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子的平等观及其局限性

2020-05-26赵淑云

青年生活 2020年11期
关键词:局限墨子平等

赵淑云

摘要:墨子的思想代表着小生产劳动者,在其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尚贤”等思想中处处可以窥见墨子的平等观。从大体上来看,墨子强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应该享受天赋予人的各种物质生活。这种平等思想放在墨子所处的时代来说无疑是进步的。但是,再具体来看,墨子的平等观也具有很多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本文将通过对墨子平等观的分析来试着揭示其局限性,并尝试去分析有了这些局限性后的平等观是否还能称之为平等。

关键词:墨子;平等;兼爱;局限

一、墨子的平等观

在墨子所生活的时代,小生产劳动者是一种分散的,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社会阶层。劳动者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却收获了极为不对等的回报,过着艰辛的生活。墨子是由工匠身份上升为知识分子的,其思想代表的是小生产劳动者。小生产劳动者受到的不平等的待遇墨子是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上升为知识分子的墨子在其思想中必然会为小生产劳动者们发声,强调平等的观念。

1、经济平等

墨子提倡全民同利,在经济上应该有财相分,有利相交。他认为分财不可以不均,认为贫富不均是乱因,反对“据财不以分人”。墨子提出“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在天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物质生活是上天所赋予的,因此每个人享有物质生活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欲富贵而恶贫贱是人之本性。墨子是要均财力的,他提出“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应用损有余益不足的方法达到经济水平上的人人平等。墨子“饥者得食,寒者得衣,财富均等,天下同利”的社会理想是以人人参加社会劳动为前提的,他主张各尽所能共同劳作。

可以看出这种经济的平等也是人生存权利的平等。墨子的“兼相爱”的目的就是为了“万民之食之所以足也”,温饱是人们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每个人都是天之臣民,都有求得温饱,获得生存的权利。在财富分配和生产管理上,墨子认可君主的作用,他在《尚贤》中说到:“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辨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可见,墨子肯定统治者的存在,并希望其能够贤良辨慧。

2、人格平等

墨子的“兼相爱”强调了人格平等,墨子认为男女之情是阴阳之和,如他在《辞过》中所说,这种“天壤之情,虽有先天不能更也”。“大国拘女累千,小国累百,是以天下之男多寡无妻。女多拘无夫”,君主和贵族私欲的满足是以剥夺大量男女之情作为代价的,他们拘蓄大量女子以为私有。这是使成年男女结合失调的违反人性的行为,因此应该加以限制。这样来看,墨子的所提倡的人格平等在另一方面也是阶级的平等。他所强调的贵族和君主不应该拘蓄大量女子,就是站在平民庶人阶层上来发声的。

在死亡待遇上,墨子也提出了人人平等的要求。貴族和君主们有钱有势,墨子在《节丧》中描述贵族们的厚葬情况:“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他们不仅随葬的贵重物品众多,而且还要杀人殉葬。对这种情况,墨子站在平民的立场提出丧葬只要表示哀悼之情就可以了,不应该有任何形式内容上的等级观念。

在政治地位上,墨子提出了“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这也使得在后世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虽然说后世的农民起义不一定是在翻版墨学精神的替天行道、均贫富的平均主义思想。但是墨家提出的“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观点确实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发起起义很好的借口。墨子在《尚贤》中抨击了“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美好则使之”的政治不平等,提倡以贤为能的社会平等应该取代由血缘、门第、社会地位造成的不平等,认为君子处事应该“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墨子进而提出“对各级官吏及君主不能世袭,不能以亲、以贵、以富来选择、任命,而应该由人民择贤。在择贤面前人人平等。”

