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享经济理念的众创空间运行机制和发展对策研究

2020-05-28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9期
关键词:众创创客要素

杨 娜

(郑州商学院,郑州 451200)

1 众创空间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领下,2015年以来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呈现蓬勃增长的趋势。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孵化器,是在创新2.0时代,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和大众创新的趋势下,对2.0环境下的知识型社会创新创业需求深入研究,以专业化服务、市场化机制和资本化途径建立起来的新型公共创业平台,具有分享性、开放式、成本低等众多优势。众创空间作为聚集资源、链接小微企业的平台,具备明显的分享功能,同时实现资源的对接,是国家创新创业的重要模式。

2 众创空间商业模式

2.1 产业链服务型众创空间

产业链服务类型是未来众创空间的发展趋势,该运行机制专注于某一类产业,同时对创业团队的产业选择有着严格的筛选。筛选后的创业团队人驻创客空间后,以专业的产业链服务为主,通过提供各种业务,例如产业链资源支持、行业社交网络、专业技术服务等服务,协助本行业创业项目成长。

2.2 投资驱动型众创空间

投资驱动类型是目前我国众创空间主要的运行模式。对于创业项目和初创企业,首要面临的难题是资金缺乏,针对这样比较迫切的问题,可以聚集具有商业化价值的创新项目,同时链接天使投资人和投资类金融机构,以众创空间作为资金供需双方链接的平台,为优质的项目提供创意商业化的资金渠道。

2.3 综合型创业生态体系众创空间

这类商业模式主要为入驻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例如投资对接、运营推广、宣传培训、信息整理、政策申请、法律顾问等一系列业务。

2.4 地产思维型众创空间

地产思维类的商业模式,首先是由地产开发商承建办公空间,运营商承租后以工位的形式分组给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并为其提供综合服务。该类型众创空间实质上是对传统孵化器的改进,从本质上来讲是基于分享经济理论产生的一种资源链接和资源分享的平台和机制。因此,即使没有物理空间也可以称之为众创空间,也能实现资源链接和分享的功能。

3 众创空间分享要素

在创新理念的影响下,众创空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车库、咖啡文化到现在的“遍地开花”,概念不断完善,范畴逐渐放大,实质上是一种分享经济理念的成果。分享经济理念重点在于资源配置、重组、使用而不是获取所有权,众创空间则是分享理念的应用模式,将分享理念融合于运营的方方面面,通过众创空间平台,聚集、整理、协同、充分配置社会资源,加强资源供需双方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创业团队之间的资源共享,发挥聚合效应;众创空间分享技术、设备、场地等资源,开放使用权,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创业者创业成本,将分享经济理念的使用而非拥有完美契合。根据创新要素的来源不同,将可供分享的要素划分为资产、信息和资金三种类型。

4 众创空间运行机制

目前,众创空间的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从信息、资本、市场等核心要素入手,主要包括价值创造、资源整合以及协同创新机制,将创新要素和产业价值要素进行集聚、叠加、整合和商业化,如图1所示。

图1 众创空间运行机制

4.1 价值创造机制

众创空间的价值创造以入驻的创客团队为主线,为创客提供创意构想、产品设计、产品制造、直至运营推广等环节的一站式服务。在价值创造方面,众创空间整合创客、知识、资产等创新产业链上的要素,形成健全的产品创新服务生态体系。产品价值创造主要包括确定利益点、引导消费行为和设计用户体验。

首先,众创空间为创客交流提供服务平台,引爆创造想象力,洞察用户独特需求,促进创意商业化,最终打造产品新的利益点。其次,形成线上与线下互动的产品众创体系,企业与消费者创新需求相互交互了解,寻找需求解决方案,引导消费行为。连接产品创新链中的消费者、创客、渠道商、供应商,将其整合在平台内,打破固有的产品创新模式,实现各类创新要素的深度互动。再次,众创空间能够设计用户体验并能流畅的实现,链接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

