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体育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实践育人体系构建探论

2020-05-25许丁晨施建香向腾树

文教资料 2020年8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一体化爱国主义

许丁晨 施建香 向腾树

摘    要: 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的培养,是高等院校教育中的热门话题。针对民族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所属高校的学科特色差异,会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本文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审视在术科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实践育人的经验和做法,探索拓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大学生    爱国主义    实践育人    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次二次会议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曾深刻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在当前高校开展“三全育人”这项重要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集体”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或多或少地会被打上“烙印”,且在具体的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多的是侧重于“做”。因此,在育人实践中如何有针对性、融合性、特色性地开展少数民族青年学子的爱国主义与实践育人的一体化教育对我们而言成了一个全新的命题。

对于专业体育院校而言,虽然学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体量与民族数量比不上综合性院校,但结合专业背景和学科优势来看,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更具备特色性。因此,本文结合近五年来针对少数民族青年学生培养教育的实践性工作,对爱国主义与育人体系的一体化构建,作初步探索。

一、创新爱国主义与实践育人结合的育人模式

在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育人教育,始终将德育工作作为所有工作的根本。有学者提出,德育工作精准育人具有需求化、科学化、精准化和专业化四个特点,在实施方面应尊重学生个体性,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树立“因需施教”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制订“量身定做”的成长方案①。所以,在具体育人实践中,制定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需要的工作方式就显得极为重要。

1.以爱国主义——红色文化实践为引导的育人体系尝试

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概念,即“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概念贯穿了每位学生的求学阶段,应该是一个深入人心的常理。但有学者敏锐地指出,随着文化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类社会思潮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政治意识产生影响,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挑战②。这样的现状,就对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般来说,体育院校青年学生的实践工作大部分跟体育相关,或许这样的思维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但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需要下,仅仅依靠体育的德育功能还远远不够。如何培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有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具备国家情怀、社会责任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挑战。

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发展的历史传承,在红色文化中记录着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及精神③。在近年的实践中,指导教师如何结合我国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设计符合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路线是所有实践育人工作的前提。通过长年实践检验发现,对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的现实意义是单靠课堂讲授不可比拟的,这项工作从正面与第一课堂教学相结合,对全方位育人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将第一课堂理论讲授与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成效相结合,强化基层党团组织的建设,以红色文化教育為方法,培育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促进他们对国家和党的高度认同、靠拢和维护,是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核心。

2.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研究性教育工作探索

在近年来长期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发现,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对外交流沟通方面,与东部地区学生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出现的学业困难、交流困难乃至引发同学矛盾、心理问题的不在少数。同时,在高等教育活动中,部分少数民族学“应试”,学习策略知识贫乏,缺乏主动性和计划意识、自我监控能力薄弱④。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院校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合在校所学知识技能、服务少数民族体育发展”,成了探索民族学生教育的一个新想法。

客观地看,在体育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虽然在文化课学习中存在薄弱之处,但和东部地区的学生相比,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在基础体育项目的运动和对抗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这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其家乡较为优秀的年轻一代的代表,其身上承担着传承、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也是促进其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学业能力水平提高的一项原动力。

在实践教育中,结合专业背景与民族特征的田野调查工作主要集中在云贵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主要针对深藏于少数民族村寨中的传统体育项目与伴生性体育项目为主。在近五年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田野调查中,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不仅从专业能力培养和体育项目研究的角度开展,更在基础性的工作中对其进行调研日志、文论写作、研究方法和项目文化内涵提炼等方面的培养,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开展田野调查,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不间断的学习与研究。这项工作既是对其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强化民族文化教育的现实需求,又是增强其文化自信、促进其未来投身民族文化研究的一项“启蒙性”工作。

在长期深入开展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田野调查的同时,“师生共同体”构建的速度、效率和方法也在不断得到优化,特别是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的“少数民族”学生身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天然的亲和感,对田野调查和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极大的便利。在此基础上多年来对处于云南边境地区和贵州深山中的诸多民族体育项目进行了长期的跟踪性研究,并结合学校、上海市和全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等,有针对性地申报培育项目,以项目化的运作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学业水平。

在项目化的运作中充分借鉴体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相关的基础科研方法,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的“双创”和社会实践中,在充分锻炼其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服务能力的同时,更是对其思想水平、学业水平和文化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全面提高,对促进其完成学业,拓宽知识面,增强民族认同感,增进社会阅历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3.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集中培养的新途径探索

在长期针对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在当前育人体系中,虽然研究民族学生教育的文论数量很大,但是在针对集中培养的路径中特别是实践育人体系的研究中忽略了一个常见又常遇的现象——民汉合育的问题。

在长期以来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将少数民族学生的住宿分布称为“民汉合宿”,平时授课时也基本一起授课,但是在进行实践育人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常常会有所忽略。

