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世界的语言讲好安徽故事

2020-05-25张昆

文教资料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英译

张昆

摘    要: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安徽故事外宣翻译重要性、安徽故事英译现状、安徽故事丰富的英译题材、安徽故事英译选题标准、安徽故事英译策略、做好安徽故事外宣翻译的建议几个层面,对安徽故事英译进行研究和思考,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助力安徽故事的对外传播,弘扬徽风皖韵,增进世界对安徽的了解。

关键词: 中国故事    安徽故事    英译    四个讲清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5月21日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做出重要批示。“希望《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创刊30年为起点,总结经验、发挥优势、锐意创新,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1]。国家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这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任务,要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对推进文化“走出去”提出了新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的“批示”,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像灯塔般为我们导航。作为安徽的知识分子,我们首先要立足安徽实际,以服务安徽发展为己任,讲江淮故事,扬民族精神。中国文化“走出去”,翻译是第一道关口。翻译作为跨文化传播必不可少的“中介”和桥梁,译界学人更要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努力用世界的语言讲好安徽故事,传播好安徽声音,做好安徽外宣工作,不断扩大我省的国际影响力,展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努力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安徽故事英译现状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它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众多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国家级和省级的重点保护文物,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2014年,安徽还获得了中国最幸福的省份荣誉。作为安徽人,我们理应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和充分的底气向世界讲述安徽故事。但是安徽故事的外宣翻译研究却凤毛麟角。截至笔者撰稿时,在“中国知网”上以“篇名”或“主题”或“关键词”搜索“安徽故事 英译”只有0条结果。以“篇名”或“主题”或“关键词”搜索“安徽民间故事”也没有一篇论文。书店里也买不到英文版的安徽故事。大量论文只是集中在安徽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现状研究、旅游翻译失误研究等。黄山、九华山、西递、宏村,古徽州、安徽的美景吸引着大量国际友人来到安徽旅游、参观。他们对安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遗憾的是众多的文化遗产在传递给世界的时候只有寥寥的英语标识和不多的英语介绍。安徽故事基本處于“无语”或“失语”状态,远远满足不了安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需求。在安徽故事的外宣翻译上,研究工作相对不足,从笔者收集到的外宣翻译资料显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安徽故事的外宣翻译工作都不容乐观。要提高安徽的国际影响力,必须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创新对外话语表达,用“安徽故事”的新形式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不仅让安徽美景令游客大饱眼福,而且安徽的故事要用世界的语言讲得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令人拍案叫绝。

二、安徽故事丰富的英译题材

安徽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安徽故事外宣翻译首先可以从安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选题,这些故事跨越时空,具有永恒的魅力。

1.安徽名人的故事。

安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伟人辈出,他们或文韬武略,或赤胆忠心,或学贯中西,或艺苑风流。其中有“文明曙光中的先祖”(远古—先秦)“构木为巢”的有巢氏,中国的司法鼻祖“狱神”皋陶,姜太公,“管鲍之交”的管仲和鲍叔牙,老子、庄子……有“智慧星空中的先知”(秦汉—南北朝):张良,“豆腐鼻祖”淮南王刘安,华佗、曹操、周瑜、鲁肃、吕蒙,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刘伶,花木兰……有“文化繁荣时的先人”(隋唐—宋元):陈抟、包拯、毕昇、朱熹、李公麟……有“巩固金瓯中的先驱”(明):朱元璋,朱棣,“珠算鼻祖”的程大位,抗倭名臣胡宗宪、戚继光……有“学派林立时的先进”(清):黄宾虹、方苞、胡雪岩、李鸿章、刘铭传、胡适,陈独秀、叶挺、冯玉祥……也有“烽火中前行的先锋”(民国—新中国):陶行知、邓稼先、杨振宁……多少风流人物,多少历史故事,或发人深省,或可歌可泣,或令人肃然起敬,或令人唏嘘兴叹。英译这些安徽故事能够展示安徽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既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了时代精神。

2.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民间文学故事。

2006年《孔雀东南飞传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孔雀东南飞传说虽是焦、刘双双殉情的悲情故事,但其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尾表达了人们对封建旧俗的反抗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是安徽省非遗项目,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最早流传于舒城县,目前舒城尚存多处《梁祝传说》的历史遗存。我们拥有这样世界级的故事,没有理由不好好地讲述它、传播它。

