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商科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路径及个案分析

2020-05-25刘春光

文教资料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商科

摘    要: 技术与商业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商业模式,对高职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商科背景下采取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展订单式生产性实训和创设校内外项目工作室的校企合作路径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新商科    高职经管类专业    校企合作路径

一、引言

2019年1月24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提到“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1]。从文件中可知,经管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应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特征及学生的服务面向,选择校企合作的企业类型、合作内容和合作模式。新商科已影响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势必对高职经管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提出新的要求。

国外对校企合作的研究比我国早,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施奈德教授提出合作教育的概念,也就是我国现在的“校企合作”。波尔顿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研讨校企合作实施模式,并总结归纳模式类型[2](45-48)。Santoro(2000)的研究表明随着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合作教育绩效越来越高[3](255-273)。Grant H(2001)重点关注了校企合作的利弊[4](245-264)。我国学者对校企合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成果丰富,如唐国华(2014)从资源依赖理论出发,研究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5](71-72)。余晓鑫(2016)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有三个维度:校企合作贡献、合作伙伴关系和合作远景(6)(92-96)。但是,在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上,笔者先以“校企合作”为篇名进行搜索,再在其结果中以“经管类专业”进行搜索只得到229条结果。可以看出,现有的研究鲜有针对具有共性的某一类专业群的校企合作进行探讨,根据专业的不同特征、企业的不同规模、性质和用人需求,研究校企合作的动机、路径和机制十分必要。

二、新商科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新定位

高职经管类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以下简称《目录》)中属于财经商贸大类,主要包括财政税务、金融、财务会计、统计、经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物流9个小类,9个小类下设了47个专业。高职经管类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泛的专业大类,全国约1440所高职院校中有90%的学校开设经管类专业。

(一)“新商科”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

伴随科技、社会和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成熟,技术与商业深度融合,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处理器和云计算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商业模式,产生了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商业”。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新商科”是在“新文科”理念下开展经管类教育的新概念。在“新商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经管类专业之间的边界日趋模糊,传统经管类专业进行学科重组交叉,如计量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等将交叉融入商科课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专业教育。“新商科”具有以下四个新:一是应用新的商业思维,展现市场服务性与复合性;二是认同和遵循新的商业文明规则,突出对于新商业价值观的重视与应用。三是突出利用各类新型技术手段,重视对学生新型认知规律的研究与遵循。四是突出对于创新性、高适应性、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新型商科人才的需要[7](33-37)。

(二)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再定位

高职经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向现代商务服务业,对接信息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业及商贸流通服务行业,培养操作执行、运营策划、管理支持等岗位必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专门人才。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及社会责任感;具有突出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及创新意识;在商务沟通表达、团队合作、信息技术应用、持续学习、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新商科”对高职经管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业务知识还应包括信息技术、大数据、预测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物流云和其他新知识和技术等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商科人才需要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迁移能力,可以在新的环境中迅速地移动所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快速地更新知识。

三、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路径

(一)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学团队应遵循“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引进来”是指对于经管类专业中的一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实操性很强的课程或者因市场变化新开设的课程要有计划地聘请企业总经理、运营主管和一线操作人员来校担任课程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教学。企业授课教师进入学校,带来最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丰富了课堂教学,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校企之间的沟通,提高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走出去”是指选派校内专任教师定期选择在本行业内起引领作用的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顶岗的连续时间不少于6个月。顶岗实践教师深入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行業标准、企业标准、职业任职标准,以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和实习(实训)标准的修订与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等。

(二)开展订单式生产性实训

订单式生产性实训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出资筹建,或者由企业学校单方面出资筹建,然后采用签订订单合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生产和服务,这种生产或服务可能是企业生产和销售链条中的某个环节,采取市场化的运作,能够产生真实的经济效益,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例如电子商务专业与长沙市爱巴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每年为森马电商“双十一”进行为期1个月的订单式生产性实训,针对客服岗位的真实业务学生进行顶岗,并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创设校内外项目工作室

