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阅读移动教学研究

2020-05-26张玉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移动教学微信平台

张玉婷

摘 要:在动态系统理论视角关照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移动终端为支撑,基于微信平台,重点研究大学英语阅读移动教学动态系统中,学习者、学习环境、教师等因素与语言发展变化间的动态、多因素交互非线性过程,从而构建大学英语阅读动态移动教学模式。

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微信平台;大学英语阅读;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5-0151-03

一、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计和构建“移动英语学习平台”,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移动性、随时性等特点[1]。教学指南指明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方向,指出信息技术给改革带来的契机与条件,重申了“多元”教学与学习环境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强调了移动学习在高校广泛实施的迫切性。

针对教学指南的要求,我们发现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日常教学问题凸显为“内容单一化(局限于课本和应试资料)”“重点模糊化(专业英语能力较弱)”“学习缺乏自主性”和“互动低效化”。同时,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学者主要采取量化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研究各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往往忽略语言习得这一复杂系统中各子因素之间的动态交互非线性作用,因而阐释力相对不足。如何依靠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符合创新型课程体系要求的大学英语阅读移动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根据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情况,研究阅读学习系统中的动态性问题,协调好阅读教学动态系统中“学习者”“学习环境”“教师”三者间及与语言发展的关系?笔者将围绕如何以动态系统理论为支撑,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基于微信平台,构建完善的移动教学模式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理论框架

(一)动态系统理论

1概念

动态系统理论由Larsen-Freeman(1997)率先引入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她指出,动态系统中各个要素以动态变化的方式相互联系,这同样适用于语言系统中的内部元素,如语言、习得者、环境等等[2]。Larsen-Freeman为动态系统理论应用于语言学的研究及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言而喻,语言动态系统,作为一个系统整体,也是动态发展的。语言母系统分别由学习者、环境、教学者、语言本身等子系统构成。其中,学习者子系统中又包括动机、情感、心理、注意力、学习策略、学习方式等次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包括外部环境(学习方法、手段)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次子系统;教学者子系统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反馈、评估等次子系统;语言包括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次子系统,各级系统间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构成了动态的有机整体。动态系统理论在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揭示语言发展变化的动态变异性和非线性,将语言习得置于更广阔的研究视角。

2特征

动态系统理论具有八大典型特征:对初始条件的依赖性、关联性、非线性、变异性/动态性、对内部和外部资源的依赖、“吸态”、延续性的重复和涌现性[3]。其中,由系统内部的重组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引发的变异性/动态性是动态系统关注的重点内容。

(二)移动学习理论

1概念

Paul Harris把移动学习定义为“移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学习的交点,它能够让学习者自由地安排时间、地点进行学习”[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移动学习的趋势呈显著增长,如基于智能手机、ipad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自主及协作式移动学习日益受到学习者的青睐。

2优势

移动学习具有个性化、碎片式、微型式等特点,又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限制,扩大了学习环境的范畴,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改善学习者的學习行为,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重信息交流,从而促进了学习者语言的发展。

三、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微信功能强大,正在引领着一场移动学习革命。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微信平台这一移动教学方式,扩展并改善了整个语言动态系统的环境因素,同时这种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方式对学习者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学习者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形成了师生、生生的主体间互动模式和学习者与多媒体、移动终端及海量网络资源的主客间成功互动。

将动态系统理论与微信平台融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有助于研究动态系统中多重因素的相互动态关系,便于研究语言习得中复杂的非线性和变异性过程。本文主要探讨环境因素、学习者因素及教师因素的动态变化及其对语言动态发展及系统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环境因素的动态变化

动态系统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与他人建构联系中产生的,因此强调语言能力的提高与外部环境资源的作用休戚相关。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线上移动学习功能,对常规的线下课程进行适当补充,动态地改变语言习得外部客观环境因素,使环境对二语学习者习得行为的反拨作用最大优化,使整个语言系统进行最佳自我调节和适应,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动态系统理论概念与微信平台融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中,使师生充分利用语言系统中的环境因素,从而真正实现情景学习,使学习者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语言知识框架结构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并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微信平台与移动终端的引入,极大地扩充了大学英语阅读学习动态系统中的资源,从宏观上拓宽了环境因素的边界。我国高校学生学习英语多年,阅读能力相对于听力、口语相对较高,主要问题在于阅读材料的局限性和阅读目标的不明确性,还停留在以应试为主的层面上。微信平台上海量资源丰富,文本体裁众多,涵盖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新闻报道、演讲等多种文体;题材广泛,包括科技、经济、文化、政治、法律、医学、建筑等众多类别。可以通过教师主推,学生互推的方式,筛选一些优秀的英语公众号,引入更多积极的新信息进入外部资源子系统。优质的公众号拥有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文章素材持续更新,热门文章一应俱全,使学习者跳出课堂的限制,不断接触大量实用、鲜活、多元的语料,突破阅读局限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此外,通过建立班级大群,教师可以发布优质课件、好文链接,寒暑假期间可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竞赛,多维度、多模态地借助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使学习者课下随时接触优质语料,真正自然地习得、内化语言,从而改善阅读策略,灵活地启迪学生的语言智慧。

