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领导力

2020-05-25蔡礼强

党政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领导力中国共产党价值观

蔡礼强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鲜明价值追求和一整套价值观的价值型组织,基于和运用价值观进行领导时产生的力量、发挥的影响和具有的能力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领导力。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以信仰为核心的一套价值体系,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是共产党价值观最凝练、最简洁的表达。中国共产党通过发挥价值观在组织凝聚以及党员内在驱动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价值观成为党领导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并由此产生了强大的价值领导力。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领导力成为领导力量中发挥核心和基础作用的决定性力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价值观;价值型组织;领导力;价值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0)03-0056-10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取得了举世瞩目、众所公认的辉煌业绩,用无可辩驳的发展成就证明了自己具有强大的领导力。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绝不仅仅只是方法、技能的娴熟运用,单纯从方法层面的学习运用不可能学到精髓,也无法深入透彻的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必须要从超越方法的价值层面去解读和认识。其强大的领导力,源于既重视世界观也重视方法论,既重视立场、观点也重视方法,世界观方法论连为一体,立场、观点和方法相互融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以价值观为前提、为基础的,价值观在中国共产党所有领导过程和取得结果时发挥作用、产生影响而获得的力量,可以称之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领导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基于价值观的领导,或者可以说是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领导,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领导的起点与核心,是产生力量的源泉。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领导力由此成为党的领导力量中发挥着核心与基础作用的领导力。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准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须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和价值领导力。价值观决定着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着所有党员的思想和行为。中国共产党基于价值观的价值领导力是一种看不见但却能感受到的力量,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领导力虽然是无形的,但通过党组织的运行和党员个体的行为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这是一种充满党内活动空间并影响着党组织和党员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领导力研究就是要探究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特点和内在层次,揭示价值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过程中发挥影响、获得力量和取得结果中所发挥的作用,把握领导方法、组织运行与其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总结中国共产党价值领导力的规律和特点。

一、 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组织特点和内在层次

(一)中國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鲜明价值追求的价值型组织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组织,追求什么样的政治目标,把什么原则和信念排在最优先位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用什么样的准则、规范和要求组织自身和党员,都决定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和价值领导力。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包含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遵守的共同价值标准、秉承的鲜明价值取向,这些价值理念、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崇高价值追求的政党,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和高扬价值观的鲜明特征。

组织是通过价值观、使命与制度建构起来的,使命本身就体现了组织价值观,可以说价值观是组织建构的灵魂,在任何组织的领导中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价值观对于崇尚价值的组织而言既是组织追求的目标,也是确定和衡量实现目标的标准,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即是如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举和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构、组织发展以及党员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具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价值是人们建立具体准则以及在各种可选方案中做出选择所依据的标准。”〔1〕价值观是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的直接体现,是关于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观点、看法和态度。组织的价值观体现在组织追求的目标、奉行的原则信念以及采取的行动,个人的价值观体现为个人的信念、态度和行动等。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既体现为组织的目标、原则和行动,也体现为党员的信念、态度和行动。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使命追求,这个价值标准和使命追求就是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可以说初心和使命体现和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2019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质上是一场全党的价值观教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2〕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始终不渝的理想信仰追求就是中国共产党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以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来衡量和确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追求远大理想的政治集团,强调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集体价值观,而不是强调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的个人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求所有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3〕。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服从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而且党员还要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牺牲自己的一切。“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4〕从对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重视和强调来看,中国共产党不是一个追求个人利益、狭隘团体利益的利益集团,而是一个无比重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价值观集团,是一个典型的价值型政党组织。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价值型政党组织的鲜明体现,是在自己的章程中郑重表达和突出强调了组织追求的价值观,“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5〕。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价值型组织的价值追求决定了自身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6〕毛泽东形象地强调,“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多次指出,“为最广大群众谋利益,是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7〕。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8〕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宗旨,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最精辟的凝练化概括和形象化表达。

(二)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一套包含三个层次的价值体系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不谋求任何私利的价值型组织,其鲜明的价值导向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内容和要求之中。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全党最基本、最重要、最全面的行为规范,是党的根本大法和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9〕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开宗明义明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先锋队和领导核心,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遵守《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二条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10〕。

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在价值观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是党员领导干部,则在价值观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党的各级干部必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模范地履行本章程第三条所规定的党员的各项义务”,还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11〕

