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建馆和创新服务实践

2020-05-25殷洁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新服务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馆;学术建馆;创新服务

摘 要:文章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为例,阐述了该馆近年来开展学术建馆和各类创新服务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其他图书馆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3-0037-03

1 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概况

黑龙江东方学院是黑龙江省第一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92年,现有在校生12,000人。1995年,黑龙江东方学院建成了图书馆,以图书室的形式向师生开放;2001年建成独立馆舍;2001—2014年馆藏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纸质藏书超过百万册;2017年9月在平房校区建成总建筑面积30,980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并引入RFID图书智能管理系统。目前,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拥有125万册纸质图书、40余万册电子图书、多种数据库资源及17位专职馆员,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已由一所小型图书馆变成一所管理科学、功能齐全的中等规模现代化图书馆。2011年,该馆正式确定了“学术建馆、创新服务”的办馆理念,通过学术建馆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开展各类创新服务满足师生的多元化阅读需求,吸引他们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 图书馆开展学术建馆的实践

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在学术建馆方面开展的实践工作可概括为十八个字,即搞科研、编著作、兴学术、参评奖、派进修、争创新。

2.1 搞科研

该馆鼓励青年馆员参加校级课题的立项申请,独立发表文章,以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馆领导带头申请黑龙江省高教学会课题,并指导青年馆员进行课题研究。在馆领导的督促下,青年馆员的科研热情高涨,近年来申请校级课题13项、省级课题18项,其中省级重点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如:“应用技术大学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黑龙江东方学院新馆建设为例”这一课题获得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重点立项课题,相关论文发表在《大学图书馆学报》;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黑龙江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为例》一文发表在《大学图书馆学报》。

2.2 编著作

该馆采取多种措施提升馆员的编辑写作能力,组织馆务工作委员会成员编写了《图书馆岗位职责说明书》《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图书馆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图书资料人员年度考核管理办法》等内部著作;组织馆员编撰出版了《大学生导读书目》《大学生文献资源利用导航》《信息检索与利用》《读书做人与成才——古今中外名人名言集》《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简史》等圖书,编制了“书香东方”馆报、“养正书苑”馆刊等。

2.3 兴学术

该馆以图书馆为主题,结合目前的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举办了学术交流讲座、业务学习交流会和主题知识竞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目前,该馆已成为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的成员馆,不定期选派青年骨干参加图书馆界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会议,如CALIS助力高校学科服务业务研讨会、大学生阅读推广高峰论坛等;派部门主任参加对口学术会议,如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部主任研讨会、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此外,该馆组织召开了三届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学术研讨会,邀请图书馆学的专家学者参会指导,鼓励青年馆员围绕会议主题阐述学术报告。这些学术活动扩宽了青年馆员的知识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学术层次。

2.4 参评奖

随着馆员科研能力的增强,科研成果数量也不断增多。该馆鼓励馆员参与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从2012年至2018年,馆员获得科研成果奖10余项,如《大学生读书征文获得学分》一文获得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科研成果一等奖、阅读推广大赛黑龙江赛区一等奖和国家级优秀奖。这些奖项的获得极大地增强了馆员开展科研活动的信心和战斗力。

2.5 派进修

该馆有计划地选派馆员到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进修学习图情知识,组织馆员参加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应用高级研修班、图书馆参考咨询业务培训班等,学习数据库理论、图书馆学理论、中外文编目、学科服务、信息技术等知识,提升了他们的业务能力。此外,该馆还安排馆员到其他图书馆考察、学习、参观,为他们创造了更多开阔视野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热情。

2.6 争创新

该馆提倡馆员结合工作实际搞创新,在馆领导的鼓励下,馆员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了新生办证提速服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及读者自助服务等。这些创新服务的开展不仅为师生利用馆藏资源带来了便利,还激发了广大师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热情。

在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学术建馆理念的指引和馆领导的鼓励下,当初不知如何写论文、做课题的青年馆员,如今不仅能独立主持课题、撰写专业论文、编写著作、开展创新服务,还屡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国家级优秀奖,撰写的论文在图情专业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其中8名青年馆员晋升为副研究馆员,已成为科研团队的中坚力量。该馆通过学术建馆的举措不仅提升了馆员队伍的科研能力,还扩大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3 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的实践

3.1 创新阅读推广服务

3.1.1 设立校园读书节。应用型大学除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外,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为了深入贯彻全民阅读的精神,丰富校园文化,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策划设立了校园读书节,每年都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举办为期三个月的特定主题校园读书节活动。学校领导对校园读书节活动高度重视,成立了读书节活动领导小组,由图书馆、学务处、教务处、校团委协同组织,在学校大礼堂举办了盛大的读书节开幕式,并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活动。在读书节期间,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开展了电子资源宣传使用讲座、诵读比赛、征文比赛、摄影比赛、书法比赛、书评比赛、换书交友会等系列活动;通过海报、展板、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图书馆网站主页、学生QQ群等宣传推广活动内容;邀请学校领导参与读书节活动,并为获奖学生颁奖。读书节活动不仅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还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热情。

