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业务重塑及馆员转型发展研究

2020-05-25朱芳辉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人工智能

关键词:人工智能;图书馆;业务重塑;馆员转型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只有科学重塑相关业务,并促进馆员的转型发展,才能提升图书馆的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图书馆服务与管理需求。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业务的重塑方向,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推动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员的转型发展方向,以提高馆员的服务质量,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明确了图书馆未来的转型道路,以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3-0116-03

1 背景

当前,图书馆的业务发展只有实现多样化,才能拓展图书馆的业务范围,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业务重塑和馆员转型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不仅能为图书馆构建高度智能的管理系统,还能方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从而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找到自身业務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提升图书馆的发展质量。图书馆管理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深度学习服务管理技能,运用多样化的智能体系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最终实现图书馆业务重塑与馆员转型的目标。

2 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业务的重塑

2.1 智能检索与服务业务

人工智能突出的就是智能化、自动化,即通过构建相应的程序系统帮助人们解决各种问题。图书馆要想实现业务重塑,就要推动智能检索与服务业务的发展,结合不同读者、不同用户、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信息检索服务,为他们推送不同的信息,帮助他们节省信息查阅时间,以提升服务的个性化。同时,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智能系统为管理者提供信息数据,发现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并及时进行弥补,从而实现图书馆的服务管理目标。在智能检索与服务业务中,图书馆可以建设适合自己的搜索系统、链接系统、学术系统等,并实现与其他信息平台的合作,不断扩大图书馆的智能检索范围,增加网络图书馆信息库资源,从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为实现人工智能服务,管理人员还要熟悉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形成一套独立的服务系统,并将其写入智能化系统中,如信息检索、书籍查询、位置引导、馆内导航、借阅服务等,为读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实现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2.2 智能采访与决策业务

人工智能时代下,图书馆可以利用智能系统,结合市场信息需求、读者服务需求购买相关图书,制定有效的决策,以确保图书馆的高效发展,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推进智能采访与决策业务,要根据学科、部门、专业相关性、图书受欢迎程度、经费预算水平构建相应的专家决策系统,确保图书订购业务的智能化。在智能采访与决策业务中,图书馆的采购经费应得到优化配置,及时弥补传统采访与决策系统中的不足。此外,智能采访与决策业务还可以推进图书馆“抢单式”模式的发展,在大数据的引导下搜索更多的决策数据,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利用智能化系统优势增强对各项信息的分类、整合,挖掘原有数据信息下包含的各种潜在内容,实现馆商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确定采购的最终规模,为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分的决策保障。

2.3 智能编写与典藏业务

图书馆在智能时代下要想实现业务重塑,就要做好编写与典藏方面的工作,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智能化设备自动识别其他设备的语言、程序,并与其进行沟通、交流,降低图书馆编写与典藏业务压力,增强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为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图书馆为实现编写与典藏业务的智能化,应加强对相关程序的深度学习,利用智能化系统提高语言识别的效率,并自主学习相应语法知识,找到典藏资源中的错误,同时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编写服务,最终实现图书馆编写与典藏业务的智能化,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业务发展的需求。

2.4 智能咨询与参考业务

人工智能能够实现语境和词条的模糊匹配与分析,可以结合搜索词条提供相应的信息,既能提升检索信息的有效性,还可以为读者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为推动咨询与参考业务的智能化,图书馆员需要具备更为专业的素养,能够利用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不同的服务。此外,在智能咨询与参考业务中,图书馆要做好系统方面的优化工作,将文字、图表、图像、公式、数据、流程、工具、音频、视频等都纳入该系统,并将这些信息数字化、结构化、模式化,使其成为更为有效的咨询信息和参考资料,提升图书馆智能化服务的有效性,为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图书馆重塑参考咨询业务,不是简单地引入智能化系统,而是深入学习的一个过程,图书馆需要将各项系统与智能化系统、信息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并做好其他软件、设备的研发和调节,形成综合性的服务体系,以满足图书馆智能化服务的要求。