从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及领导干部的各项要求来看,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包含三个层次价值标准和价值要求的一整套价值体系,这套价值体系中每一层次的价值观在價值领导力中都发挥着不同的领导作用。

第一层次价值观是伦理道德上的标准和要求,这是对党员最基本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员应该拥有极高的道德品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优秀的积极公民。

第二层次价值观是组织纪律上的标准和要求,这是对党员组织规范、组织认同和纪律约束的要求。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党员应该按照党的组织纪律要求自己,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密切联系群众。

第三层次价值观是理想信念上的标准和要求,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要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

中国共产党这套价值体系的三个层次,从外到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最高层次的信念和信仰成为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信念是个人所秉持的观念,信仰是人们确信自己所持的观点为真理。信念和信仰对于个人品格具有关键性的影响,高尚的信念和崇高的信仰要求具有崇高的道德行为标准。中国共产党的这套价值体系从三个层次逐步对党员的价值观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首先要求共产党人要有高尚的个人道德品质,其次能够遵守严格的组织纪律,在此基础上最终还要有坚定的信仰追求。从中国共产党价值体系的三个层次来看,共产党员需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如果共产党员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党组织要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有其他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行为的,也会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12〕从这些规定可见,对共产党员道德规范的要求远远高于普通公民。模范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做一个优秀的积极公民只是一名党员在价值观方面的底线要求。

在模范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共产党员还必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组织行为准则。

对于普通公民来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好公民,对于党员和领导干部却远远不够。党员和领导干部除需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普通公民的表率和楷模之外,还必须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并且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信仰追求。

中国共产党价值体系的三个层次具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核心,是整套价值体系的核心灵魂和精神支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3〕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根基,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也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只有信仰信念坚定才能炼就共产党员的“金刚不坏之身”,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是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最精辟最形象的概括,形象体现和生动传递了中国共产党的鲜明价值取向。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核心宗旨,是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最能体现和代表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一句话。“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14〕为人民大众服务还是为少数人群服务、为个人私利服务还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这个价值取向是区别真假共产党人的试金石,也是检验共产党人是否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度量衡。

三是党纪、国法、道德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最基本的价值规范。中国共产党员不仅要模范和带头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还必须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和行为规范准则。

二、 中国共产党价值领导力体现为领导过程中对价值观的运用

(一)认同和遵守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要求党员的基本条件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价值型组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位党员是否认同和遵守党的价值观成为这个价值型组织能否维系和健康发展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条件,任何一名党员都必须认同党的价值观,并且要履行党章规定的各项义务。中国共产党对所有入党党员采取对照价值观标准进行筛选和排除,认同共产党的价值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前提和基本条件。符合党的价值观要求的先进分子,填写入党志愿申请书,经过党组织严格审查批准并经过考察后才能入党,并且需要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入党宣誓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仪式,是党员向党组织作出的终身遵守党的价值观的郑重承诺。入党誓词内容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15〕从入党誓词的内容以及党员需要庄严宣誓的形式看,入党誓词可以类比为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签订的一份信仰契约,是党员入党时对中国共产党庄严承诺自己发自内心认同党的价值观,并会终身遵守党的价值观。

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所有党员不仅只是明确宣誓认同和遵守党的价值观,还需要在党的工作、并且在个人生活中切实践行党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党员义务的规定实质是对党员践行价值观提出的行动上的要求,“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以及对党员在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上提出的要求,“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16〕党员的入党宣誓和践行价值观义务的明确要求,具有庄严的指导意义和切实的行为规范,不是停留在书面上和口头上的泛泛表达。认同并遵守党的价值观,就成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必须做到的一项基本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以信仰为核心包含三个层次的一套价值体系,衡量中国共产党员是否遵守价值观最重要、最关键的衡量标准就是对党的信仰的遵守。中国共产党这个价值型组织是否有力量,就在于党员是否对信仰有坚定的追求。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持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有了信仰的力量,共产党员才能经受住一个又一个的生死考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之所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关键就在于他们对信念的执着和信仰的坚定。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可以做出任何自我牺牲。

