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作文四大题型备考金题与适用素材

2020-05-25薛海荣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马林鱼物件力量

薛海荣

【备考金题·命题作文】

请以“有一种力量,从未消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写作导引】

这样的题目,首选的文体是记叙文。写出一篇规范的记叙文,必须做好如下两点。第一、善于言意转化。“力量”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审题时我们必须问自己“何为力量”?一顿饭、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篇文章、一件事……是否具有“力量”呢?饥饿时,一份快餐,有力量;推车上坡时,突然出现的助你快速的一臂之力,是力量……如果我们深入去想,那些无形的话语、眼神,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也都可能是“力量”的表现,而且更符合题目中要出现的“从未消失”主题性词语。第二、我们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联想就是我们根据第一步的言意转化后,想想我们读过的作品中有没有类似的文章。《草房子》中的桑桑的“父亲”言行就是影响“桑桑”成长的力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联想自己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景,如果有的话,我们再进行艺术化加工。

推荐素材一:一个叫圣迪亚哥的老渔民住在海边一个小窝棚里,他过着贫困且无依无靠的生活,唯有一个叫马诺林的男孩去和他聊天。老渔民一连84天都没有捕猎到一条鱼,但是他却没有放弃,第85天,他再次出海。这一次,他捕猎到一条马林鱼,由于马林鱼过于巨大,老渔民经过三天三夜的战斗,才把马林鱼捕获并绑在船上。返航回家时,海中的鲨鱼前来抢夺马林鱼,老渔民用尽方法,马林鱼最终还是被鲨鱼们完全吞噬。但显然,老人是位胜利者,是位“硬汉”,他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显然,这是一种从未消失的力量。

推荐素材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一段讲话视频,震撼了亿万国人的心。现文字转录如下:其实我们华山医院的病房不需要我查房,我去查房的主要原因其实只有一点,要消除我们医生的恐惧。就是说你主任,老是在后面指手画脚,不进去跟病人亲密接触,然后让我们老是在危险的第一线,我怎么可以接受呢?

所以我们今天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我自己每个星期要进去查房,至少一次到两次,这是一个;第二个,我今天做了第二个决定——换岗。把所有从年底到现在为止的医生,全部换掉,全部换岗。换成谁?换成科室里所有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宣誓的时候不是说吗,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难上。我说现在开始,把所有的人都换下来,共产党员上。

【延伸题目】成长的原点;信仰;勇于担当……

【备考金题·半命题作文】

请以“让我          的一句话”,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写作导引】

第一,填写的是能表现真善美的词语,如“奋勇前行”……如果你填写“火冒三丈”的话,就不太好了。因为行文一旦把握不好,就会表现出情思的拙劣之处。第二,积累是否厚实。这样的作文题,对大部分初中毕业生不是难事,把自己曾经写过的作文素材,稍作改动后就可以变成这篇作文题,但想写出上乘佳作,并不容易,因为你得能描述一个紧扣你填写的那个关键词的情境,这需要深厚的积累,才可以做到。第三,写作素养是否到位。你所填写的关键词,首先是符合正常的语法的,有的人填写的词语本身是不合语法习惯的,其中不乏有素养好的学生,为了标新立异而为之。其次,你填写的那个词语,一定要便于自己的写作,最起码做到好“起承转合”,易“详略得当”。

推荐素材一: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他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如此短暂的生命中,面对如此病魔的折磨,能取得如此的成就,我们在书中就能找到其中的原因——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推荐素材二:我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越来越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有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二年级时,我进了伦纳德夫人的班级。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我等待着……然后,倫纳德老师说了8个字,这8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延伸题目】永驻心中的那缕阳光;引领;铭记……

【备考金题·话题作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老物件也成了人们心中的记忆,从这些老物件里,你就能发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回视那些“老物件”时,会有无数的温馨的记忆、难忘的体验,甚至深刻的感悟。“老物件”让我们不忘历史,珍惜当下的幸福,更描摹着美好的未来。

请以“老物件”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写作导引】

认真研读提示语,不难发现写作中必须注意做好的几个方面:第一,应该写带有回忆性的记叙文。第二,所写内容一定是关乎“我”的故事,也就是说,“我”一定在故事中,这个“老物件”一定能牵扯“我”的难忘的一段故事。第三,这个“老物件”要么是温馨情感的载体,当然,这种可能是友情,更多是的亲情;要么带给“我”一段刻骨铭心的体验,可能是苦难岁月的见证,也有可能是儿时天真无邪的定格;要么带给“我”一种感悟,感悟的点就多了,可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可以是面对岁月流逝、时事骤变的慨叹,不一而足。