3、对等互利

墨子的经济平等观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墨子的对等互利思想。他所提出的损有余益不足的方法就是对等互利的一个体现。除此之外,墨子在《兼爱》中说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而恶人者必见恶也。”“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可见,墨子的对等互报也是一种平等观。墨子认为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如此,每个人用对等互报的态度处世接物待人,天下则没有害人之恶。同样地,择君唯贤也是对等互利的一个体现。贤君如禹汤等人,他们利万民,所以万民也会拥戴他们。君主合万民之利,才可以达到万民拥戴,长治久安的目的。而万民拥戴,使得君主长治久安又是万民对君主求其利的对等互报。

二、墨子平等观的局限性

1、理想主义的平等观

“墨家兼爱就是要打破家族本位,代之以社会本位;打破人与人之间原有的贫富、贵贱的地位,代之以新的彼此平等的地位。”这显然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主义的平等。就以墨子提出的对等互利的平等观来说,从理论上来说,对等互利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原则。“它比自私自利更能满足人们争取最大利益的追求。但是,这个必须建立在每个人都意识到互利能更好地利己的前提下。”但是,民众的思想觉悟恐怕难以达到墨子所期望的高度。在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分散的劳动生产方式下,劳动者们往往将最关键的生产、工艺技术当作祖传秘宝,绝不外传。在这种情况下,自利往往比互利来得更直接,更容易见效一些。况且在另一方面,墨子并没有有效地回答如果利人之后没有收到对方平等地回利该如何的问题,平等互利很难作为一个普遍的道德原则来为大家所共同遵循。同时,墨子的平等互利思想中包含择君唯贤的一个观点,择君的提出在墨子当时所处的时代以及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与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时代需求和趋势是相背离的。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墨子的平等观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理想主义的平等观。

2、相对狭隘的平等观

有人评价孔子的爱人是有差别,有等级的,而墨子的兼爱是无差别的,平等的爱。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兼爱思想的现实针对性是由于墨子面对战国乱世,国与国相攻,人与人相残,由无爱而思兼爱,遂生此种社会人伦的核心价值观。”[]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辱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这里明显地是站在贫贱愚弱的社会庶人层面说话,反映了自称“贱人”的墨者无从依凭的政治地位和家族强势来自高地步,便提倡相兼而非相爱有别的天下人平等相爱的意识,从而消解了宗法制度中亲亲尊尊的规矩。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墨子所提倡的“爱”虽然比孔子所提倡的“爱”要更具有包容性,但仍然是不可避免地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来谈平等。他的兼爱是为劳动人民着想的,其要求的是小生产劳动者所理想的平等,对小生产来说,这种平等是对于他们现实状况的一种改善。但是对于贵族统治者来说,这种平等是对他们行为和生活的一种制约。同时,即使墨子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来说他所谓的平等,但是这个劳动人民也是有范围的。就像童书业先生所说到的:“这种‘兼爱学说,好像是提倡全人类的爱,里面没有阶级性,其实不然!墨子的‘兼爱固然要比孔子的‘仁,在实质上范围要宽广些。孔子的‘仁是士阶层的爱,至多爱到整个贵族阶级;至于士阶层下面的庶人,只能有点同情心,不可能真正爱到他们。墨子的‘兼爱,在实质上,只是爱新兴的庶人上、中层和他自己的集团,对于整个庶人阶级,也只能有较多的同情心,不可能有完全的爱”。