中国共产党对党员遵守和践行党的价值观,以及坚定信仰的要求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体现为入党条件、行为标准、干部选拔、纪律处分等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建设和刚性要求。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选拔、管理首先是基于价值观的选拔和管理,加入党组织的申请者必须认同并符合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就是选拔符合共产党价值观的新成员。淘汰机制和反腐败制度,就是清除已经丧失坚定信仰,不遵守党的价值观,背离自己入党初心和使命的不合格党员。

正是因为信仰在中国共产党价值体系中位居核心,是最重要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始终特别重视和高度强调信仰的重要作用,把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作为选拔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17〕革命理想高于天,把理想信念作为好干部的第一位标准,形象和充分地说明了价值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以及信仰在共产党价值观体系中的核心与决定性地位。

(二)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工作和价值领导力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价值型组织的特点决定了价值观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管理和开展一切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18〕因为有了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注入,中国共产党及其带领的队伍就有了思想和灵魂。在红军时期虽然物质生活极为艰苦,但红军士兵知道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不怕牺牲。因为秉持共产党服务人民的价值观,红军对待俘虏不杀、不打、不骂、不搜腰包,对受伤的给予治疗,愿意留下的开欢迎会,不愿留下开欢送会并且发给路费。刚加入红军队伍的俘虏兵,在红军队伍价值观的感召下很快的转变了。“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中国共产党及其队伍的强大价值观,使俘虏兵加入后很快就像被火炉熔化一样,“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同样一个人,因为受到价值观的感召和影响,加入红军队伍后很快转变了态度。〔19〕

价值观在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工作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运用的领导方法上面。毛泽东在1943年专门就领导方法问题为中共中央撰写了一份面向全党的重要决定,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20〕。这两种方法之间,以及这两种方法与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毛泽东对此作出了清晰的回答,“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前一个方法的组成部分”。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领导方法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领导方法的组成部分,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就是走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方法是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前提为基础的,脱离了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是不可能走好群众路线的。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适用于任何工作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都是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前提、为基础的。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是以价值观为前提、为基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方法、技能层面。早在1938年,毛泽东就精辟地指出价值观对共产党工作方法的指导和决定作用。“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从这态度出发,于是有各种的政策、方法、方式。离开了这态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错的,官兵之间、军民之间的关系便决然弄不好。” 〔21〕价值观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是基于价值观开展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基于价值观的领导。

三、中国共产党价值观从两个方面在价值领导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价值观是党组织发挥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石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磨难从小到大、自弱到强,之所以在成为拥有几百万基层党组织和九千多万党员的超级大党之后仍能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全党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具有明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清晰的价值行为规范,并将价值观根植于党的全部组织和所有党员。中国共产党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全党并在价值观基础上形成了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行动依据和判断标准,从而提高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产生强大的价值领导力。

价值观是组织和个人判断是非、决策选择的依据标准和行动准则,是决定个人外在行为的心理基础,是衡量价值和意义的最终检验标准。如果没有共同遵守的价值领导力,一个组织不可能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有机整体,也很难达成思想共识,以及采取一致的行动。社会价值观可以是多元的,多元才有活力;但组织价值观应该趋向统一,统一的价值观才能避免紧密组织的分裂和涣散。一个有凝聚力的组织必须要有统一的价值观和强大的价值领导力来凝聚共识,并指导组织成员的共同行动。对于一个政党组织来说,更是必须要有明确的并为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和价值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逐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党员道德规范、纪律约束和内在信仰的一整套价值观体系。这套价值观体系聚合、引领和实践的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这个庞大政治组织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精神密码”。

因为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持有相同的价值观,才能使个体的党员从单个的“我”凝聚成一个组织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在吸收党员扩大组织时,把是否信仰党的主义、拥护党的政策、服从党的纪律作为必须的条件,“为了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共产党必须扩大自己的组织,向着真诚革命、信仰党的主义、拥护党的政策、并愿意服从纪律、努力工作的广大工人、农民和青年积极分子开门,使党成为一个伟大的群众性的党”〔22〕。中国共产党员秉承共同的价值观,为了共同的使命而加入党组织,走到一起来。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因为党员人数的增加和组织数量的扩大而变得涣散软弱,关键原因就是价值观在入党前发挥的重要的筛选、排除作用,以及入党后持续发挥的凝聚作用。在价值领导力的作用下,每位党员在入党宣誓之后从一个可能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个体“我”到拥有一个共同价值观的“我们”的转变。