推荐素材一: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在讲“节庆礼仪”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前年有一个学生来看我,给我送了个礼物。他送了我出生那一天报纸的复印件,我一九五九年出生,看过多种多样的报纸,现在自己订阅的报纸十几份,但是从来没有想到看出生那一天的报纸,也没见过。他大概到北京图书馆去了,把能够收集到的跟我的出生地和工作地有关地方的几份报纸复印了一下,我记得有《新民晚报》《文汇报》《解放日报》,还有《人民日报》等等,这个报纸复印件加一块儿大概也要不了二十元钱,但是礼轻情意重,我回到家之后,躲在书房把这个报纸认真地学习了两个小时,终于知道,我来到世界上的时候,世界是一番什么模样。

推荐素材二:《朗读者》曾请来90岁高龄的翻译家王智量先生,主持人董卿对王老的访谈,是从他带来一本斑驳陈旧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开始。这老物件引出了王老无数的感人故事:这是王老最初开始接触俄语的第一本书;1949年春购于哈尔滨,是用典卖自己的西服的钱买来的。因此,他跑去找系主任朱光潜,跑到校长办公室找胡适,要求进俄语组;因此,有了开始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美妙之旅,就这样找到了值得付出一生的事业;因此,他承受了常人不曾经历的痛苦,但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写着,写着,在烟盒上,在马粪纸上,在一切可以承载文字和他的热情、思想的地方。最终托尔斯泰、普希金、屠格涅夫……这一串在俄国文学史上熠熠闪光的名字和他们写出的文学巨著,正是经由王智量的一支妙笔,才得以穿越了时空、语言的障碍,精准优美地展现在每位读者的眼前。

【延伸题目】难忘的悠悠岁月;岁月物语;再回首……

【备考金题·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磬口腊梅黄耀眼在你的心头时,你心中雀跃——春天的脚步近了。然而庚子的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逍遥肆虐,华夏子民众志成城,共同应对这场“战疫”。白衣天使,冲锋陷阵,警察、社區管理者,更是不分白昼,守住一道道关隘,保住了一方平安。而百姓们更是选择了“宅”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让战胜疫情有了强大的后盾……如今,当枝头的绿色已有遥看的姿色的时候,华夏子民也正在缓步向春天里迈进,因为我们心中都溢满了源源不竭的春风。

要求:(1)整体理解材料,选取一个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2)不脱离材料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则材料中有如下绕不开的信息:第一,春天,终究会来的,无论是自然界的春天,还是华夏子民生活的春天。第二,“新型冠状”病毒,在这个春天肆虐神州大地。第三,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各尽其职,形成了全国一盘棋的格局,高效有力地应对这场“战疫”。有了这样的理解,作文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有了:一是背景,2020年初春,出现了谈之色变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二是应该颂扬身边那些为了战胜“新型冠状”病毒默默无私奉献的人和事。你的作文应该讲一个感人的故事,要善于用平凡的人和事来表现,要善于用细节来表现,这样的背景下,亲情故事更容易感动人,更容易表达出你对党领导下的这场壮举的赞扬。

推荐素材一:孙少安,是当代作家路遥所作《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他出生在黄土高原双水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就像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孙少安的家庭光景“烂包”。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他的梦想,是带着全村富起来。责任制实行后,号召分组种田,并在村里盖起了烧砖窑,在多次亏本、失败后,孙少安终于成功致富,最终为双水村盖了一座学校。

推荐素材二:杨乃斌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庆大霉素药物中毒,从那以后,他就什么也听不到了。为了教会他说话,母亲陶艳波毅然辞职专程跑到北京学习唇语。在母亲的不懈努力下,在他5岁生日时,喊出了一声“妈妈”。母亲为了能够让他像健全人一样成长,执意要把他送入普通全日制学校,所以从他念书的第一天开始,妈妈就成为了他的同班同学,每天都带着一个小板凳,坐在儿子的课桌旁陪他上学,记录下老师讲授的每个知识点,回家通过唇语一遍遍讲解。母子俩风雨兼程,杨乃斌和普通的孩子一样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并顺利考上了大学。在大学期间,他同样凭借着超乎常人的付出,连年荣获学校多项奖学金。

【延伸题目】信念的力量;我相信;春天,终究会来的……

猜你喜欢

马林鱼物件力量
老物件
小物件中的大历史
《老人与海》读后感
男人的多种形式
盛世国庆 聚“惠”苏宁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