墨子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出发提出“兼爱”思想的,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自利的思想。墨子希望整个贵族统治阶级,能向墨子集团和庶人阶层开放政权并做出让步。但因为墨子自身的阶级立场,他对于贵族统治阶级多多少少是存在些对抗和敌视的心理的,因此墨子是不可能真正地“兼爱”到贵族统治阶级的。墨子所提倡的平等,似乎更像是呼吁上对下的一种让步,同情和照顾,而这里的“下”却又并没有下到最底层的庶人。按照童书业的观点来说:“墨子集团也是想骑在下层人民的头上,而统治他们的。我们既不能相信孔子的“仁”是爱着全人类,也不能相信墨子的“兼爱”是爱着全人类。墨子的“兼爱”,也只是一种口号。真正全人类的“兼相爱”,在墨子时代,以致整个阶级社会,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除了在阶级上,墨子在性别上的平等观也是狭隘的,前面说到了墨子的兼相爱强调人格的平等,他认为男女之情是阴阳之和,反对贵族和君主拘蓄大量女子为私有。但可以看出,墨子这种强调人格平等实际上是站在庶民阶层的男性的立场上的。并且这种人格的平等并没有上升到男女平等的层面上,当然,这在墨子甚至其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男女平等的问题都没有被特别的提出。墨子的人格平等中缺乏男女平等的观念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不可避免的。但是作为人格是不区分性别的,墨子的人格平等既然提到了男女之情却只从男性的立场出发仍然是可以看做其平等观所具有的狭隘性。

3、不自由的平等观

梁啟超在谈到墨家时说到:“我想墨教倘若成功,一定会把中国变成教会政治……墨子的新社会,可谓之平等而不自由的社会。揣想起来,和现在俄国的劳农政府,很有点相同。”他还例举章太炎对墨子的看法,“墨学若行,一定闹到教会专制,杀人流血。”梁启超虽然认为此话太过,但也认同墨子所主张“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未免干涉思想自由太过。

墨子在强调平等的同时,十分肯定君主的存在并对统治者抱有很强的幻想。墨家的“尚同”,是反对儒家的以礼治国,提出以功、罪、赏、罚为纲要的以法治国的思想,目的是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同时,他的“尚同”说在客观上确实是有否认个人主体性,要天下皆归于君主的倾向,这样及其容易导致君主专制。墨子强调君主中央集权在当时诸侯割据纷争,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阶段,对于结束分裂,一统天下有着积极合理的因素,因此不失为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主张,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劳动人民渴望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生活环境的愿望。但是,墨子对君主的美好幻想,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人的主体性。所以,他的平等也是一个不自由的平等观。

三、平等与否

既然墨子的平等观有着很多的局限性,那么墨子的平等观还是否平等呢?墨子能够站在庶民的上、中层来发声在当时已经是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全部人的平等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做到的,那么能够做到大多数人的平等就已是不易了。我们现在谈论的平等也是站在我们今天的视角中去评判的,这本身对墨子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历史的轨迹,永远无法预测未来的发展,墨子亦然。所以,墨子的平等观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算是先进。

在中国古代的各种文化思潮中,墨家可以说是最具人民性的一种思潮。在原始社会后期的氏族公社时期,氏族成员之间事实上就存在着一种没有被意识到的精神上的平等关系。“进入阶级国家之后,这种原始的平等精神随着特权的产生而日趋淡化了。到了西周时期,由于宗法贵族的意识形态占据了统治地位,并把广大庶人及被征服的各族人排斥在道德对象之外,于是人类精神上的不平等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的观念。”墨子提出的“兼爱”以及渗透在其思想中的平等观涵盖了更为广阔的阶层和人民,虽然说他的平等观在看待贵族阶层和庶人下层的民众是并不是那么地平等,但是贵族阶层作为社会中较为强势的一个阶级,就算墨子对其平等没有特别的加以拥护但是他们是有能力在社会上保持一个绝对地优势地位的。而相较于庶人下层的平等,墨子的平等观能够涵盖了庶人中的大多数已属不易,在其时代来说已经具有了很强的先进性。平等观念的变化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总的来看,墨子的平等观虽然有局限但在其所处时代来看仍然是一种较为先进和平等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墨翟:《墨子》,[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9

[2]邢兆良:《墨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0

[3]薛柏成:《墨家思想新探》,[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4]杨义:《墨子还原》,[M]北京:中华书局,2011.3

[5]张永义:《墨子与中国文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6]童书业:《先秦七子思想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局限墨子平等
墨子破云梯
墨子训徒
墨子教诲青年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
图画的局限
父与子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