安徽非遗项目中还有很多和安徽历史名人或历史文物联系的民间故事,例如老子的传说、庄子的传说、涂山大禹传说、柳下惠的传说、鞭打芦花的故事、包公的传说……和历史文物或旅游景区相关的民间故事:潜山县的胭脂井和二乔的传说、伍子胥过韶关的传说、祠山张渤传说、张孝祥与镜湖故事、九井沟的传说、小孤山的传说、安丰塘的传说、垓下民间传说、皇藏峪的传说……

这些传说有的源于真实的故事,有的则是人民口头艺术的创作,代代相传,以特有的方式保存着安徽百姓的心灵史和精神史,展现了皖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价值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对英雄的崇拜和爱戴,对包公这样执法如山、清正廉明、疾恶如仇、体察民情的清官的景仰和歌赞……这些对构建和谐社会很有意义。例如六尺巷的故事,对桐城的社会道德风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956年中苏关系恶化,毛主席接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吟咏六尺巷之诗。张英的谦虚礼让,给后人树立了一座道德典范的丰碑。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弘扬谦和礼让美德,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和重大作用。

3.地方戏的优秀剧目。

安徽传统剧种众多:黄梅戏、徽剧、泗州戏、庐剧、花鼓戏、青阳腔、高腔、池州傩戏、文南词、花鼓戏、梆子戏、嗨子戏、坠子戏、四平调……这些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地方戏曲剧种除了有自己独特的唱腔和艺术特色外,还有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相较于国外戏剧作品的中译和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戏曲乃至安徽戏曲的外宣翻译工作还远远不够,只有倡导戏曲英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才能缩小戏曲跨文化交流的“逆差”。只有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立场,才能在中国和世界的戏剧舞台上弘扬皖风徽韵。

4.安徽传统技艺和土特产的故事。

宣纸、徽墨、宣笔、歙砚、芜湖铁画、徽州楹联匾额……每一种传统技艺都有许多故事;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八公山豆腐、采石矶茶干……每一种土特产都有自己的传说。英译外宣这些安徽故事有助于推动安徽旅游业的发展,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使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5.其他优秀的安徽民间故事。

安徽文化当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故事资源,为我们研究本区域乃至汉民族的民俗文化提供了一个个生动的教材。安徽民间故事是安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创作和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具有简单易懂、篇幅适中、趣味性强的特点,其中有很多“仁义礼智信”的内容,如果将其英译传播,就有助于促进安徽传统美德的海外弘扬,加深国际社会对安徽传统文化的理解。我们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2]。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都是我们的根脉;传承、研究、翻译、弘扬安徽民间故事中优秀的思想和精神内核,不仅是我们民族精神基因的传承,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6.现实题材的安徽故事外宣翻译。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3]这要求我们既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又结合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我们要想讲好安徽故事,既要对外传播安徽历史故事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向世界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安徽政府为民服务的故事,皖人奋斗圆梦的故事,皖企发展创业的故事。既要讲好安徽骨干企业顶天立地的动人故事,又要讲好安徽中小微企业的喜怒哀乐。抗日战争中的安徽故事,改革开放中的安徽故事,一带一路上的安徽故事……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安徽精品。

三、安徽故事外宣翻译选题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3]我们讲好安徽故事,做好安徽外宣工作要用这几个标准考量。举旗帜: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聚民心: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育新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兴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形象: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

在安徽故事外宣翻譯选题上,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既要“要把中国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又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它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把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从哲理、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深入阐释中国梦……注重从历史层面,国家层面、个人层面、全球层面等方面说清楚、讲明白,使中国梦成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生动载体”[4](208)。

四、安徽故事外宣翻译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思想的重要论述,告诉我们:一是要讲“好的故事”,故事本身很重要,二是把故事讲好,“讲好”也很重要。同样的故事,讲述方式不同,译法纷纭,水平参差,效果迥然不同。翻译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而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必须有扎实的“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能力,“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4](210),积极传播安徽文化,阐发安徽精神,展现安徽风貌。解决了译什么之后,就要考虑怎么译,探索和建构讲好安徽故事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

翻译之道,贵在变通,没有一套翻译方法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5](121)。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应随具体情况变化而变化,例如当源语语境和目标语语境发生变化时,两国社会、文化、国力的不同对比都会对翻译的传播和接受产生影响。这要求我们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研究翻译策略。

