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互动机制研究

2020-05-26种项谭

桂海论丛 2020年2期
关键词:互动机制一带一路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合作倡议,同时也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倡议。经济与文化的内在统一在“一带一路”实施中的时空聚合,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齐头并进、相辅相成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存在彼此脱节、相互拖累的风险。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互为因果,是对这种风险的确证。为切实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良性互动机制。这就需要深入认识经济与文化的内在统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和政策精神,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政策协调机制、评估反馈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市场化传播机制,并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企业国际化。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国企业国际化;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0)02-0112-05

收稿日期:2019-10-14

作者简介:种项谭,男,经济学博士,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三农”问题。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随着中国与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当前已由布局谋篇的“大写意”转向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1]。与此相应,对“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的研究也需进一步做深、做实、做细。

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来看,“政策沟通”政府是主导,“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企业是主体,“民心相通”文化是本质。“一带一路”倡议的综合性、系统性,文化与经济的内在统一性,使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时空聚合效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研究二者在这一背景下的互动关系,构建二者良性互动机制。如果忽视二者的互动,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不考虑中国企業国际化因素,或在中国企业国际化中不考虑传播中华文化,将使这二者都难以顺利进行,也将影响“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综述基础上,分析了由于互动机制不健全而造成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困境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所面临的文化障碍,并以问题为导向,对构建二者的良性互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相关文献综述

检索现有公开发表的文献,尚未发现能够完全涵盖或与本课题完全相关的研究,但已有研究为本课题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与本课题的某些方面相关的研究有四类:一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二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化(走出去);三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四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

(一)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化(走出去)研究

这两类研究数量很多,但与本课题整体相关性较弱。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侧重分析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共建“一带一路”给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带来的机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等[2],很少专门论及其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相互关系,至多是将企业国际化看作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一个主体和渠道[3]。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走出去)的研究,则是在把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很少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相关联,最多也只是把文化差异列为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之一[4]。笔者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学科分隔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尽管如此,上述两类研究仍构成了本课题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二)关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研究

这类研究以企业国际化为主体,探讨了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如何影响企业国际化,以及如何通过企业跨文化管理消除文化冲突,使企业国际化可以顺利进行。尽管这类研究的内涵与外延与本课题的内涵与外延均有不同,但因其对企业国际化和文化冲突关系的深入探讨,至少有四部分内容可供本课题借鉴。一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文化冲突的内涵,包括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企业内部由于员工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两个方面。二是文化冲突对企业跨国经营的危害,包括降低内部经营管理效率,提高运营成本;削弱了对外部市场的适应能力,导致外部市场机会的丧失;使跨国企业全球战略的实施陷入困境等三个方面[5]。三是对企业跨文化管理特征的概括,包括文化差异性、沟通交互性、价值同一性、管理多元性[6]。四是加强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承认、尊重、分析、识别、理解文化差异;确立统一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体系;进行跨文化培训,促进员工间的文化认知与理解;积极实施人力资源本土化策略,减少员工之间的文化冲突等[7]。

(三)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研究

这类研究以文化企业为对象,因其特殊性,使其既包含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内容,也包含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题提供借鉴。一是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在于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竞争力,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二是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必然性包括满足国际社会需求的必然与中国文化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三是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可能性在于我国文化资源禀赋深厚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提供的动力因素。四是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面对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对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能力不足;文化输出仍以海外华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缺乏国际消费群体支持;缺乏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五是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根本途径是深入研究沿线国家人文传统和现实需求,挖掘中华文化中与沿线国家文化地缘相近或能触发文化共鸣的部分,将其转化为文化产品。

第三、第四类研究与本课题的某些方面相关性较强,其研究成果可以根据需要整合入本课题。总体来说,“‘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互动机制”需要在已有相关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交融。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互为因果