从体育院校开展少数民族育人工作的现状和笔者长期进行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来看,将优秀的汉族同学与广大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融合性开展实践育人教育存在以下几个优势:一是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感情。在以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播为前提的实践征程上,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与相互学习是完成所有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推动“小集体”之间民族团结的基础性工作;二是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的必由途径。在实际工作中,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在边远、高寒山区时)良好的身体素养和优秀汉族学生良好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是当代体育院校培养优秀术科人才重要的相互借鉴渠道,在这样的前提下,培养了民汉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取长补短的合作方式;三是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在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的培育。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面对长时间的路程艰险、调研困难等现实问题,充分发挥民汉学生之间的合力,在完成基础田野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投身于大学生“双创”与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行中,这是民汉学生之间进行文化互补、历史互补与专业互补的良好机遇。同时,文化自信的培育也在历年的田野调查行程与工作中得到充分的锻造。特别是在体育文化传承、体育文化传播、体育项目扶贫的工作中,这样的田野调查工作在中国虽然仍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对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培养尤其是来自边远地区的民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育人机遇,这些田野调查工作大多在边疆开展,在大部分参与其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看来,除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教育、民族体育文化调研外,还能在自己的劳动中看到,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國力的全面提升,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力重建⑤,少数民族大学生也是重建工作中的一员。这样的努力和自信,是以专业知识技术为载体开展社会调研、服务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学生求学期间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自2018年我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在本校进行自主培养以来,很多教育方法、形式和途径仍然在探索,特别是前期针对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亟待弥补和研究;其二,针对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的教育方式有很多,笔者仅仅从针对体育院校术科少数民族学生的角度探讨,对于学科学生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的努力;其三,自我校实行新疆籍少数民族辅导员管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制度以来,实质上仍有较多的现实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⑥。

二、在实践中的一体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是我们国家历史征程的基石和动力,爱国素质的培养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并积极落实,推动大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爱国人才⑦。因此,在实际的育人工作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育人成效,但在体系构建上还有诸多值得不断深入探索之处。

1.坚持党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

很多时候党团组织的引领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且对这方面的研究非常丰富。但对于高等体育院校来说,尤其是学生体量不是很大,但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在招录过程中有固定比重(如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招录与自主培养、在民族地区的招生等)等现实情形下,如何拓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引领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较多的时候,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占在校生学生总量的比重并不是很大而常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因此,强化党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是民族学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建立在爱国主义和实践育人基础上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体系,始终坚持在基层党、团组织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和田野调查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党的理论教育是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人生教育、学业教育和生涯教育的主要前提。

从实际出发看,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别是深藏于边境和山区村寨的民族体育文化,在形式、内容上很多都适应当前竞技体育的相关要求,但在内涵和属地文化传承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滞后”的内容。当然,我们在开展相关田野调查的过程中特别是调查日记的过程中要按照学科专业的要求如实地记载下来,但在后期分析、研究、传播与宣传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党的民族政策去操作。虽然这项工作在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学生中属于“不需要提醒的内容”,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不断地进行党的政策学习与教育是所有工作的第一步,这项工作可能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但从实际效应来看,坚持党的理论、思想学习与指导是坚定少数民族学生理想信念的良好途径。

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优势作用。在开展针对少数民族青年学生的培育中,共青团组织能够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不论是创新创业的实训机会、志愿服务的机会还是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过程中,团组织的工作效能是显而易见且处于基础中的基础。

在实际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工作中,在其入学初期对党组织的了解基本局限于家乡所在的乡村,对团组织的了解基本局限于初高中入团的“瞬间”。在这部分学生的前期培养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对党团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加入跟专业相关的基础背景内容简介,方才有利于这部分学生的未来发展。

2.坚持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吃苦耐劳和自力更生的工作精神

不断加强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育和自力更生的工作精神的培养,是我们结合高等体育院校术科类大学生培养时长期坚持的标准。

如果从学界对于少数民族学生“优惠政策”的相关研究来看,有的学者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优惠和帮扶为手段、以实质平等为价值取向的民族教育发展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教育平等权的实现⑧;有的学者认为国家实施优惠性差别待遇着实促进了民族教育的发展提升,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调适和完善的方面⑨。这样的争论和进行的学术性研讨,始终对少数民族的教育工作起着指导性作用。

通俗地说,即在所有培育工作之前,在理论准备、培育内容、实践操作、项目后总结等一系列工作中,始终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将所有学生置于同一“起跑线”上开展工作;其次,建立一个日常学习和互助的交流体制,当然,这一交流体制的建设需要跨专业、跨年级、跨学科等,需要各方面的充分协调,发挥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特长互补优势;其三,建立以团队性的工作模式,依托于项目化的工作,特别是在田野调查与在边境山区开展相关工作时,从思想、体能、工作能力、依托专业等方面综合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同时在进行体育文化调研的过程中上升到文化研究的层面,循序渐进地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全方位锻炼。