价值观是共产党发挥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依靠一套共同的价值体系凝聚为一个团结坚强的集体,并靠这套共同的价值体系持续维系组织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体系是以信仰和信念为核心,理想信念在维系全党凝聚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习近平多次强调全党要对理想信念坚定不移,“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波是最危险的滑波。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23〕。理想信念作为中国共产党价值体系的核心,理想信念的滑坡意味着动摇了中国共产党价值體系的根本,意味着全党凝聚力的基石也将随之动摇甚至崩塌。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党的领导力量中发挥核心与基础作用的价值领导力将随着价值观的动摇受到削弱甚至丧失。

(二)价值观对党员发挥着重要的内在驱动和自我管理功能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党的组织发挥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石,对党员个体有着重要的内在驱动和自我管理功能。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要求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价值观作为首要标准并始终放在能力的前面,实质上就是发挥着价值观引领党员干部的内在驱动和自我管理功能。“管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和信念系统。它也是某一社会使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富有建设性的一种手段。”〔24〕依靠价值观进行管理,而不仅仅依靠纪律和命令进行管理,突出发挥价值领导力的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这个价值型组织的重要组织文化和领导特点。

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位党员,成为党员的决策指南和道德判断标尺,指引着党员的行为选择和日常行动。强大的价值领导力驱动党员超越个人利益,为了党的愿景和使命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靠愿景、使命和价值观驱动,而不是靠命令控制的强迫和金钱物质的诱惑。如果没有价值力量的内在驱动,是很难理解无数共产党人为什么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毛泽东在1959年3月会见美国作家时亲口讲述了自己有六位亲人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拿我的家庭来说吧,我们兄弟三个,两个被国民党杀死,我的妻子被国民党杀死,我的妹妹被国民党杀死,我的弟弟的独生子被国民党杀死,我的大儿子在朝鲜战争中被打死。现在,只剩下我自己和另外一个儿子。我的家庭这种情况,说明中国成千上万的家庭有多少人被杀害。但是,共产党是杀不尽的,只会越来越多。我们家里的人少了,但是在全中国却出来了更多的共产党员。”〔25〕因为追求共同的理想信念,因为有价值观始终发挥着强大的内在驱动功能,中国共产党才得以历经艰难困苦而日益壮大。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每位党员来说,价值观不仅只是口头上的声明,还体现为党员内在的思想和外在的行动。虽然无形的价值力量看不见,但是每一位党员外在的具体态度和行为表现则能够体现是否遵守了党的价值观。党内有一些实质上已经背离党的价值观的变节党员,但在口头上和形式上还要做样子假装遵守党的价值观,这些变节党员之所以要装模做样、费尽心机的做“两面人”, 就是因为价值力量对每一位党员都发挥着重要的自我管理功能,成为党员自觉和不自觉的内在约束和外在检验,“两面人”不得不在外表上装出遵守价值观的假象。党内“两面人”一方面说明价值观所发挥的对党员的强大自我管理和约束功能,另一方面也说明检验和衡量党员是否蜕化首先要从价值观入手来判断分析。

中国共产党员是否会蜕变为“两面人”甚至堕落为腐败违法分子,党员的道德品质就成为价值观体系中有效发挥作用的第一道防线和起始关口。在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体系中,对党员道德品质的要求只是第一层次的最基本要求,是党员的最基本入党门槛。但只要道德品质的第一道防线失守,价值观对党员的自我管理功能就会丧失,党的价值领导力就会受到削弱。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和反复强调党员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品质,一贯高度重视道德修养的修炼、引领与实践方面为基础的价值领导力建设。

对所有组织来说,管理人员的道德品质都很重要,一个优秀的组织要求其管理人员具备正直诚实的道德品质,因为管理人员的道德品质在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自我管理作用。“有一项品质是无法学得的,有一项资格是管理人员无法从别人那里获得但却必须具备的——那不是天才,而是正直的品格。”〔26〕管理者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在管理中做到以身作则。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管理者的道德品质在组织发展和管理中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关注。对于卓越的组织来说,只对管理人员提出道德品质的要求还不够,追求卓越的管理者还需进一步关心组织基本信念和价值观的表达,并努力使个人的价值观念和抱负转化为组织的动力和绩效。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不仅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有极高的道德品质要求,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约束,还有对信仰的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正是强调党员道德品质、信仰追求以及把党员价值观转化为组织动力和管理绩效的典范,共产党的价值观体系成为全体党员共同的精神追求,成为组织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成为组织发展中最持久、最深层的内在力量。这种来自价值观的力量就成为中国共产党无比磅礴的价值领导力。