(一)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存在着五大问题:一是顶层设计有待完善。如何围绕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软实力整合战略主体、战略内容、战略渠道,形成系统化的战略布局,还需探索[8]。二是中华文化身份与形象还不够清晰。我们应该定位于历史悠久、神秘神奇的东方大国?还是凤凰涅槃、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强国?又或是倡导和平,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如何兼顾中国的历史、现代和未来?如何实现自塑与他塑的统一?这些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中都还存在困惑。三是缺乏发达的文化内容支撑体系。作为文明从未断绝、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我们的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但从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提炼精品内容的能力相对欠缺,亟需构建文化价值观、文化符号、文化产品三位一体的内容支撑体系[9]。四是传播渠道结构简单,硬性传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媒体传播、文化交流、企业传播三种主要渠道中,我国文化国际传播长期以来过于依赖媒体传播与文化交流,重官方轻民间,重宣传轻对话。近年来企业传播的价值凸显,但仍需要创新机制,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五是缺乏客观有效的传播效果评估体系。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的是媒体覆盖率、文化交流频次,文化商品输出数量这些容易统计的量化指标,忽视了真实的传播效果。与此同时,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传播效果反馈机制的匮乏也影响了传播战略的整体改进。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的文化传播力、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未能在世界面前树立起鲜明的国家形象、公民形象,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及“一带一路”建设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主导的非市场化方式所致。应该看到,文化对他国影响主要是靠市场力量實现的。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问题上,也要坚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文化障碍

影响企业国际化的文化因素是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政治、法律、科技等方面的差异是文化因素的最表层;造成这些表层差异的教育、社会组织、语言等是文化因素的中间层;而价值观和宗教等则是最深层文化因素[10]。文化因素的这几个层次相互影响、彼此渗透,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如不能得到相互理解、沟通,就会引发文化冲突,并由文化冲突而形成全面冲突,从而对企业国际化形成严重的障碍。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这个问题更为突出。“一带一路”沿线文化多元、文明多样、宗教势力强盛,与我国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政策沟通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扫除了政策障碍,搭建了基础平台,但从实践来看,中国企业国际化仍面临由文化冲突造成的文化障碍。一方面,中国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造成中国企业投资经营的损失[11]。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由于员工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会对企业员工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企业决策产生不利影响。就员工管理来说,价值观念多元化,使员工在日常接触中难免相互影响和干扰,很难建立共享的企业文化,即使建立起来,也会在理解上产生偏差。就组织机构来说,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对企业组织结构,例如,层级、运行机制等有不同的偏好,如果不重视这种差异,在管理中就会有冲突。就企业决策来说,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决策者根据自身文化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可能会失误;决策群体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持的观点、行为模式不同,往往也会发生冲突,进而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整体上表现为文化问题。而破解之道也在于中国企业在经营国际化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和传播当代中国文明形象。

三、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良性互动机制

(一)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良性互动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导引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能够实现良性互动的理论基础是“以人为本”。文化是人的意识对以劳动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最根本的内容是价值观、思想和道德。文化一经形成,就会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成制约,文化变革也是社会变革的导引。经济并非自然物的自行增值,它是人有意识地以劳动在交往中满足需要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依托经济产生,经济意识是文化的主要内容,经济活动受文化制约。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中国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它与资本主义企业的最大差异也在“以人为本”。基于“以人为本”的经济与文化的内在统一,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不仅需要实现良性互动,也能够实现良性互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的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引。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一起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它传承了中华文化价值,展现了中国智慧,提供了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于2017年分别载入了联合国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必然是一个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也是一个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过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国企业国际化,不是经济掠夺和殖民扩张,而是坚持“弘义融利”“亲诚惠荣”“真实亲诚”理念与世界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思想遵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终极目标,是二者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数十亿的受众主体、广袤的地域范围、多样化的思想交流平台;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和物质基础,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环境,注入了转型升级的动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倡议以共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用体、责任共同体为目标,它所包含的时代价值和人文精神,如“和而不同”“协合万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天下大同”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典范,与世界人民共有的价值理念相通,在更具体的层面上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内容与价值导引,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文化支撑和价值导引。

