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0-05-26何玉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4期

何玉新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对于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现今小学数学教师探讨的一个话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为课堂教学制定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流程,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合作探究,拓宽学生数学思维。探讨了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是所有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也不例外。但就现状来看,还是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模式单一、数学思维不强等现象,这些问题依然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绊脚石”,急需搬走。那么,在发展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到底要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

一、定目标,促应用

教学目标不明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明确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学习情感方面所要达成的具體的教学目标,为此,首先,数学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学生视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其次,要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数学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以“认识钟表”为例,除了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会表示时间,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对日常作息的总结分析,能够明白时间的宝贵,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再次,要注重学生具体素质能力的培养,即明确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还是创新能力等。还是以“认识钟表”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观察钟面并亲自动手操作钟表学习器,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学生通过这样具体的操作就能明确感知“时间”的概念,也能对日常生活中时间的使用情况有所了解,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有利的。

二、创情境,激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推动力,而要想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就要从教学情境的创设入手。在表现形式上,教师可以依托现代媒体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如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就利用学生熟知的《西游记》的故事制作了这样一个多媒体课件:师徒四人路过一片瓜田,口渴难耐,悟空向瓜田主人化来了一个大西瓜,悟空说:“我把这个大西瓜分为四份,每人都吃四分之一。”八戒不同意:“我肚子大,饿得快,应该多分我点儿,我要六分之一。”可分完后,八戒越看自己的西瓜越觉得小,但他不明白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时,我将四分之一西瓜和六分之一西瓜放在一起,请同学们对比分析,你知道哪块西瓜大呢?由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一下子就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情绪高昂地投身学习。在具体内容上,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顺畅地学习数学知识,如学习“认识时间”时,我首先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每天早上的起床时间是几点几分,然后再大约估计出自己的洗漱时间、吃饭时间,最后计算出自己到学校的时间。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不同,得出的具体时间也不同,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计算、学习,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浪费时间的缺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转模式,重探究

千篇一律、长久不变的教学模式是造成数学课堂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将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必须要根据学情,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习得过程,在探究中学习。以“圆的周长”教学为例,我没有进行平铺直叙地讲解,而是采取了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个具体案例:张爷爷计划在圆形广场上快走两圈,已知这个圆形广场的中心点有一个雕塑,张爷爷从这里出发,走了200米到达广场边缘,然后开始快走。请问张爷爷一共走了多少米?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并提醒学生一定要认真审题、谨慎作答。然后开始小组探究:有的同学在草稿纸上画出一个圆形,圆的中心是雕塑,半径是雕塑到广场边缘的距离,即200米,那么,就可以根据圆的周长公式来计算:C=2πR=2×3.14×200=1256米,圆的周长为1256米,张爷爷走了两圈,就是走了2512米。但是很快就有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2512米不对,因为张爷爷是从雕塑处走了200米后才到边缘的,这200米也应该算上,所以,2512+200=2712米,这才是正确答案。”哦,原来是这样,错误的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时我再进行总结:“同学们,审题很重要,探究时更要看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避免出错。”接下来,我又给同学们出示了相似的案例,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获取题意,能够思维缜密地进行推理、探究,切实提升了自己的探究能力。

四、挖内涵,拓思维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习得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用数学的眼光捕捉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以此逐渐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加法交换律”教学为例,我首先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彤彤同学生病住院了,为了鼓励、安慰她,班上的同学自发组织了“送礼物、表心意”的活动,有25人做了手工贺卡,有16人叠了千纸鹤,请问,送礼物的同学总共有多少人?有的同学列出的算式是25+16,有的同学列出了16+25,两个算式中的数字是相同的,只是调换了位置,同学们很容易就能看出两个算式的和是一样的:25+16=16+25。接下来,我让同学们按照这个等式写出几组相似的等式,同学们很快就完成了。通过对这几个等式的对比,学生们发现,在加法算式中,不管怎样调整两个加数的位置,和都是不变的,不知不觉中就道破了加法交换律的内涵。然后,我又问:“怎样用数学符号来表达加法交换律呢?”有些同学用图画表示:△+○=○+△,有的同学用字母表示:a+b=b+a,还有的同学用甲+乙=乙+甲来表示,不管是哪种表述,都是学生思维不断拓展的产物,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开端,这种思维的转化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大有帮助的。

总之,教师要站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既要制定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又要创设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既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又要挖掘数学知识内涵,兴趣激发和能力培养并肩前行,竭尽全力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华志远.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5).

[2]崔春艳.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