2.5 智能识别与运行业务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能够帮助图书馆开展智能识别与运行业务,从而大大减少馆员的服务压力,满足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需求。智能识别与运行业务主要是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确保信息的安全性,通过科学的识别增强整个智能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尤其是在万物通联的环境下,图书馆需要通过个性化识别开展对应服务,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不断提升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在智能系统之下,图书馆可以自动调节访问者流量、窗口信息、书库资源、温度环境等,实现智能识别,借助不同系统帮助读者实现借阅预约、座位预约、自主还书和信息共享,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6 智能共享与共建业务

智能共享与共建业务能够帮助图书馆实现图书馆虚拟化服务,从而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及时了解各个群体的信息需求,调整自身服务方向,以实现新时期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智能共享共建业务要求图书馆构建更为系统的智能服务平台,形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积极开展与其他图书馆的合作,掌握前沿智能服务技术,确保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通过智能共享共建业务,图书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典藏古籍资源的破坏,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信息资源智能维护、数据资源开发工作的有序开展,拓展图书馆智能化业务的内涵与外延,凸显智能化时代管理服务优势。

3 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员的转型发展

3.1 不断提升馆员的智能化信息素养

在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要想推进馆员的转型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他们的智能化信息素养,让他们对自动化服务、信息化服务、智能化服务有更深入的了解,把握时代发展动态,了解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与服务。首先,图书馆要帮助馆员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将图书信息服务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利用已有的智能化系统开展相关服务,并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其次,图书馆要增强馆员的信息化服务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设备提取有效信息,不断丰富用户信息库资源,加强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再次,图书馆要提升馆员的自我认知,端正服务心态,认识到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与风险,努力维护智能化系统的安全,學习先进的智能服务管理经验,不断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3.2 拉近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为实现图书馆员的转型发展,图书馆应拉近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智能化时代,馆员要认识到读者需求的重要性,从读者角度思考问题,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渠道取得读者的信任,使他们感受到图书馆能够带来的便利,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从而实现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为了拉近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图书馆要丰富服务模式与推广形式,如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此外,图书馆员还应做好实地调查工作,掌握图书馆的服务动向,给读者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以实现图书馆的服务目的。

3.3 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样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应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首先要做好信息市场的调查工作,运用智能化手段购买最受欢迎的资源,扩大图书馆在当地的影响力,提高馆藏资料的利用率;其次要调查读者需求情况,从他们的需求角度出发,给予他们更好的阅读体验,不断提升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发挥出智能化服务的独特优势。

3.4 做好参考咨询方面的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最大的功用是为读者提供相应的参考咨询,因此,馆员在转型发展时应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自身掌握的数据信息调整服务形式,根据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浏览记录为他们推送相应的信息资料,帮助他们节省参考资料的查阅时间。此外,一些大型图书馆的馆员还可以利用智能化系统为读者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最终达到智能化状态,让读者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性,增强他们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视程度,实现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好相关业务的重塑工作,从智能检索服务、智能采访决策、智能编写典藏、智能咨询参考、智能识别运行、智能共享共建等方面着手,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增强智能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读者的服务需求。此外,在智能时代,图书馆还要加强馆员的转型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智能化信息素养,拉近他们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做好个性化服务,从读者角度出发,适应智能化时代发展趋势,增强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传播作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图书馆的最终转型目标。

参考文献:

[1]魏祥艳,胡科学,李继鹏,等.图书馆转型发展背景下文献资源建设模式探讨:以青岛滨海学院图书馆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1):168-170.

[2]王世伟.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的服务重塑[J].图书与情报,2017(6):6-18.

[3]胡绍君,马立敏.推拉理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员服务创新能力建设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8(9):38-41.

[4]温柔.高校图书馆转型过程中的馆员文化建设:以辽宁大学图书馆为例[J].兰台世界,2016(10):78-79.

[5]李晓蔚.“图书馆+”:后Lib2.0时代图书馆的范式转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6):10-13.

[6]杨国立,袁润,张垒.转型期高校和研究机构图书馆员能力建设[J].情报资料工作,2016(4):92-97.

[7]吴瑾,刘偲偲,王磊,等.从资源驱动走向服务主导:2017年全国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7(13):133-139.

[8]郭晶,陈进.大服务视角下的图书馆业务布局重组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2):11-14.

(编校:崔 萌)

收稿日期:2020-02-10

作者简介:朱芳辉(1984— ),郑州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图书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图书馆
数读人工智能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