当代西方译论关于文化翻译研究主要有三大理论,包括阐释论、多元系统论和目的论,这三个理论各有其理论特色和理论缺陷。“阐释论重在强调对文本本身的理解,要求理解者置身于被理解的文本语境中,从文本字面意思探究其背后隐藏的意义,而忽视影响翻译活动的外在因素;多元理论主要倾向于外在的客观因素对翻译产生的影响,没有提及译者的主观因素,而译者水平又直接影响着译作质量;目的论强调翻译过程、翻译译文表达和翻译策略都要以翻译的接收者为目的来衡量,要把译文放在目的语文化语境来评价译文的质量,忽略了源语语境和译者所处的文化环境”[6]。如果我们的翻译实践要以西方译论为指导,就必须综合考虑翻译目的、翻译过程和原文理解等几个方面,对西方译论进行重新建构,融合这三个理论,才能有效指导翻译实践。正如许渊冲在著作《文学与翻译》中所说的那样:“西方用语言学来研究翻译的理论,目前只能说还处在翻译研究的初级阶段。”[7](74)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想,“讲好中国故事”的自信源于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不但应有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还应有自信掌握中国话语权,更应有自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翻译话语体系:以中国传统译论为基石,构建现代中国翻译理论。

近几十年来,“中国翻译界出现了一种简单搬运西方理论的倾向,……纷纷用自己的经验和研究证明西方理论范式的普适性,有的甚至到了离开西方学术话语体系就不能正常表达自己学术思想的地步”“很大程度上沦为西方译论的‘消费者,中国传统译论研究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8](118-123)。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改变中国话语在西方话语挤压下的此种“失语”状态,打破对不成熟的西方译论的依赖和崇拜,建构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现代中国译论,改变世界话语体系的基本格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自己的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

三国时期的佛经翻译家支谦提出在翻译中“文质并举”,严复的“信、达、雅”,林语堂的“忠、顺、美”,朱生豪的“神味”,傅雷的“形似神似”,茅盾的“神韵”,郭沫若的“风韵”,钱钟书的“化境”,梁实秋、赵景琛的“宁错而勿顺,毋拗而仅信”,鲁迅的“宁信而不顺”,到当代许渊冲的“音美、意美、形美”都代表了中国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在著作《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中提出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是现代中国翻译理论方面的创新。它是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包括“翻译即生态平衡”“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适应选择”等核心理念,构建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话语体系。

我们应在不断发展创新中国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以全球的视野,对西方翻译理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为我所用”在“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学会融会贯通,推陈出新”[9]。

五、关于做好安徽故事外宣翻译的建议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

政府应在政策、人力、财力方面给予安徽故事的外宣翻译支持:政府整体规划,规范翻译标准;组织学者进行安徽故事资料的收集、整理、翻译、出版;举办安徽故事翻译研讨会;批准高校外语专业成立专门的安徽故事翻译研究中心;鼓励翻译工作者和高校科研工作者参与到安徽故事的翻译工作中;聘请翻译专家及外籍专家对译文质量和翻译效果严格把关,最后通过互联网和书籍杂志向世界讲好安徽故事,传播好安徽声音。

2.发挥我省高校英语专业师生的积极主动性,参与安徽故事外译工作。

“讲好中国故事是全党的事,各个部门、各条战线都要讲。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奏响交响乐,唱响大合唱,把中国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让中国声音越来越洪亮”[4](211)。安徽故事不仅包括安徽历史传统故事,更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安徽各行各业大发展追求中国梦的故事,这就决定了必然采取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的方式讲好安徽故事。我省众多英语专业的广大师生,作为外事工作者,应该勇于承担起这个使命,参与到安徽故事外宣翻译中,为提高安徽文化软实力,提高安徽的国际影响力做出貢献。

六、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倡导文化“走出去”的时代,安徽需要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姿态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用世界的语言讲好安徽故事,弘扬徽风皖韵,展示安徽精神、安徽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就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EB/OL].(2015-05-21)[2018-09-2].http://www.gov. cn/xinwen/2015-05/21/content_2866369.htm?gs_ws=qzone_636726719054594068

[2]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8-22)[2018-09-2]. http: //www.gov.cn/xinwen/2018-08/22/content_5315723.htm

[3]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强调: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EB/OL](2013-08-20)[2018-09-2].http://www.gov.cn/ldhd/2013-08/20/content_2470599.htm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5]张佩瑶.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译学研究新途径[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6]王建华.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翻译理论[N].光明日报,2015-06-19(007).

[7]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吴思锋.“讲好中国故事”思想观照下中国文化外译研究[J].文化学刊,2016(12).

[9]赵庆寺.创新中国学术话语    提升国际话语权[N].中国教育报,2016-06-09(005).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