项目工作室的校企合作方式是由学校提供固定的场所和设施,按照小微企业的场景进行布置、有制度和有文化墙,有具体的组织架构,每个部门有负责人,每个部门有具体的职责。工作室的项目来自校企合作的企业或由教师、学生在市场上招揽项目,工作室采用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在教师指导下,借鉴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工作流程和项目要求共同商讨方案、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项目工作室制是针对培养部分精英学生或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而设置的,这部分学生可以占到整个专业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通过课内+课外方式实施。

四、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个案分析

根据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需求特征,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自2006年开始尝试以项目工作室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针对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和会计专业相续成立了10个项目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2位校内指导和1名—2名企业导师,每个工作室约40名学生成员。这种项目工作室实质是一种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项目工作室具有功能双重性和参与者身份双重性的特点,不仅具有教学性,还具有一定的生产性;参与者主要有教师、学生、企业人士,教师除了承担日常教学工作外,还要参与项目的指导和管理;学生在课堂上是学生身份,在实践平台中是员工身份;企业人士是企业的员工,又要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8](127-130)。项目工作室具有真实工作情境和真实的工作内容。如电子商务专业设立了阿创网赢工作室、阿创智越工作室、阿创嘉沐影视工作室协助合作企业运营湘汝天猫专营店、陈克明拼多多旗舰店、唐人神天猫超市及京东超市等众多知名品牌电商平台和负责陈克明电商官方微信号、阿创科技微信公众号、阿创科技抖音号、电子商务专业公众号等多个内容平台。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阿创跨境电商工作室,分为办公室、采购部、外贸部、运营部和技术部五个部门,是集学校、企业、市场于一体,提供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深度实践的一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服务面向跨境B2C和跨境B2B电商平台的操作、运营管理、客服服务、国外客户开发和全网营销等工作。承接深圳祥亮照明有限公司、湖南艾朋贸易有限公司和湖南凌吟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全球速卖通、敦煌网和Wish等项目。如物流管理专业设立阿创物流工作室和阿创物流服务中心。阿创物流工作室通过与顺丰、邮政EMS、百世、天天等国内主要快递行业合作,为校内师生提供快件寄递、行李托运及绿色回收物流服务。工作室设置快递部、托运部、客服部、财务部、办公室等业务部门,能够容纳40余名专业学生在这里常年顶岗实习。阿创物流服务中心通过与中通快递、顺丰速运、EMS国际速运和京东派合作,开展收发室业务和快递派揽件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园内就能直观接触到快递行业这一重要的物流分支领域,又能培养学生在物流门店管理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社会要求打下坚实基础。如市场营销专业设立阿创快乐购和阿创优选工作室。其中阿创快樂购拥有市场部、策划部、财务部三大内部运营部门,主要从事校园市场团购、企业竞赛承办和产品销售推广等营销活动。主要围绕校园团购和公益活动项目的策划和执行。阿创优选工作室与湖南兴盛优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以工作室的方式创设了阿创优选线上购物实训平台(创业孵化器),以校园消费群体为依托,将水果、生鲜、特产、百货精品、服饰日用品等通过“兴盛优选系统+门店自建微信群”的营销模式,打造出培养学生营销管理能力、专业实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训平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 //www. gov. 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Bolton, Robert. A Broader Vjew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lationships[J]. SRA  Journal,2009(26).

[3]Santoro M. D.. Success Breeds Suecess: The Linkage Between Relationship Intensity and Tangible outcomes in 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ve Ventures[J]. 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0, 11(2).

[4]Grant H.. University Industry Research Partnerships in Australia: Extent, Benefits and Risks[J].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 pment, 2007, 20(3).

[5]唐国华,曾艳英,罗捷凌.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4).

[6]余晓鑫,江成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动因及效果分析[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10(1).

[7]郑毅,王慧敏.“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产教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8(06).

[8]刘春光,唐小艳.“双主体实践平台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高职经管类专业为例[J].文教资料,201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商科类专业“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动力因素与推进机制研究》(编号:ZJGB201900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新商科
新商科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商科”背景下企业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与建议浅析
“新商科”背景下翻转课堂绩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证研究
“新商科”理念下电商类专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