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高校教育应急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2020-05-25王茜

价值工程 2020年13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新冠肺炎疫情高校

王茜

摘要:为保障高校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保障广大教师、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文章以应急管理机制作为研究核心,多维度探讨,疫情背景下,高校教育开展风险管理、保险机制、舆论引导机制的创新工作,实现高校教育应急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为疫情预防、处置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eal with the COVID-19 epidemic situation, and guarantee the lives and health of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the greatest extent, the article takes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as the research core and discusses the innovative work of college education in risk management, insurance mechanism, and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mechanism in multiple dimens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to realiz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thus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epidemic.

关键词:高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管理机制;机制创新

0  引言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18年3月17日,我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81116例,死亡3231例,极强的传染性,巨大的感染体量,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生产,还对教育教学活动带来极大冲击。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步得到有控制,学校复课的时间日益临近,为最大程度地规避集群性感染的发生,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快速恢复,有必要积极做好相应的应急管理举措,防范化解疫情风险。

1  应急管理体制概述

对应急管理体制梳理,使得高校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进行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的过程中,能够转变自身在认知层面存在的不足,从更加客观、系统的角度,对应急管理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新冠肺炎疫情的预防控制要求。

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全国共有2663所普通高校,学生790.99万人,数量众多的学生,在满足经济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同时,对于高校的日常管理也提出更高要求。为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化解各类安全风险,越来越多的高校尝试进行应急管理体制的构建。从实际情况来看,应急管理体制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有效防范风险,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1]。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高校应急管理体制处于起步阶段,应急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策略确实,对于各类突发事故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精准处理与合理应对。这就要求,高校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有必要做好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优化工作,使其应急管理体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从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的角度来看,应急管理应当包括事前、事发、事中以及事后四个环节,涉及应急预案的编制,物资的采购、存储、配发,总体协调调度以及相关信息的汇总、分析工作。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大幅度提升应急管理机制的服务能力,推动整个高校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高校疫情應急管理体制基本要求

高校在采取应急管理体制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防控的过程中,为保证防控的实际效果,突出应急管理机制的风险管理与化解能力,需要充分吸收、借鉴过往有益经验,明确应急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要求,为后续相关机制创新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2.1 应急管理体制的长效性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在进行应急管理体制优化调整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扎实做好应急管理体制的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逐步形成长效化的应急管理体制,扩大应急管理体制的覆盖范围,实现对突发事件的科学预测、有效应对,将突发事件的可能带来的风险或者危害降到最低。为达到这一目的,高校在进行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转变观念,认识到应急管理机制的优化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在实践过程中,对相关经验不断进行总结,明确自身在应急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机制的完善与应对。应急管理机制的长效化要求应急管理不单单以突发实际的科学高效处理作为首要目标,还要求从长远角度出发,做好应急管理机制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增强机制的容错率,使得应急机制能够有效应对大多数突发事件,保证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2]。即便是较为特殊的突发事件,凭借应急管理体制的高容错率,良好的工作衔接,科学的应对举措,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应急管理体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合理解决。

2.2 应急管理机制的机动性

新冠肺炎从2020年1月中下旬爆发以来,各地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确诊患者的收治力度,切断病毒的传播路径,使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各大高校人员构成复杂、分布集中,是现阶段疫情防控的重点,为确保复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生、教师营造出安全的学习、工作环境,高校在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地保证自身的机动能力,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快速作出反应,将影响范围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为达到这一目标,高校在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拥有专业化的团队,其能够借助于专业化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对突发事件作出准确的判断,并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进行风险的防控与处理。同时考虑到高校的特点,应急管理机制机动性的提升,势必需要借助于相关信息技术手段,例如相关登记系统的使用与推广,实现了对学生出行路径的有效监管,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界定突发事件波及的范围[3]。据此,采取灵活的手段,开展相关工作。

