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消防火灾初期疏散利用电梯和楼梯混合疏散策略探究

2020-05-26杨森麟

今日消防 2020年1期

杨森麟

摘要:高层消防火灾初期的疏散模式是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关键,在本次研究中,本文介绍了现阶段高层消防火灾内容以及其中的细节,希望能够为进一步降低火灾伤害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层建筑物;火灾消防;混合疏散策略

1引言

现阶段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常见,高层建筑物虽然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建筑物火灾的危害性更高,例如在2015年的迪拜“火炬大厦”的失火事件,导致数千名居民被疏散,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针对高层建筑物必须要寻找一种有效的疏散方法,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居民生命安全。

2现阶段高层建筑物火灾消防疏散中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物火灾具有火势蔓延迅速、火灾隐患多、人员逃生困难等特征。从建筑物的结构来看,由于建筑物内分布了大量的电缆井、管道井以及楼梯井等,在火灾发生之后这些结构可能成为加速火势蔓延的通道,且烟气可能沿着通道上升,演变为烟囱效应。同时,高层建筑物本身存在疏散难度大的问题,建筑物因为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存在孔洞多、物品堆放杂乱、电梯口无护栏或者安全出口指示灯损坏等情况,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人员逃生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高层建筑物的楼层多,很多居民在火灾发生之后会出现惊慌失措状态,难以快速离开着火现场,甚至在拥挤的环境下容易出现踩踏等事件。所以针对高层建筑物的消防问题,必须要牢牢把握火灾初期的黄金时期,采用灵活的疏散策略,让建筑物内居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逃离建筑物,保障安全。

长久以来,人们在安全教育中明确指出在火灾发生时不能使用电梯,这是因为火灾使用电梯可能会引发多种安全问题。但是在实际上,现代技术的发展让电梯的性能进一步提高,无论是安装工艺还是保护措施都有显著提升,但是很多人依然固守着传统思维理念,在建筑物发生火灾等特殊情况下绝不使用电梯。有研究认为,现阶段需要人们接受电梯疏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实施当中会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们不相信电梯疏散的安全性,因此在发生火灾之后坚持楼梯疏散;

(2)过多人选择电梯疏散,但是受火灾影响,很多人因为求生的本能而为了挤上电梯采用了失控行为,导致整个疏散秩序混乱不堪,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疏散进度,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由此可见,现阶段利用电梯与楼梯的混合疏散策略依然任重而道远。

3高层消防火灾初期疏散利用电梯和楼梯混合疏散策略分析

3.1混合疏散模式介绍

一般在高层建筑物的火灾紧急情况下,消防救援不应该放弃任何一种疏散被困人员的方式,并且在疏散方式的选择上不应该拘泥于任意一种有效手段,并且隨着相关技术发展,关于高层建筑物火灾疏散逃生的策略应该做出改变,而在火灾初期,应该以楼梯电梯为核心的混合疏散方法引导人员逃生。

在楼梯区域中,疏散通道内一般不会有明显的障碍物,并且楼梯的宽度与高度等基本相同,所以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人员疏散逃生的连续性,人员能够以均匀的速度快速远离火灾现场。茌楼梯疏散中最为关注的就是人员逃生秩序,疏散期间首先应该确保受困人员顺利通过楼梯,做到“一步一个台阶”,避免因为人员摔倒而导致楼梯间出现拥挤点。针对楼梯间的转弯区域,逃生人员会因为方向上的变化而出现运动行为变化,此时从心理角度来看,人员逃生的意愿强烈,因此很多人在逃生期间可能不会安全按照固定的线路上行走。因此在疏散期间应该保证人群的疏散速度不会出现明显的改变,这样就能满足楼梯的人员疏散的基本要求。但是此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楼梯间的人员疏散必然会出现多个汇入区域,出现新的人流汇入到楼梯间,此时新汇入人群的移动速度与之前人群的速度不同,因此容易出现阻塞等问题,影响了人员队伍的行进速度。此时应该设置专门的疏散人员确保人员疏散顺利完成。

而在电梯疏散模式下,受高层建筑物特殊性的影响,电梯是联系上下楼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垂直方向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电梯的疏散效率与其运行模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常见的疏散模式包括EL-VAC模式、BTS模式等,假设在火灾发生之后,电梯门的频繁开启关闭或者在制动期间所消耗的时间过长,这些都有可能引发安全问题,所以在混合疏散模式中,需要根据火灾初期的具体表现来灵活运用电梯疏散模式。在电梯疏散模式下,可以将高层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划分若干个疏散区域,一旦火灾出现需要疏散的情况下,疏散人员可以根据本楼层所属的电梯划分情况来选择相应的电梯;此时需要将每个电梯分别作为若干个楼层的疏散分区,避免在火灾初期人员因为慌乱面对电梯时出现“一拥而上”的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是否预留一个电梯做应急处理。所以在混合疏散模式下应该确保每个电梯只能为该疏散区的居民服务,不执行跨层分散的要求;在电梯模式的设计上,每个电梯的疏散分区可以选择1—3层楼,并在火灾发生之后优先服务本楼层,当本楼层的居民成功疏散之后,电梯可以考虑为其他疏散分区居民提供服务。

3.2混合疏散模式的细节介绍

3.2.1人员的局部疏散

目前高层建筑物内部都设有火灾报警系统,一旦火灾发生之后,系统会发出警报。首先建筑物内部的紧急广播系统会指示局部人员进行疏散,例如指导着火层相邻的人员转移到安全通道或者临近避难层;此时若系统提示火情消失,则警报解除;若火灾依然发生,则居民必须要继续向下疏散,直至顺利离开建筑物。同时在混合疏散模式下,对于临近电梯的居民可以按照电梯的楼层划分情况选择相对应的电梯直接到达1楼并离开建筑物。

3.2.2分阶段疏散

在火灾初期,火情可能引发浓烟,甚至影响相邻楼层,此时在人员疏散期间必须要联动着火层所在区域,发出人员紧急疏散指示,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着火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散。其中对于着火层上方的居民可以采用电梯快速疏散,着火层以下的楼层优先采用楼梯输送。同时还需要考虑一种特殊情况,部分高层建筑物的顶层会设置观光区,因此人员集中,在火灾发生初期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恐慌,严重情况下可能引发踩踏情况。所以在火灾初期应该优先对顶部各楼层的人员进行疏散,使用各自楼层的疏散楼梯到达疏散分区以下的避难层后,人员将根据避难层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疏散电梯或防烟楼梯继续向下疏散,直到到达首层室外安全区域。

4结语

楼梯与电梯的混合疏散模式满足高层建筑物火灾初期消防管理的要求,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在楼梯与电梯的混合疏散模式下,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利用楼梯与电梯,并根据建筑物的楼层划分以及着火层情况灵活调整疏散策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满足消防管理要求,保障人员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