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分析

2020-05-28范丽群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管腔造影血流

范丽群

(南京市雨花医院,江苏 南京 210039)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凝结导致的外周血管阻塞性病变,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易引起肺栓塞,死亡率高达20%~30%,且诊断率低,误诊率高。以往临床诊疗中深静脉血栓诊断的金标准一直被认为非静脉造影技术莫属。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相对于CT静脉造影技术具有简便、快捷、费用低廉,可重复性好等优势,逐渐取代其成为诊断DVT的首选检查方式,超声优势还体现在可以依据血栓的回声特点来大概判断血栓形成的时间长短[1]。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具体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2月—2019年10月,56 例患者均为在我院就诊治疗期间,经超声诊断为DVT形成。男性31 例,女性25 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68.56±9.98)岁。大部分患者有手术史、脑梗及偏瘫肢体行动不便等病因。使用仪器及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HD15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换能器,频率范围5.0~12.0 MHz,对于位置较深的收肌管内部分静脉必要时辅与凸阵换能器,频率范围3.5~5.0 MHz。检查诊室内温度维持在体感舒适范围,被检查者仰卧置于检查床,充分暴露双侧下肢,依次探查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肌间静脉。必要时加测小隐静脉、大隐静脉等浅静脉。

1.2 方法 超声检查对DVT的观察内容及相关数据测量:间断按压或持续按压法,观察静脉管腔是否可以受压塌陷,评价有无血栓存在标准:探头加压后管腔消失,近、远侧静脉壁完全相贴,表示无静脉血栓形成,反之则有静脉血栓形成,对血栓形态、范围、内部回声及与管壁的附着状态观察并记录。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并结合乏氏实验,综合分析血管腔内的血流充盈状况、血流速度状态等情况。

2 结果

本次分析的56 例患者中超声显示急性血栓23例:二维超声显示血栓附着部位管腔明显增宽,管腔内透声差,腔内充填极低回声的新鲜血栓(图1),加压探头管腔不能被压瘪。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栓处无血流信号(图2)。亚急性血栓15 例:管腔轻度扩张或内径正常,管壁毛糙增厚,管腔内探及等回声充填物,黏附于管壁无明显移动性,彩色多普勒显示可及细线状血流信号。慢性血栓18 例:管壁不均匀增厚,静脉瓣膜增厚,内探及实质性较高回声物充填。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栓处可见侧支循环血流信号。

图1 腘静脉血栓形成

图2 股静脉分叉处血栓形成

56 例患者中,31 例转院做CT静脉造影患者随访结果:双侧深静脉单部位血栓形成5 例(超声检查结果与之相符),双侧深静脉多部位血栓形成2例(超声检查部分漏诊1 例),单侧深静脉单部位血栓形成11 例(超声检查与之相符),单侧深静脉多部位血栓形成13 例(超声检查部分漏诊2 例)。

3 讨论

随访56 例患者中31 例CT静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漏诊3 例:分别是双侧深静脉多部位血栓形成超声检查部分漏诊1 例、单侧深静脉多部位血栓形成超声检查部分漏诊2 例。漏诊部位多位于小腿肌间静脉,漏诊原因:①将主要注意力集中于股静脉分叉、腘静脉等处易发生血栓的部位,忽视其他部位静脉管腔的探查。②该处肿胀明显,皮肤水肿增厚,明显影响超声检查效果。目前对DVT诊断确诊率高的当属CT静脉造影技术,但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并发症,短期内不能重复检查,且费用相对较高,而超声优于CT静脉造影在于其可直观显示管腔内血流状态、血栓形成大概时间等,利用超声检查技术可以快速检出血栓并显示血栓所在部位、大小、形态及管腔内血流变化情况,可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2]。且无创无痛,大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不会出现过多的负性情绪,具有良好的检查依从性,较之X线血管造影技术,超声技术属于无创检查范畴,备受患者青睐[3]。笔者对比该组DVT形成患者的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显示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超声对DVT形成的诊断与CT血管造影比较而言还是具有明显优势的。

肢体肿胀是DVT形成患者重要临床表现之一,形成机制与体内酸碱平衡失调、代谢障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损伤血栓形成有关[4]。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外压性深静脉局部狭窄、深静脉血流缓慢瘀滞、下肢淋巴管水肿、小腿肌间血肿等诸多疾病症状类似DVT,仅依据患肢肿痛诊断DVT,特异性仅为4%~21%。运用超声检查技术对此可以明确加以区分,诸如同为肢体肿痛的小腿肌间血肿、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两者的治疗方案却截然不同,利用合适的检查手段明确诊断是对症治疗的关键。高频超声对于是否存在血栓,血栓所在部位、范围、性质及病变处管腔内血流变化情况做出快速判断,与CT静脉造影比较,敏感性92%,特异性98%,但较CT静脉造影更快捷、安全,为临床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争取时间。急性DVT形成患者存在肺栓塞风险,而肺血栓栓塞症与下肢静脉血栓密切相关,有关研究表明心脏超声及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5]。临床短期内出现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等症状的该类患者,需要做该检查排除急性肺栓塞。肺血栓栓塞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肺炎、主动脉夹层等疾病混淆,漏诊、误诊率较高,超声心动图结合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技术方便、安全,可迅速得到结果,并可在床旁进行,对于诊断肺栓塞和除外其他疾病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6]。

高频超声检查技术诊断DVT是目前最理想、最安全的检查方法,其优势在于可快速提供临床医生及早准确诊治所需的相关依据,局限性在于超声检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受检查医师的操作手法和主观经验的影响。

猜你喜欢

管腔造影血流
CCTA诊断左冠脉分叉病变的价值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对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的效能对比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