其次,微信和移动技术的引入为生生交流互动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为学习者与外界交流提供了更加开放式的动态环境,从而激活了学习者子系统。例如,针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普遍不高的问题,采取分组建群的方式,同专业学习者同在一个微信群,互相分享本专业相关英语文献,群内共同探讨学习共性、疑难问题,为学习者创建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满足了学生课下学习的需求,为学习者间的互动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个体进行个体反思,同时在社会文化层面与其他学习者个体交流互动,这相应地增加了学习者阅读输入的机会,同时激活、影响了学习者的认知、动机、情感、心理等相关次子系统,并对整个语言系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学习者因素的动态变化

学习者子系统中的情感、动机、态度、认知方式、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等内部信息资源与环境子系统中的外部信息资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通过微信平台和移动技术的引入,课下移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导演”“裁判员”,学习者真正地进入了“演员”“运动员”的角色,通过大量阅读贴近生活的真实语料,最大化地做到沉浸式语言习得,自主学习方式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发现、总结并解决问题。同时,自我调节学习方法、习惯、策略并改进了认知、情感、动机、态度等次子系统,满足学习任务的需要。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习方法、习惯、策略及认知、情感、动机、态度等次子系统中的诸多因素以动态互动的方式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学习时间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可操控性延长了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相应学习时间的延长自然会使学习者自主地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习策略的逐步形成,提高了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水平的提高又自然会降低学习者情感中的焦虑,改善学习者的动机及学习态度,反之亦然。

Wertsch認为,“脚手架”是对话的心理间过程,通过此过程,学习者内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所共建的知识[5]。在将动态系统理论与微信平台融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中,学习者在微信群中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彼此学习,取长补短。个体学习者内化了超出自身掌握范围外的词汇、语法、阅读策略、阅读技巧等知识,习得了新的内容。这种“脚手架”式互助式学习,可以依据个人兴趣爱好、专业等分组,也可以在班级群内随意搭配,方式灵活。

(三)教师因素的动态变化

1任务的建立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阅读移动学习系统中,教师系统因素不可小觑。教师从传统教学的统治者转变为课堂内外的“导演”“裁判员”,实现了动态的角色切换。角色转变过程要伴随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更为理性的教学管理,表现为完善的教学形式和清晰的教学目标,否则移动自主学习易变为“演员”和“运动员”自由散漫、毫无组织的“舞台”和“竞技场”,这恰恰与教学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

如何在课下建立有效学习任务,从而降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焦虑?在设计情景任务时,教师要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任务,使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适当的刺激,激发其学习动机,降低其心理焦虑。任务形式应呈现多样化,如在群内开展阅读竞赛、专业阅读词汇竞赛、快速阅读速度大比拼等活动,给予学生适当锻炼和展示的机会。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曾在微信群中布置这样一项任务:要求学生在周末两天时间内完成近五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文本阅读,并观看视频进行模仿或演绎,之后以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愿的形式进行音频、视频上传,师生共同点评。多数学生出色地完成了此项任务,并对此种任务形式表示肯定。可见,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角色,教师子系统的积极主观动态变化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具有一定的正向反拨作用。同时,平衡分配移动学习与传统教学活动的比例,又对动态系统中的学习环境变量进行了相应的扩展。

2评估和反馈

基于微信平台的阅读移动自主学习也需要一定形式的测试,测试作为语言动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主学习活动及学生认知动态变化的一种评估手段。测试以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形式开展。形成性评估主要依据学习者群内活跃度、对学习同伴的帮助、具体碎片任务的完成情况、打卡情况等因素来进行。终结性评估仍围绕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以书面考察形式展开。

此外,教学活动中,适当的教学结果反馈也是教师子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阅读移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兼用物化形式和心理形式的强化物对学习者进行刺激。教师可以通过小奖品、群活跃度积分、朋友圈点赞等物化形式强化学习者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口头鼓励、亲切的笑容等心理形式进行强化,进而塑造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推进学习者积极、愉快地进行移动学习,以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客观、及时、适当地采用正强化手段的反馈方式可以帮助学习者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调整情绪情感,反思学习过程。学习者认知动机的正面动态调整过程又会激活其他关联度较高的子系统,如环境、教学者、语言子系统,产生动态交互,使相关子系统进行元素分配的重新调整及动态整合。

(四)小结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众多因素均受语言动态系统复杂性的影响,在构建英语阅读移动教学模型时,也要以动态的视角对环境、学习者和教师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动态性、非线性及变异性及各子系统的有机交互关系进行研究,这有助于学习者提高阅读技巧、改善阅读策略,并决定阅读移动学习动态系统的整合重构过程及发展水平。

四、结束语

通过利用微信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动态系统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移动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有助于综合分析移动学习中学习者、学习环境、教师子系统中内外部复杂因素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构建相应理想的大学英语阅读移动教学模型,使阅读教学活动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从而发现学习者阅读能力发展的规律性因素,化繁为简,为语言发展变化做出解释,也为传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值得指出的是,在将动态系统理论和移动学习相结合方面,本研究空间有待扩展。今后的相关研究无论在选题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较大提升空间,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http://wyx.hacz.edu.cn/s/17/t/85/d4/55/info54357.htm.

[2]Larsen-Freeman D. Chaos/Complexity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 1997(18):141—165.

[3]de Bot K. & Larsen-Freeman D. Researching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from a Dynamic Systems Theory Perspective[A].In Verspoor M,de Bot K & Lowie W (eds). A Dynamic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C].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1:5—25.

[4]刘巍,徐鑫.浅谈移动学习[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04—105.

[5]Lantolf J.P. & Thorne S.L.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8.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移动教学微信平台
移动教学在生物信息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