4.2 资源整合机制

众创空间搭建涵盖全球的资源共享平台,将资本、知识、信息、创客等各类要素高度整合,主要包括利益机制、杠杆机制以及要素对接机制。

首先,设计清晰的利益机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不同的资源,例如,将创业项目利用众包的形式分解给科研人才、行业专家以及高校学者等利益相关者来完成,机制上可采用公开悬赏、奖励、竞赛等多种形式,寻求高端资源,链接创新创意,创新要素通过利益机制重组成高效率的创新网络。然后,设计关键创新要素的杠杆机制,对现有的资源进行重组,从而带动并获取新的资源,提升创意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创建良好的资源生态链。在要素对接机制方面,众创空间能够实现场地、资本、知识、技术、设备等要素与创客禀赋充分链接,发挥创业团队的创新势能。

4.3 协同创新机制

众创空间集聚创客、专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各类主体,形成协同创新合作体系,通过聚合效应和叠加效应,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创新资源弹性配置,融合内外部资源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各种创新要素彼此交互、建立网络、协同制约,创意信息与外部产业资源对接,将封闭型创新要素转化为产业共享型创新要素,形成正反馈链条,形成新型复杂体系架构,协同创新搭建深度互联的网络服务平台,打造出融合、开放、多元的协同创新生态圈,加速产品创新和迭代速度,实现创意的商业化过程。

5 众创空间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众创空间主要存在商业模式同质化偏高,供需错位凸显,提供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入驻企业依靠创新驱动成长的较少,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融资困难等现象,众创空间的发展应借助于差异化建设、改善供需错位、提高管理水平等整合全产业链资源。

5.1 差异化建设

众创空间实行差异化建设,以专业化和特色化为导向,从而避免模式的同质化。众创空间入住的大多数企业具备优势产业实施专业化和特色化,产业集聚密集、资源共享利用率高,较易催生产业链条内部创新。一方面,专业化与特色化的众创空间能够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进而促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该类创客空间促使资源利用率有所提升,公共实验室、产业服务网络宣传推广及中介业务等资源利用率较高,从而增加入驻企业的满意度。

5.2 按需制定政策

创业资助政策、租金减免及特殊人才、创业奖励政策是创客空间入驻企业最为迫切的需求,更为关注的是租金减免,其他政策大多创业团队却漠不关心。这表明入驻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即是生存问题,政府补贴政策应根据入驻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关注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善,使其在生存中求得未来发展。因此,政府的政策扶持更应对接入驻企业眼前的需要,才能使政策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

5.3 改善管理

众创空间管理模式可从项目导向型孵化器入手,来加强对入驻企业的过程性协调管理。由于入驻企业的发展阶段不一、创新能力不一致,其需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可通过借助项目化管理实现对入驻企业的过程性跟踪,达到提升众创空间服务水平的目的。而在备案机制上,可对运营公司管理团队实行专业化评审,调控监督其培训质量、培训力度和培训体系;此外,引入退出机制,使得运营公司管理团队产生紧迫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5.4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由于企业类型存在差异,同一地域的小微企业融资背景调查流程也不尽相同,同时造成信贷机构融资调研成本较高。众创空间入驻企业产业集聚度的提升至关重要,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对相似的企业能够采用同一套审批模式,因此产业集群程度较高的小微企业,贷款成本通常较低,提升了融资效率。根据众创空间入驻企业发展实情,政府机构可为中小企业融资建立银行专门通道提供服务,构建政府资金扶持制度体系,切实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帮扶。

6 结论

众创空间产生和发展的理论支撑是分享经济理论,是分享经济发挥效应而产生的新兴事物,其运营及发展与创意、创新、创业紧密相连。明确众创空间的商业模式和运行机制,明晰众创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创业创新,将创业企业、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互联网等创新要素集聚整合重组,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才能使创业企业获得长久持续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众创创客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