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对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思考

2020-05-25谢梦莹

文教资料 2020年8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

谢梦莹

摘    要: 在海南自由贸易区(港)不断探索、建设、发展之际,海洋意识的培养应始终在海南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全过程中一以贯之。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参与者,高校成为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的主要阵地,海南省高校对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培养应有共识。在把握时代潮流,树立大学生南海战略思维和课程体系建立等方面做几点思考。

关键词: 海南自贸区    (港)大学生海洋意识    培养方法

2018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海南省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成就积累基础上,凭借先天的区位优势及国家战略部署的政策支持,以迅猛的势头不断前进。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作为具有天然区位优势和国家积极政策支持的海南岛,对于海南大学生有关海洋意识的培养问题,应在海南各高校中存在共识。

一、海洋意识培养是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应有之义

意识教育的核心是让受教育者正确地认识、积极而负责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以发展国家和社会为己任。海南省管辖着全国面积最大的海域,在我國海洋强国战略中担负着重任,更是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强省战略中具有根基性的重要举措。目前,在有关海洋意识培养的相关研究中,一般涉及的海洋意识可大致分为海洋国土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经济意识、海洋安全意识等,指人们对人类与海洋相互关系的认识的总和①。因此,在意识教育领域中,海南省的意识教育毫无疑问落在“海洋意识”这一关键词上。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如今的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海南省已在海洋经济、海洋技术、海洋旅游、海洋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优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既为海南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奠定和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素材,又对海南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可以说,对海南省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同样是一项战略的、固本的、铸魂的系统工程,意义深远,作用长久。

二、海洋意识培养是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必由之路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努力提高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培养海南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毋庸置疑,海南的发展靠人才,海南的特色是天然的区位优势,正如迟福林先生指出的:“海南的优势来自南海,海南的战略地位亦来自南海。”②因此,对海南人才的海洋意识的培养,应该成为海南高校意识教育的重中之重。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引领行动,决定行动的成效,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马克思曾经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同时,理念是发展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时指出的“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变了,发展理念就自然要随之而变”。理念具有发展性、反作用性。

从理念的发展性来说,海南省在有关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的总体情况中,普遍存在传统上对海洋的战略重视不足、高校海洋意识教育不足、高校海洋意识教育中老师的海洋知识水平不足等“历史遗留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因此,对在琼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培养必须与时俱进,要把握好四个正当“时”:一是海洋使各国联系更加紧密,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正当“时”;二是在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下,对既要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又要处理好与海洋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正当“时”;三是海南省自由贸易区(港)建设牢牢抓住意识形态培养不落后正当“时”;四是处理好海洋意识培养的手段、方法、根本出发点、落脚点等与大学生自身成长关系之间的规律正当“时”。

从理念的反作用性来说,实际上,包括理念在内等各类意识形态的建设大多数时候往往不同程度地落后于政治经济建设,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发展有着内在规律,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发展有着轻重缓急之分。当下中国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国人对意识形态方面的相对滞后已经有了相当清醒的认识,国家在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方面也下了大力气,如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八荣八耻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等,无不彰显出意识形态的发展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双向互动关系。在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诸多问题。或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或是随着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海南省的国内国际自我定位问题、海南自贸区(港)建设走向国际化过程中的对外关系问题等。

海南省在自贸区(港)建设过程中,以政府牵头,企业、社会、群众等团体在共同应对上述问题的具体实践中为理念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素材,也为深化高校培养大学生海洋意识提供了充足的案例参考。反而言之,有关加强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的研究不仅可为相关教育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快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的步伐,还可充实并完善我国的海洋政策体系和海洋意识培养体系,从政策的宏观角度指导海洋知识普及事务,引导大学生树立为海洋事业服务的理想信念。在全海南省形成海洋意识教育的浓厚氛围,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也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作出海南省高校教育的表率。

三、有关培养海南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几点思考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博鳌论坛之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为海南指明了发展道路,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等具有战略性、国际性、指向性的定位。随着海南岛国际地位的提升、游客的增多及大型企业的积极进驻,围绕海洋资源的各类开发利用将随之增长,与海洋有关的环保意识、经济意识、合作意识、权益意识等非常重要的海洋意识就显得必不可缺。因此,有必要把握几点:

