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刀行扁桃体和腺样体手术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疗效

2020-05-28郭建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鼾症腺样体内窥镜

郭建林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 常熟 215500)

鼾症又称为打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是指在睡眠期间由于呼吸道气流通过时冲击咽黏膜边缘和黏膜表面分泌物引起的振动,从而产生鼾声。鼾症的发病原因有先天性解剖畸形、下颌骨发育畸形、舌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鼻息肉、慢性鼻炎、肥胖、遗传、吸烟、甲状腺功能减退等[1-2]。鼾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白天嗜睡、夜间睡眠呼吸暂停、憋气、梦游、遗尿等,若不进行控制治疗,随病情逐渐进展,可能会引起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继发症,比如高血压、心脏肥大、心律不齐、健忘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小儿由于年龄较小,身体各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在进行睡眠时,容易产生鼾症,时间久了,会引起小儿内分泌紊乱,引起大脑缺氧、心绞痛等,降低小儿的睡眠质量,影响小儿身体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严重者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治疗鼾症这一疾病主要是通过保守疗法、手术疗法、药物疗法等。手术疗法是解决鼾症的重要手段,传统手术治疗和鼻内窥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刀治疗都能够治疗鼾症,各有不同的临床效果[3-4]。本文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治疗的鼾症患儿74 例,探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刀行扁桃体和腺样体手术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治疗的鼾症患儿74 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均经过鼻咽部CT、呼吸睡眠检测等检查确诊为鼾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 例鼾症患儿分为两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鼾症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鼻内窥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刀治疗的鼾症患儿为实验组,每组各37 例。对照组鼾症患儿中男性19 例,女性18 例,年龄4~15 岁,平均年龄(8.88±3.22)岁,病程1~5 年。实验组鼾症患儿中男性18例,女性19 例,年龄5~16 岁,平均年龄(9.81±3.39)岁,病程2~4 年。两组鼾症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鼾症临床诊断标准的患儿;患儿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临床基本资料完整患儿。

排除标准:不符合鼾症临床诊断标准的患儿;中枢性鼾症患儿;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患儿;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不配合临床治疗患儿。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鼾症患儿进行传统手术治疗,即对鼾症患儿进行腺样体刮除术联合扁桃体剥离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首先,麻醉医师选择适合患儿的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待进行麻醉后,为患儿调整为仰卧位,方便进行手术;之后利用开口器将患儿的扁桃体暴露在视野内,沿着扁桃体外侧由上及下将舌腭弓游离缘和咽腭弓黏膜进行切开,然后剥离扁桃体包膜,逐渐游离扁桃体,再将扁桃体根部绞断;最后,使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利用鼻内窥镜观察肥大腺样体的全貌,并进行刮除,刮除之后清理残余血液,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实验组鼾症患儿采用鼻内窥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刀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首先,利用扁桃体抓钳将扁桃体进行内迁,之后由上至下进行切除,使用等离子刀进行止血,等到扁桃体完全切除并止血后,继续进行腺样体切除术;将鼻咽部充分暴露在视野内,置入鼻内窥镜,完整地观察肥大腺样体全貌,并在鼻内窥镜的引导下使用Evac 70°刀头,逐渐消融肥大腺样体,注意做好止血工作,保护正常组织;待消融结束后,利用鼻内窥镜观察肥大腺样体是否清除干净,观察有无出血现象,清理残余血液,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评价标准 在两组患儿出院前,对两组鼾症患儿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呼吸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进行统计。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四项指标。呼吸功能指标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三项指标。临床疗效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过临床治疗后,鼾症患儿白天嗜睡,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完全消失或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经过临床治疗后,鼾症患儿白天嗜睡,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经过临床治疗后,鼾症患儿白天嗜睡,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病情。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鼾症患儿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呼吸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鼾症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指标 实验组鼾症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鼾症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鼾症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疼痛时间(d) 住院时间(d)实验组 37 54.85±5.43 63.35±13.24 1.84±0.20 6.71±1.65对照组 37 96.72±10.11 101.73±17.61 2.59±0.24 9.33±2.10 t值 22.1929 10.5962 14.6028 5.9673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对比两组鼾症患儿经过治疗后的呼吸功能指标 实验组鼾症患儿经过治疗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鼾症患儿经过治疗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对比(x±s)

2.3 对比两组鼾症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实验组鼾症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鼾症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例(%)]

3 讨论

鼾症又称为打鼾,是指患者熟睡后鼾声响度超过60 分贝以上,影响患者正常呼吸时的气体交换。也有部分患者在睡眠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憋气状态,又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鼾症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或病理因素,如先天性解剖畸形、舌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鼻息肉、肥胖、吸烟等,这些原因都会引起鼾症。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白天嗜睡、夜间睡眠呼吸暂停、憋气、梦游、遗尿、严重打鼾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随病情逐渐进展,引发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继发症,如高血压、心脏肥大、心律不齐、健忘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5-6]。小儿由于年龄较小,身体各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在进行睡眠时,容易产生鼾症,时间久了,会引起小儿内分泌紊乱,引起大脑缺氧、心绞痛等,降低小儿的睡眠质量,影响小儿身体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严重者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鼾症的治疗方法有保守疗法、手术疗法、药物疗法等。保守治疗是指通过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饮食控制,改变睡眠体位等方式缓解患者的打鼾症状;手术疗法是解决鼾症的重要手段,传统手术治疗和鼻内窥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刀治疗都能够治疗鼾症,各有不同的临床效果。传统手术治疗在进行治疗时,创伤较大,术后感染率高,易损伤正常组织,引发出血,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而鼻内窥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刀治疗能够促进胶原蛋白收缩,抑制感觉神经,具有阻滞作用,减轻鼻黏膜的血管扩张,减少刺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7-8]。本研究表明,在对鼾症患儿进行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实验组鼾症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鼾症患儿治疗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鼾症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鼾症患儿进行治疗时,不同的治疗方法产生的临床效果不同,采用鼻内窥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刀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症状,优化呼吸功能指标,减少术后疼痛,促进患儿早日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鼾症腺样体内窥镜
运动疗法对鼾症人群认知功能和心肺功能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你睡觉打鼾吗鼾症治疗中遭遇的几个误区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儿腺样体肥大都需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