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工作与育人模式的协调机制研究

2020-05-27李乐

现代交际 2020年8期
关键词:协调机制育人模式高校党建

摘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的高等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的总要求,以高校党建工作与育人模式协调机制为切入点,阐释了高校党建与育人模式的意义与内涵;明确了和谐共建的协调机制与作用;对“三全育人”模式的提出与推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高校党建工作与育人模式在“三全育人”下的运作机制,包括健全的组织机制和长效的管理机制两个部分,涵盖了高校党组织、行政管理和高校辅导员队伍三个领域,党建工作和育人模式融入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未来高校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高校党建 育人模式 协调机制

中图分类号:D2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159-02

在社会建设的重要历史转型期,如何建立高校党建工作和育人模式的协调机制,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变革速度,是高校人员教育的重大突破。“三全育人”育人模式作为在新时代的新选择,也是通识教育观念的系统结构。高校教育的“三全育人”模式从党的建设、组织、宣传和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研究,与管理部门合作,以机制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形成强大的党建与育人模式相协调的教育机制。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育人模式协调机制的切入点

(一)高校党建与育人模式的内涵与意义

我党始终重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作为大学生党组织的首要根据地,高校应当积极开展党建工作,这是党的一项新任务,是增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是建设和谐校园,协调党建工作机制。在大学中建立党建组织时,最基本的是要注意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协调关系,正确处理问题的各个方面,力图让三者和谐相处,同时更好地发挥和促进党的建设的作用,激发高校各组织的激情和创造力。

(二)和谐共建的协调机制与作用

将协同作用理论融进大学教育模型的目的是创建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该系统中,要协调不同的教育目标,协调不同的部门,并优化分配不同的资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育人模式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育人模式的强大合力。”这清楚地表明,在建立高校育人模式的协调工作机制中,高校的党建工作是最重要的。

构建高校党建工作与育人模式的协调机制的主要切入点在于:首先,使大学的组织机构有统一的领导能力,各级各部门配合共同管理机制,有助于教育团队的高度团结、教育目标和学生教育方式的实现、加强和改善高校育人模式。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机制是高校党建工作和育人模式的系统化管理工具,有助于教育制度的协调统一。此外,自我管理系统的集成、监督和构建将有助于提高“三全育人”模式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是党建工作与育人模式协调机制的必要保证。

(三)“三全育人”模式的提出与推广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高校的思想驱动工作必须与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加强对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其主体性的深刻理解。另外,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思想图谱要达成高校育人理念的统一共识,是对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积极推动构建“全员”“全方面”“全过程”的三全育人模式。

回溯“三全教育”的发展历程,一些学者分五个阶段总结了其理念成果: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教育工会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三育人”的教育理念;第二阶段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高等教育受到严重的冲击与破坏,一度停滞不前;第三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确立改革开放路线,邓小平理论的“实事求是”思想广泛落实,高等教育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第四阶段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时期,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發展,“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被注入新的活力;第五阶段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育人模式的意见》于2004年面世,正式提出了“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理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众多教育工作者和党政建设者的积极投入研究。

二、高校党建工作与育人模式在“三全育人”下的运作机制

(一)健全的组织机制

1.在“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党组织的运作机制

党组织是大学生在教育模式下进行党政建设和协作的领导能力的关键。“三全育人”所有成员的培训需要培训系统的有机整合。下级和上级党组织通过党组织的综合领导,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共同组成教育工作者队伍,形成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各高校党组织要依据高校党建的相关法规与管理条例,对构建整体性、联动式的党建机制进行积极的创新思考,发动全校上下各级力量来为推动党建工作平稳运行提供助力。

高校应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重点是党的建设,以教育模式为主题,在党建主题教育和教育模式的双重领导下进行综合教育,建立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培训模式贯穿于大学教育。在科学发展和社会变革加速的条件下,创建一个通过教室、网络、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运行的培养环境,对于高校的育人模式改革至关重要。

2.在“三全育人”模式下,行政管理部门的运作机制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管理以外,大学的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共青团和学校的行政组织,还肩负着研究开展新的高校育人模式的重要任务,要依照学校党组织的安排和要求,协调各组织的教育工作。在“三全育人”的模式下,高校各行政组织要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学生会等自主管理部门应根据学生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育人模式工作。高校党组织则应统合各组织间的工作任务,做好组织间的协调工作。

3.在“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辅导员的运作机制

人的角色对于生产力的各个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高校辅导员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是解决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和育人模式协调机制的必要前提。辅导员的作用不仅可以说是“三全育人”的主要参与者,而且可以说是整个课程的凝聚人物,可以组织全方位的教育。大学辅导员要将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高校育人模式的全过程,了解自身政治使命,提高政治觉悟。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成果来加强学生的教育,使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长效的管理机制

“三全教育”的育人模式中有效的管理机制不仅是制度上的制约,而且是整合和确保德育体系有机协作的基础,作为载体的管理,取决于育人模式和管理机制之间存在的联系。学校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有序的思想政治宣传以及有效的政治素质培养,为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起到匡正作用,使学生积极进取,党性坚定。

“三全教育”的工作要求和内容的制度化,取决于高校党政的建设方式和育人模式的协调机制。应用管理机制在学校日常管理中贯彻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三全教育”的指导要求,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逐步向高校、团体、师生过渡成为其内在的个人意识;同时,对管理活动主题的深入探索和分析,即通过协调机制的运作来表现学生的状态,推动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高校党建工作不仅是新时代条件下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而且是学院进行全面教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要求。高校党建和培训工作中的合作培训是一种综合的大学教育模式,以教育活动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研究分析,“三全教育”的育人模式使这种培训模式得以充分参与。

三、结语

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以及高校人文教育的教学方法,是依靠高校党组织、行政部门的管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的参与总结而成的,是多方合力作用下的高校党建发展新模式;同时将党建工作和育人模式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未来高校教育事业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方瑶.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党建工作[J].神州,2019(27):272.

[2]张佳.新时代下开展高校党建工作[J].青春岁月,2019,(26):94-95.

[3]熊晓梅.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J].成才之路,2019(28):1.

责任编辑:赵世鹏

[作者简介]李乐,沈阳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协调机制育人模式高校党建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行政调解研究——以交通纠纷为例
论我国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协调机制的完善
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政府协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