(二)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良性互动机制的思路与框架

我们说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有共通的理论基础、共同的目标追求和一致的价值导引,只是证明二者有实现良性互动的可能,并不是说二者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良性互动。曾经有很多中国企业机械理解了这种共通与一致,机械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原理,认为我们为着崇高的目的,带去了资金和项目,奉献了勤劳和善良,必然获得目的国从政府、企业、媒体到国民的一致支持和认可,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同步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必须在二者内在统一基础上,遵循共同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导引,针对各自突出问题,构建良性互动的机制。

从宏观层面来说,一方面,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各环节,从传播主体培育、传播受众分析,到传播内容选择、传播方式改进,再到传播渠道扩展、传播效果评估反馈,都要有意识地吸引中国企业参与,发挥企业作用,把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创造良好舆论环境作为主要评估标准,并根据评估结果改进传播活动。为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机构协调和政策沟通,建立宏观政策协调机制。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各个步骤,从海外市场研判、目标国法律政策解读,到产品需求分析、投资谈判落地,再到营销策略选择、经营风险规避,都要高度重视文化因素,化解文化冲突,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弘扬中华文化价值。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文化咨询服务需求,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创新市场化文化咨询服务机制。另外,还需构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内外联动机制。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我们走向国际的“底气”,而通过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树立起来的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反过来更能增强我们的“四个自信”。关键是我们要把国内的事情做好。

从问题导向来说,一方面,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所面对的文化障碍、管理困境、人才储备、招工难题等等,要整合华人华侨、中国的海外留学生以及海外中华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国内教育培训机构、文化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保安机构等文化、教育、服务资源,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在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文化咨询、跨文化培训、招聘本土化人才等服务的过程中,用更亲民、更大众化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另一方面,针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发挥企业的作用,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建立市场化传播机制。企业不仅是营利组织,还是文化载体。中国企业根植中华文化沃土,中华文化是中国企业的根和魂。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坚守中华文化根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光大五千年文明结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活动不仅仅是参与所在国经济建设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还要坚持文化包容、减少冲突;坚持文化交流、增强互信;坚持文化融合、推动创新。要自觉承担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守法合规、入乡随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的经济行为增添人文的温度。要坚持创建和维护品牌形象。在国际市场上,企业品牌往往代表国家形象,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会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要把中国优秀产业品牌打造成中华文化传播的有力载体。要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分享实事求是、通过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产业报国、新发展理念等中国经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软实力。

(三)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企业国际化

中国文化企业国际化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两位一体。中国文化企业国际化的程度,表征着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深度,背后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企业国际化,要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在政策、融资、财税等方面形成合力;要针对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历史文化特点,寻找与中华文化的结合点,融合打造适销对路的文化精品,把中华文化产品“卖出去”;要加强与世界先进文化企业合作与交流,吸收借鉴先进经验与技术为我所用;要与中国非文化类跨国企业密切合作,形成合力,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一个全面、立体、真实,文明、和谐、进步的中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04-27(3).

[2]陈伟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路径[J].学术界,2018(5):70-77.

[3]谢伦灿,杨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出去对策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12):110-114.

[4]张宁.“一带一路”倡议下国有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国际贸易,2017(10):44-47.

[5]郝大江,王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跨文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9(2):48-49.

[6]吕邈,权锡鉴.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有效模式与策略论析[J].齐鲁学刊,2017(4):110-116.

[7]牟晓伟,吴雨桐.“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研究[J].经济视角,2018(3):74-80.

[8]李子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J].大连干部学刊,2019(2):38-42.

[9]慕玲.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布局的五个维度[J].中国出版,2018(11):64-68.

[10]范徵,范培华,贾思雪.中国企业走出去跨文化环境因素探究[J].管理世界,2018(7):178-179.

[11]詹舒才.“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海外投资中宗教因素影响案例研究[J].世界宗教文化,2018(5):33-38.

責任编辑莫仲宁

猜你喜欢

互动机制一带一路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机制探究
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互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会计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互动中的作用探讨
舆情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共生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