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融入

2020-05-25王金霞

文教资料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

王金霞

摘    要: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政课程,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微思政”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融入的作用。“微思政”以在细微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为特点,以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贯彻“三全育人”的任务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本文从微思政的内涵、微思政融入教学的现实困境、微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路径和微思政融入课堂的意义等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 微思政    高校    课程思政

一、微思政的内涵

微思政,顾名思义,是从细微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思想政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要求。微思政从属于“课程思政”的范畴,是将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全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加以优化,以显隐性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微思政是挖掘大学生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且将之充分利用的一种全方位进行思政教育的模式,与灌输式教育不同,更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集中的、灌输式的教育,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作为大学课程中的一小部分,在占大学生课程中很大比例的专业课程中是不可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专业课程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只有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微思政的主阵地是专业课程,通过专业课进行优化课程设置,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微思政的优势,即从细微处进行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微思政即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与思政课程相互补充,以显性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各环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推进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微思政作为课程思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完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任务。

二、微思政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的困境

目前微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存在一些困境,在教育载体、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

第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的新媒体教学及在媒体学习平台建设中融入思政元素还有所欠缺,因此需要提高将思政教育融入整体专业课教学的建设水平。新媒体在当前教学实践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工具,可以借助新媒体将专业知识和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相结合进行思政教育。

第二,当前专业课教师缺乏扎实的思政能力、意识。微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思政基础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知识传授相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与专业知识浑然天成地成为完整的课堂内容。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和基础不够扎实,不能灵活将课堂教学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与本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将其融入课堂的点点滴滴。

第三,当前专业课程重视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缺乏重视,导致学生的思政素质提高缓慢。专业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学习几乎占据学生全部时间,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无法被深入挖掘,等待教师深挖其中隐藏的思政教育材料和案例。

第四,課程的考核方式缺少“德”的环节。在缺少考核“德”的专业课程中融入微思政的实效性难以被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容易松懈对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把握,缺乏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意识。没有具体的规定和硬性要求,难以强化教育教学过程中微思政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因此,在专业课教师课堂教学当中需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并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和评价。

第五,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体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微思政的融入存在不能贴近青年学生实际生活的困难。当代大学生总体素质较高,总体上政治关注度增强,理想信仰坚定,思维广泛活跃,网络参与度强,是网络的主力军。当前大学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当代大学生思想受到影响,出现了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需要适当的教育引导。

三、微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使各种方式相互协调,同向起作用,充分结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系统功能。

(一)微思政教学中加强新媒体建设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对于当代大学生更具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深度结合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信息碎片化的环境下,要求教师抓紧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将专业知识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结合,通过新媒体等途径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新媒体等教育载体将专业知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具体化和生活化加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交互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全面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微时代”的发展下,借助新媒体等“微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微思政”已经成为日趋发展完善的教育方式。

(二)微思政内容的强化

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了:“思想政治是很重要的,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坚持课堂上的引导,在教学生专业课书本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①在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可以提取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传授以显性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例如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将思政教育完全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各专业课专业知识中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利用辩证法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系统地消化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三)教师思政素质的提高

当前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和基础不够扎实,需要教师增强思政教育意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思政能力。根据高校专业课的知识结构、课程作用要求和热点内容,高校教师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用自身真学真信带动学生真学真信。对于微思政融入高校的要求要落实到位,呼吁各高校充分重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教师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思想的主体,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媒介,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首先,专业课教师要增强思政教育意识,要在任何场合坚定维护党的执政,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时刻关注国家时政等结合专业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其次,教师要提高微思政教育能力,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四)微思政教育监管评价机制的完善

当前强调在专业课程中贯彻融入思政教育,为了将微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需要加强对教师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实效的监管,推出符合课程体系要求的监管评价体系。加速转变高校教师的教学考评机制与学生学习考核结构是当前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设置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考评机制,根据教学大纲考察融入的程度,设计相关量表,让教师重视当前环境下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变化。另一方面,要调整学生学习考核结构,引导学生积极自发形成对专业课程当中思政教育元素的发现和思考,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时作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有扎实思想政治素养的新一代青年。

(五)微思政教育贴近学生实际的优化

“微思政”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运用学生熟悉的话语体系进行教育引导。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将专业课程知识和学生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融入微思政,使学生学习专业课知识时可以与实际联系起来,同时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可以根据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课前三分钟的讨论学习,引发学生思考并且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教育,从而加强微思政的教育影响。在课堂中运用学生熟悉的话语体系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可以结合专业课堂中与专业相关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微思政的教育影响,例如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们能够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工具更好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

四、微思政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三全育人”实效性

高校的目标是培育人才,在当前形势下加强高校“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实效性。微思政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补充教育手段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与思政课协同发挥作用。需要利用好专业课堂融入微思政,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将“三全育人”作为主线,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相结合,围绕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三全育人”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传输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

(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要求。微思政作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在承担起传授科学技术知识任务的同时,不能忽略承担学生思想教育的责任,切实教育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高校所有课程當中都包含“立德树人”的基本功能,而不能只依靠思政课程进行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心环节,一定要将其融入高校所有课程当中,将微思政贯穿于高校全部课程。

(三)保障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高校作为培养祖国未来栋梁的首要担当,更要把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高校各个课程都应当贯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坚定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成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在高校各类课程中融入微思政,实现全方位育人,可以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积极作用。

(四)顺应网络信息化时代潮流

当前信息化时代日趋成熟,网络普及,新媒体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载体日趋成熟。高校要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时代的挑战,将微思政融入课堂教学,运用新的教育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的灵活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教学。例如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微课堂、慕课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微思政教育功能;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让课堂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课堂吸引力,抓住青年学生的兴趣点,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课堂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五)贴近学生实际

在学生学校学习过程中,专业课程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融入微思政,更加贴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点。由于将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整合到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微思政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息息相关,因此学生能更积极地接受其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微思政,能够更加贴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在课堂中既能够学习专业知识,又能够达到良好的微思政教育效果,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注释:

①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85.

2018年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微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