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管理中的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研究

2020-05-26司振梅

今日消防 2020年1期
关键词:应急管理突发事件

司振梅

摘要:为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心针对突发事件的危急程度进行分类分级,通过分类升级将突发事件与资源保障程度紧密联系起来,更好的配置相应资源,控制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为突发事件提供有效的处置预案。然而,当下人们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完善的突发事件分类依据及分级标准,导致处置方案在实际选择中出现偏差,资源配置不合理,突发事件的控制与救援不到位。本文针对国内外有关部门及学者对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研究成果,探究如何实现突发事件的分级分类,促使救急指挥中心能调度好各项资源及分配好人员,做好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更陕地控制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

关键词: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分类分级

1国内外对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研究的现状

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研究起步较晚,应急管理中心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分类分级框架。而美国联邦应急计划对紧急事故中的灾难评估分级研究比较深入,自从911袭击事件发生以来,美国就逐步加强了威胁预警系统的建設,基于国土安全咨询系统将事故等级划分成了5个级别,并分别通过颜色编码来确定突发事件的危险等级和类型。对于火灾预案,国外关于火灾的危险等级评价也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指数法。危险指数评价方法是基于各国学者对森林火灾危险性的评价成果,从风速、湿度、气温等各项因子入手,提出了多种危险评价方法,并通过加权法及灰色定权聚类分析等,综合性对火灾进行危险评价,快速确定火灾的危险程度及类别。

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多数研究都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归类,例如吴宗之,在2003年对我国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了分类分级体系的全面研究。我国分类分级主要是沿用传统的方法,传统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主要是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根据灾害的影响及严重程度进行划分,这种是事后评估。第二种是经验打分法,经验打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数评价,由于评价的级别标准和级别是固定的,所以也被称为静态法。第三种则是利用动态方法,针对突发事件的样本扩充,不断的调整分类分级,只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没有意识到分类分级会随着突发事件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不能为实际应急处理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持。

2应急管理中动态分类分级的研究框架及思路

以往的静态法及事后评估方法,不能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导致应急预案选择存在较大的偏差。为进一步提升应急预案处置的合理性及快速性,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应该从事前入手,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级,将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程度与处置紧急程度联系起来,确保能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调动合理的资源,明确紧急程度。利用系统分析法进行突发事件的动态分级分类,是针对突发事件的起因、影响和危害程度等特征,确定突发事件特征和处置资源、处置预案之间的关系。

除动态性以外,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还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因为,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通常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从而牵扯到多指标评价问题。所以,在分类分级结构中不仅要明确单个因素的变化程度,还要对各个因素变化进行整体判断。如果某一个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很大,危害程度较高,其级别在判断的时候就要着重分析相应技术和资源保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保障程度高,那么事件的级别就会相对较低一点,如果保障程度低,则级别相对较高。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的系统性,还体现在各因素的排序及加权处理中,针对各因素的序列还有加权情况,在评价的时候需要依次进行分析病情,综合性的评价其等级。突发事件的动态分类分级框架,主要如下图所示:

3突发事件动态分类分级体系的构建

突发事件应先进行动态分类,然后再分级。突发事件分类及分级的确定都是从变量开始,确定各要素对分类和分级的影响。现下影响突发事件类别的因素比较多,在实际分类中还需要结合突发事件的发生背景,从突发事件的表现特征、地点、起因及动用资源类型的综合性等确定其类别。在考虑资源类型的时候,应该将突发事件分类与相应的处置方案联系起来。因为有些突发事件不仅要使用常规性的资源,还必须要动用特殊装备,才能够控制好事件的影响。

确定分类变量后,应对变量进行预处理。基于分类变量的变化情况,可将变量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变量分类主要依据聚类方法,要结合突发事件的实际背景,对定性变量和数据进行转换,将样本资料和数据对应,变量要素进行不同的赋值,将其作为分类的基础数据,然后再进行数据描述和整理。确定好变量的要素赋值后,则应该进行综合性的数据处理。聚类分析法在突发事件类别中的应用,主要是可以针对多个分类因素进行综合的动态的分类,通过多个分类依据和分类档次的内在规律,针对复杂的变量问题,通过变量与数据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自动分类,并将聚类分析结果以树状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人员快速确定突发事件的类别。

与突发事件分类相似,突发事件的分级是从要素确定开始的。现如今,影响突发事件分级的要素主要可以归类成8个维度,客观要素包括影响范围、危害程度、扩散要素和时间要素4种,而主观要素则是包含认知程度、社会影响程度、公众心理承受程度及资源保障程度等。研究样本选取要结合特定的背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将所有的样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作为训练样本,另一组作为测试样本,训练样本的数据用于构造预测模型,预测事件的发生及变化情况,而测试样本的数据则用于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程度。这样一来就能保证突发事件分级的准确性和明确变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4结语

综上所述,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应该更快地明确突发事件的发生类型及级别,从而最快地配置好各项资源,将突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对公众的伤害。因此,应急管理应该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分级分类体系,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动态分级分类,以优化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及处置流程,确保救急指挥中心能处理好突发事件,调度好人员及资源,快速开展救援工作。

猜你喜欢

应急管理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链的罐区定量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现场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营配信息集成的客户停电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知识元和有色Petri网的应急实施流程优化方法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