首先,始终牢牢把握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培养必须牢牢把握时代的发展、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是一个立体的概念,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既要回顾过去,又要前瞻未来,更要把握当下。从宏观层面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推进中国海路统筹战略,推进海洋强国战略是国家复兴的征程上重要的一部分。这是我国的海洋战略历史方位。这个历史方位决定了对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培养,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既是手段更是目标;从微观层面说,对大学生的意识培养,尤其是海洋意识培养,必须授课方与被授课方同时着力。教师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誰培养人这三个根本问题,高校应将海南省的过去——文化、历史、传统与当代——“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一带一路”与南海关系等方面融入日常教学中,在深入吃透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基础上,以岛内的20所高校为阵地,重点了解海南海岛、海洋、热带、生态、南海等突出特点,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课程和活动,实践与理论双管齐下,宣传党和国家制定海洋战略尤其是与南海有关的战略举措的宏伟统筹和长远意义,力求全面营造具有海洋意味的教育环境。

其次,树立在琼大学生南海战略思维。在琼大学生在海南省接受了四年的大学教育,接受了海南文化的熏陶,对海南这片具有极其重要战略位置的地域海域具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也对海南省自贸区(港)的建设现状具有更加清晰的自我定位。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的“00后”,是一个在成长环境、社会发展环境及国家整体环境等各种因素共同孕育下的群体。他们在人生价值追求上强调个体感受,在学习方式上受益于普遍高学历的父母,在娱乐生活上具有互联网思维,在生活态度上更加具有理性与目的性,在人生理想上趋于务实化④。无论是社交能力还是社会资源利用方面都十分得心应手。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群体,高校在对其海洋意识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意研究培养策略,探索出适合“00后”大学生的教育规律。

当下的海南岛同时具有多重身份:既是中国战略总环境和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海上地理起始段,更是我国有关命运共同体等核心外交理念的“试验田”……早自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相关硬件软件建设已经步入正轨。目标是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努力打造成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这些身份给予了海南岛当代青年关心的就业机会、发展前景、能力发挥空间等更多留琼工作的动力来源。正如海南省省长沈晓明在海南省“聚四方之才”招聘会上的诚挚之邀:“海南是实现梦想和抱负的地方,有诗和远方等着你。”⑤因此,高校在有关对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可引导大学生充分了解海南的战略地位、未来发展定位及海南的区位优势等,并注意收集利用好政府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发展红利,做好国家有关海南省人才政策宣传,增强大学生对海南岛未来前景发展的自信心与自豪心。

再次,形成在琼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海南省内共有20所高校,但并非所有高校都开设有关海洋意识培养的课程,也并非高校之间在有关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培养上有足够的教学交流。目前,海南省各高校的海洋特色专业更多集中在海洋科技、海洋生物、各类海洋学科知识等自然科学方面,对有关海洋的社会科学内容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可从以下几点开展培养课程建设:一是将海洋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融合在相关课程中。以专业意识形态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思政课为例,在思修课程中,应更多涉及海洋的相关法律思维、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等内容;在纲要课程中,应将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前后的海洋发展历史、海军发展历史、海洋权益斗争历史等向学生传授;在概论课中,可以适当向学生讲解我国有关海洋方面的战略部署、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新时代时代任务及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与中国梦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内容。二是紧密联系海洋与海南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授课过程中,应深刻挖掘具有“海南特色”的传统海洋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具有“海南特色”的海洋意识,将海南传统文化与海洋意识的契合点发掘出来。如将海南民俗风情、海南饮食文化特色、涉海政策法律法规等海洋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中,既发挥出海南省高校思政课的独特魅力,又积极响应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召。三是编写相关教材。牢牢把握当代“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既要突出知识点的创新性、趣味性和学术性,又要紧随我国政策的整体要求,选取有时代性、示范性和科学性的相关海洋基本知识,并在各高校互通有无、博采众长。

四、结语

对于海南省而言,关心海南省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培养,不仅是顺应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大势,更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精神原动力,对海南省高校教育提出了崭新内容和挑战,是海南省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涉海高校应当承担起这一时代使命,应积极重视强化社会和大学生的海洋意识,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注释:

①张一平.让海洋意识成为一种社会意识[J].今日海南,2015(3).

②迟福林.海洋文化与国际旅游岛建设[J].新东方,2011(1).

③2013年7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④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

⑤海南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hainan.gov.cn/data/news/2018/11/182084/:2018年11月10日上午,海南省“聚四方之才”招聘会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上网时间2019年6月17日)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
论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