2.3 应急管理机制的参与性

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在构建过程中,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中,考虑到其极强的传染性,如果疫情在高校爆发,势必产生联锁反应,对整个国家疫情防控工作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基于这种认知,高校在应急管理机制优化与调整的过程中,要求高校必须做好工作衔接与配合工作,既在高校内部,形成完备的信息交互机制,确保各类信息的快速传递,保证决策、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又需要与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等做好工作对接,将更为专业化的应急管理人员、物资等引入高校之中,从而增强高校自身对于一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3  高校疫情应急管理体制创新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对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为确保各项应急管理举措能够落实到位,需要综合高校疫情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以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为导向,对应急管理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各项应急措施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衔接,保证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

3.1 细化高校疫情应急管理预案

为保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对能力,切实发挥出应急管理机制的重大作用。高校需要各项创新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以疫情应急管理的制定、优化、调整为切入点,全面细化应急管理风险,理顺应急管理流程,对各项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规范性、制度性引导[4]。在实际活动之中,高校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的原则,结合相关情况,认真做好相关预案。在整个应急管理预案中,必须将学生、教师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围绕着安全健康,有针对性制定日常疫情防控的基本措施以及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的处置工作,实现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细化与特化,保证了整个应急管理举措的可操作性。考虑到高校人流量较大,人员构成较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高校在科学规划原则的指导下,对疫情发生后,不同人群进行差异化处理,保证应急管理举措的有效性,更好地满足实际的应急管理需求。同时考虑到应急管理工作涵盖的内容较多,为做好相关工作的协调调度工作,高校在应急管理预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与人员构成,例如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组长,副校长作为副校长,院系主要负责作为成员,合理的小组成员设置,使得高校应急管理机制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针对于新冠肺炎疫情,能够調度更多的资源,进行疫情的控制,将整个疫情的危害程度管控到最低。同时考虑到高校应急管理的实际,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应急管理常设机构,明确机构的职责,从而积极配合应急管理小组开展应急管理相关工作。

3.2 全面落实高校疫情应急管理体制基本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应急管理机制的创新,需要着眼于应急管理机制的长效性、参与性等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机制创新、调整工作,逐步构建起完备、高效的疫情应急管理机制。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高校需要认真总结、梳理过往有益经验,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性的举措,确保应急管理体制能够满足实际的疫情防控需求。例如,从学习欧美高校在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方面的经验,在高校管理过程中,设立相应的应急管理部门,由其负责进行应急管理预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以及发放以及相关信息的汇总、收集工作[5]。通过这种广泛的经验借鉴,使得高校得以进一步开拓思路,促进疫情应急管理体制的完善。高校疫情应急管理机制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进行衔接,借助于专业化团队、充足的物资供应,加快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理效能,增强疫情应急管理的有效性。除了加强外部合作之外,高校还需要做好相应的培训宣传工作,通过广泛深刻的宣传,增强学生、教师的疫情防控认识,实现有效的事前防控。

3.3 加强应急管理机制的沟通联动

为不断提高高校师生疫情防控能力,需要积极建立联动机制,高校要严格对照防疫标准,全面细致地对食堂、宿舍、电梯、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服进行消毒防疫处理,保证环境安全。同时组织人员,建立监督巡查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动,及时处理疫情工作不达标的情况,保障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同时做好信息的交互工作,对高校内人员流动、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情况进行定期沟通,使得各相关部门,及时掌握有关情况,为相关应急管理工作决策的制定以及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保证了应急管理的灵活性与机动性。

4  结语

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不仅能够为新冠肺炎期间,高校防控工作提供依据,避免工作漏洞的出现,同时其对于高校自身日常管理体系的升级以及突发问题处置能力的增强有着极大的裨益。为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体制的作用,文章从多个维度出发,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教育应急管理机制创新的方式方法,旨在提升高校的应急管理水平,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舟.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好家长,2018(10):85-86.

[2]王飞.基于协同治理视域下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考试周刊,2018(7):99-100.

[3]樊永贞,刘永华.某县处置乙型流感爆发疫情的经验教训[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1):70-72.

[4]张丹,张慧玲.一起学校乙型流感爆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J].中国卫生产业,2018(29):168-169.

[5]丁留谦,李娜,王虹.美国应急管理的演进及对我国的借鉴[J].中国防汛抗旱,2018(7):52-53.

[6]叶涛.立足基层夯实基础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J].价值工程,2019,38(27):116-118.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新冠肺炎疫情高校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