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精密电子产品中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

2020-05-25陈轩杨端单昌武

科学与财富 2020年9期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

陈轩 杨端 单昌武

摘 要:本文从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的意义出发,对电子元器件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归纳了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的具体策略。管理和生产人员要充分认识控制电子元器件质量的重要性,加强对不同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元器件质量符合要求,从而有利于精密电子产品生产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精密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

引言:在精密电子产品中,电子元器件属于最小的构成单位,亦是决定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基础。因而,在生产精密电子产品时,有效控制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的意义出发,对电子元器件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归纳了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的具体策略,希望有助于提升精密电子产品中电子元器件的质量。

一、加强精密电子产品中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的意义

现有研究表明,电子元器件存在的故障往往是导致电子产品故障的重要原因。惠普公司对以往机器维修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其中约有四分之三是由部件故障所导致的。欧洲阿里安火箭曾经出现八次的发射失败,其中七次失败的原因正是元器件故障。若某一电子产品中有一万五千个部件,为了确保系统的可靠性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就必须确保各个部件的可靠性能够达到99.99987%以上。因而,对于精密电子产品而言,其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军事、航天领域所使用的战略导弹、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遥测系统以及地面设备都需要几千乃至几万个电子元器件方能进行工作,电子元器件对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提升电子元器件的质量业已渐渐成为精密电子产品制造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精密电子产品的电子元器件选用

在精密电子产品生产中,对电子元器件的选择标准超过一般电子产品,这些元器件所具有的性能和参数将影响精密电子产品能否实现其整体功能。尤其是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电磁兼容性、适用稳定性、参数温度以及使用寿命等都是产品在功能选择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设计开发精密电子产品的时候,设计人员应当以比较成熟的电子元器件作为设计的原型,强调电子元器件应具备较高的实用性,以充分满足产品开发设计的需求。若设计人员在开发时选择了存在漏洞或使用率不高的电子元器件,就有可能造成产品部分功能难以得到实现,或投入生产后产生无法兼容的问题。因而,设计人员在选择电子元器件時应当遵循下列几项原则:

(一)根据精密电子产品的开发需求与功能导向选择

电子产品设计者应当按照产品的发展需求和功能定位,选用最为合适的元器件,并根据元器件的质量和性能,评价其适用性和功能的兼容性。特别是在选定以后,有必要对精密电子产品进行热处理和降额处理的测试,以保证电子元器件具备适用性。在提升元器件质量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验证其在产品中能够维持的工作寿命。

(二)选择具备较高生产供货能力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

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在保证电子元器件供应的基础上,选择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较强的供应商,在需要扩大生产指标的时候能够有效降低供应风险。而且,企业还要按照电子元器件的产品规格、质量和数量,合理调整其他供应商的供货数量,对所采购元器件的质量加以有效监控。

(三)选择成熟技术电子元器件

因为一些新开发的电子元器件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得充分的市场反馈数据,在此后的使用中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功能缺陷或质量问题。在选择电子元器件的时候,企业应当侧重选择那些技术成熟、功能和质量反馈良好的产品。若企业由于技术需求不得不选用新开发的产品,在投入使用以前需要开展大量的调试和性能测试工作,再借助技术鉴定手段提升性能指标认可度。

三、精密电子产品中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策略

(一)加强二次筛选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效果

精密电子产品的性能由组成产品的大量电子元器件的相关性能进行保证,而不合格的电子元器件或性能较差的电子元器件对精密电子产品的实用性显然会造成不利影响。因而,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强化对电子元器件的二次筛选,以提升质量控制的效果。借助性能测试手段,能够淘汰那些没有达到预期性能的电子元器件,从而提升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企业在开展二次筛选工作的时候,应当注意下列要求:第一,企业应当对所有电子元器件进行验收,尽可能淘汰不合格元器件,对与电子产品相关的性能加以检查和测试。第二,在选用进口电子元器件的时候,应按生产企业所提供的相应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和校准,使用整机筛选或板级筛选的方式淘汰性能不佳的产品。第三,选择合格的元器件检测机构,提升筛选的效率和效果,确保元器件在投入使用之后不会发生不应有的质量问题。第四,在进行筛选的时候,应尽可能防止电子元器件出现氧化或引线变形的现象,以确保筛选机制不会对后续的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二)利用 DPA 分析电子元器件的性能

DPA是破坏性物理处理和分析的检验方法,亦是检验电子元器件结构设计和材料质量的监测标准。通过解剖元器件的样品,比较解剖前后的性能,就可以检验相应的物理应用效果。对于同一批次的元器件,可以通过取样进行DPA监测,然后再对二次筛选的监测结果进行检查,这也是全面质量控制的一种补充操作。在二次筛选的时候如果发现并处理缺陷,就能够显著提升质量控制的效果。这一检验方法的优点在于对实验阶段未发现的质量隐患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解剖以后,能够迅速找到并处理有关的问题。例如在控制电子设备的水汽含量监测中,能高效率地区分其是否处于失效模式并进行判断。尽管在有效施工期以前不易找到相应的问题,但在以后的使用中,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表现出特定的适用性特点。例如,电子元件发生电击腐蚀或内部焊点损耗,如果此类电子元器件的有效性没有经过二次筛选的有效鉴定,就可以在DPA中监测水汽含量的时候进行鉴定,从而提升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因而,这一检验方法从根本上提升了电子元器件验收和批量处理的可靠性。

在使用DPA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监测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在精密电子产品中,应当及时分析相应的电子元器件,确保监测效率和处理控制要求具有一致性。第二,为了有效提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就应当挑选一个高资质的实验室开展此项工作。第三,应当在电子产品进行装设之前就完成DPA分析,保证监测频率与装设规范一致。而且,企业如果使用抽检的方式进行DPA分析,零部件的原始样品规格也必须符合DPA检验的实际需要,一般批次的抽样标准应当达到总基数的百分之十以上。第四,对于电子元器件中内腔过小的器件,可以省去水汽含量检测的步骤,但应当对此进行备案,以利于今后在产生质量缺陷时能够及时提出参考量。而且,所有的电子元器件在进行检测的时候,都应当采用统一的材料和工艺标准,并由封装设备加以处理,由此确保实际检测结果的统一性,这是质量控制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结语:在精密电子产品生产中,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涉及的内容具有多样性。管理和生产人员要充分认识元器件质量的重要性,加强对不同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元器件质量符合要求,从而有利于精密电子产品生产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张玮.精密电子产品中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 2014(12):192-193.

[2] 洪云飞.分析精密电子产品中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J].科技风, 2018(1):65-66.

[3] 柴军,刘千.关于电子元器件质量和可靠性管理措施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8(4):66-67.

猜你喜欢

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
浅谈电子元器件的手工焊接技术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与二次筛选的探讨
浅谈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分析与控制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探讨
空空导弹电子元器件正确选择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