中国共产党是由追求共同信仰的人凝聚而成的组织,共同信仰成為全党凝聚力的基石,以信仰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发挥着对党员的内在驱动和自我管理功能。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领导力成为组织空间中影响党组织和党员的一种无形但却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中国共产党不是靠金钱物质来激励党员,也不用单纯借助纪律规范和命令控制来约束党员,这种力量使遍布各地的党组织和每一位党员既能独立工作,又能在共同使命和价值观指引下密切合作。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及其产生的价值领导力对全党发挥着无比重要的聚合、引领作用,对党员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内在驱动和自我管理作用,这些作用使中国共产党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成为一个取得伟大成就的卓越组织。

四、余论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价值追求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创造性地把党的性质和宗旨,党员的道德修养和信念信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包含以伦理道德为基本要求、以组织纪律为外在约束和以理想信念为内在核心三个层次价值体系的价值型组织,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成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凝练概括和形象表达。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和发展管理中,始终把认同和遵守价值观作为党员要求的基本条件,并通过持续不断的价值观教育来加强党的建设。鉴于价值观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依据价值观进行管理和领导的组织。 “只有明确了自己真正的价值观、领导原则和道德界限,才能够在领导工作中将它们付诸实践。”〔27〕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壮大中将价值观付诸实践,成为进行领导和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基于价值观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基于价值观并运用价值观领导一切工作所产生的能力就是价值领导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价值领导力所发挥的巨大威力。

西方自20世纪初开始进行领导力的系统研究,经过领导力特质学派、领导力行为学派、领导力权变学派、领导力关系学派等多个学派的研究,直到新领导力学派才关注理想和使命的重要作用,把价值观纳入领导力范畴的视野。〔28〕一些领导力学者认为领导者不应追求他或她自己的利益,而应该首先关注服务于他人,提出价值观和道德观处于领导理论的中心位置,认为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领导总会更有效。〔29〕还有学者通过对卓越组织的深入研究,认为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组织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这样的组织扎根于一套永恒的核心价值观,为利益之外的追求而生存,并能以内生的力量不断地自我更新,因而长盛不衰”〔30〕。

中国虽然对领导力的研究晚于西方很多年,但基于价值观的领导实践却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共产党早在成立之初的数年间,就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基于价值观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价值观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的前提和基础。价值观所发挥的组织凝聚力以及对党员的内在驱动和自我管理作用,使党员是否认同和遵守党的价值观,成为衡量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还是软弱涣散的重要标志,成为判断党员是靠内在驱动还是外在约束的主要标准。只要中国共产党牢牢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不断提高价值领导力,就能永葆生机活力和强大动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更好构筑中国力量,为民族提供精神指引。

〔参考文献〕

〔1〕 〔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导学〔M〕.常健,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1-62.

〔2〕〔2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34-35.

〔3〕 〔4〕〔6〕〔8〕〔14〕〔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098,2109,1883,1884,1883,2028.

〔5〕〔10〕〔11〕〔15〕〔16〕 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70.

〔9〕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N〕.人民日报,2012-11-20.

〔12〕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法规室.《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3-44.

〔13〕〔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13.

〔18〕〔20〕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897.

〔19〕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

〔2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2.

〔24〕 〔美〕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使命篇)〔M〕.王永贵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4.

〔2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32.

〔26〕 〔美〕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实务篇)〔M〕.王永贵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8.

〔27〕 〔美〕比尔·乔治,〔美〕安德鲁·麦克莱恩,〔美〕尼克·克雷格.找到真北:个人领导力培养指南〔M〕.金琦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97.

〔28〕 〔美〕大卫·V.戴,〔美〕约翰·安东纳基斯.领导力的本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7-11.

〔29〕 〔美〕罗伯特·B.登哈特,等.公共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8-219.

〔30〕 〔美〕吉姆·柯林斯,〔美〕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M〕.真如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导言.

【责任编辑:刘彦武】

猜你喜欢

领导力中国共产党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领导力21法则》
《领导力21法则》
领导力的名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