动性也极强。以地铁为例,毛保华教授表示“地铁系统每公里投资均超8亿元,每公里定员大致在55-60人(不计安检人员),对城市就业有直接贡献。”另—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其独立路权,运营所提供的出行时间较可靠,更是城市通勤、通学出行的重要工具,极大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服务质量。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后,直接导致沿线资产升值,加上其对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使城市轨道交通成为许多城市政府解决城市交通出行难题的首选。“总的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直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价值格局,由此带来的巨大间接效益是难以估量的。”毛保华教授说道。

新技术

开创轨道交通新纪元

我国已有近40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可达6600公里。“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城市轨道交通又是大城市生活离不开的“伙计”。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已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的各个领域,“从购票、安检、身份识别到数据统计与分析,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在科技应用水平上的进步。”毛保华说道。随后,他又以“一卡通”为例说道:“以前我们各城市发行‘一卡通来方便大家乘车,现在手机App就具有这个功能,既省却排队,也不用找零。目前困扰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安检难题未来也可能会通过身份识别技术来解决。”

不断完善

工控系统管理

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一些矛盾或冲突。“重点可能在于信息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与立法化。例如,谁可以采集信息?采集的信息如伺使用?用于什么目的,不可用于什么目的?这些都需要界定。当然,实际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恐怕只能—边前进、一边完善。”毛保华说道。

未来的发展

需提高服务水平

城市軌道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巨大,一条线下来动辄上百亿元。在毛保华看来,尽管我们的经济总量已达全球第二,但许多民生领域都要花钱,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更是一个需要补贴的“坑”,因为这个“坑”产生的效益多在别人那里。

毛保华认为,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点有三方面:一是技术制式的选择与把握。作为民用技术,一定要选择成熟的、易于维保的系统;创新是科技部门的事,不能在我们这做实验。二是注重服务水平。对城市政府来说,建设不是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是为了给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三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经营与开发能力培养。城市轨道交通光靠票款收入是难以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哪?在于经营。因此,地铁公司应着力培养经营型人才,提升资产、资源的经营能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经营好了,可以减轻政府的补贴负担。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交通建设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寒露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