对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的培养,既要牢牢把握民族学生教育培养的相关法律法规,更要因地制宜、因专业制宜地对其进行自主工作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解决因地区和民族差异带来的“先天性需要优待心理”的问题,同时牢固树立靠自己努力和其他同学在同样环境中获取成功的信心,信心的培养难度在一定程度上甚于能力的培养。

3.坚持以朋辈教育的工作形式开展

“新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出新要求,朋辈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之一”⑩。这样的论述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在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的教育中,我们还是在这方面进行不断的努力与探索,原因有如下几个:

其一,开展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教育工作是将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集合在一起开展工作,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会存在如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其二,在长期实践中发现,由于跨年级、跨专业等现实情况,少数民族学生容易对高年级或年长的学生出现“盲从”现象,朋辈教育需要在一定规范的基础上开展,过分放松则会出现反作用;其三,民族团结教育是朋辈教育中始终遵循的主题,这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遵循的原则,更是民汉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基础性工作;其四,在开展朋辈教育的前提下,对所有学生进行民族政策教育特别是民族平等教育显得极为重要。

朋辈教育除了在日常的互帮互助外,更体现在通过长期的培养教育后服务祖国、服务基层的行为上,如在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招募、西藏新疆专招计划或日常校园生活中的志愿者,等等,长期进行的“代代传承”的方式更利于培育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报效国家和服务家乡的情怀。大量学界研究显示,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本身就是其生源所在地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资源,高校育人的成效与朋辈教育的成效正是需要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担当的优秀学生,这些具备了良好民族文化素养和少数民族背景的青年学生始终是地区发展的生力军。因此,朋辈教育的现实教育成效是我们开展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教育始终牢牢把握的主要层面。

三、当前一体化构建中出现的困难及初步对策

在当前针对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与实践育人一体化教育的构建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成效,但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未来需要在教育培养实践中不断克服和解决的。

1.学生基础能力与学科属性的限制

客观地来看,当前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在开展类似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快地接受学校和学院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但在具体操作中,基于基础文化水平客观上比较有限,在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体系进行贯通性活动的时候往往受限较多。

高等体育院校的术科少数民族学生,有较大一部分来自于我国的偏远地区或山区等,大部分是通过各省级单位的体育统考升入高等学府,高中阶段的体育训练基本上为高考时需要参加测试的以田径为基础的专业测试科目,与从小的接受专业化训练的职业或半职业运动员有较大差异,这部分学生入学后不论是在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还是文化课的学习上都会显得稍微“滞后一些”。由于这样的原因,这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平时就要用相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解决学业问题,在具体工作中,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育人效果的实际需求和综合水平特别是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客观困难与经验的积累

从长期进行的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的培养教育来看,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客观困难,主要体现在一部分师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不甚了解;其二,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来自于偏远地区,民汉混住特别是和部分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合住合学时,部分学生的地域化言论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其三,在一些针对本校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和自主进行少数民族预科班的自主培养过程中的政策性指导还不是很强,特别是如何将就读预科班期间的少数民族学生与今后将要接触的本科教育融会贯通时,还有待经验的不断积累。

在一体化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学生项目化运作的团队建设、师资力量的科学配备、民汉学生混编时比例等现实问题,则更需要我们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积累、分析和验证。

四、结语

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与实践育人体系的一体化构建,本身就是将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求学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教育、生涯教育与实践性教学、双创工作、就业工作等诸多具体内容融会贯通的一项联合育人体系的构建尝试,特别是怎样探索一条适合少数民族青年学生未来发展的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不断探索的话题。

每所高校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学科特色,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的生源、家庭背景、文化背景、地区差异较大,不同的教育对象需要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但是,重视和正视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在高校求学阶段的综合素质培养,探索一条适合不同高校特色的培养体系,既是高校育人工作中必要的工作方法,更是我们对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进行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良好的柔性工作方式,对维护民族团结、培养民族地区和基层地区的人才、服务国家大局建设有着良好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吴巧,慧晏宁,周志成,等.德育工作精准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01).

②崔莉.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12).

③王芬.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06).

④杨晓娥,周鹏生.少数民族学习困难大学生元认知特点探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03).

⑤沈壮海.新中国70年与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9).

⑥笔者注:此处笔者在2017年度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统战处、上海市高校统战理论研究会的立项课题中已有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⑦马伟达.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8.4.

⑧杜建明.论民族互嵌式结构中少数民族教育平等权的主题转向[J].人权研究,2018(02).

⑨王传发.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性差别待遇研究——兼从反向歧视的视角分析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J].思想战线,2017(05).

⑩周强.基于朋辈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

基金:2019年度上海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资助项目《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爱国爱党教育与实践育人一体化构建探论》(编号2019LX41)阶段性成果;上海体育学院2019年度统战理论研究课题成果;上海体育学院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一体化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