3.1.2 读书节比赛获学分。在互联网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打游戏、刷手机、看综艺影视成了他们课外活动的主要活动,除了阅读考试和专业课用书,平时很少读书,有的甚至不知道如何阅读。为了充分展示黑龙江东方学院过程教学的特色,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该馆采取了读书节比赛获学分及读书节活动比赛获奖者可获得学院第二课堂学分奖励等措施。这些举措深受学生的欢迎,参赛作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新的突破。大学生读书节比赛获奖可获得学分对民办大学的学生来说可谓是“对症下药”,开创了高校读书节活动可获得学分的先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3.2 创新技术应用服务

3.2.1 一卡通管理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该馆作为校园一卡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创新思维,积极参与业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实施工作,投入使用了门禁管理系统、座位管理系统、空间预约系统及自助文印系统等,简化了师生的借阅流程。

3.2.2 RFID图书智能管理系统。该馆在新馆建设中引入了RFID无线射频技术,经过图书馆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RFID系统三方供应商的谨慎实施、相互配合,确立了新的图书管理模式。RFID无线射频技术将某本书直接定位到某书架的某一层,为师生借阅图书提供了便利;自助借还机简化了师生的借阅流程;图书盘点车为馆员上架、盘点、顺架提供了帮助。该馆利用RFID技术设备实现了图书智能管理系统的大流通服务模式,完全的敞开式大空间设计集“藏、借、阅、检、管”于一体,营造了“人在书中,书在人旁”的阅读环境,提高了馆员的工作效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师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3.2.3 自助服务系统。随着自动化技术、RFID无线射频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助设备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该馆顺应趋势,购入了大量自助服务设施,如自助存包柜、自助借还书机、自助复印打印机、自助缴费机等,不仅减少了师生排队等待的时间,缓解了馆员的工作压力,还打破了时间限制,满足了师生的多元化需求,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3.2.4 移动图书馆。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时代,该馆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借阅设备,推出了移动图书馆服务,以满足师生的移动阅读需求。师生只要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安装移动图书馆客户端,就可使用移动图书馆的图书、期刊、报纸、视频等数字资源。移动图书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师生下载阅读喜欢的电子资源提供了便利,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互联网时代移动阅读的方便和快捷,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满足了他们的阅读需求。

3.3 创新媒体服务

在“互联网+”环境下,很多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微信、微博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该馆紧跟時代发展的步伐,通过微信、微博平台向师生推送有关图书资源与服务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拓宽了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向师生推送中国古典文化、历史常识、古诗词等,提升了师生的文化素养;发布各项比赛的通知及获奖结果,不定期进行主题书目推荐,引领了师生的阅读风向;搜集师生的反馈信息,有效改善了服务方式。

3.4 创新个性化服务

新书荐选空间是该馆开展的一项新型服务,是一种全新的图书采购模式,即“读者选书,图书馆买单”。具体步骤如下:图书馆将经过采访人员初选的适用于教学的图书置于荐选空间,师生根据个人需求向图书馆进行荐选,编目人员对师生选择的图书进行现场编目、借出,师生借阅的图书进入馆藏系统,未被借阅的图书退还给书商。新书荐选空间的环境设计类似于书吧或文化书店,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舒适、惬意的阅读场所。

3.5 创新社会化服务

虽然目前拥有丰富馆藏资源的高校图书馆很多,但能够真正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却不多。为了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该馆目前已开始尝试提供社会化服务。2017年12月25日,黑龙江东方学院与平房区政府签署了共建共享图书馆的框架性协议,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将作为平房区公共图书馆的有效补充,面向市民办理“市民图书证”,并免费为市民提供信息服务。平房区政府与黑龙江东方学院的合作既是平房区委、区政府借力社会资源服务区域内群众的新尝试,又是黑龙江东方学院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服务社会的新形式,还是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履行文化传承责任、尽心竭力服务社会的有益探索。此外,该馆还面向毕业生发放“友情卡”,为校友提供资源服务。

4 结语

近年来,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了服务水平,吸引了一大批师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目前,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仍在努力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创新,以期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严大香,张云坤,徐旭光.高校数字图书馆创新服务实践探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大学生回归图书馆[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9):44-46.

[2]霍灿如.图书馆工作四十四年[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7:16.

[3]殷洁.以先进办馆理念打造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探析:兼论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办馆理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2):79-81.

[4]张红岩,胡婷,杨以明.介绍一种读书征文可获学分的创新举措[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93-95.

[5]刘延刚,徐华.传承创新 服务育人:应用转型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工作理念[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9):41-45.

[6]黄文洁.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内容研究:来自“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的调查[J].图书馆学研究,2012(1):99-101.

[7]李嘉兴,王晰巍,张长亮,等.“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18):59-63.

(编校:孙新梅)

收稿日期:2020-02-18

作者简介:殷 洁(1980— ),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 本文系2015年度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科研课题“民办高校图书馆学术建馆和创新服务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实践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5-B-086。

猜你喜欢

创新服务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应用探析
基于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的图书馆创新服务评价研究
创新服务在书香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互联网+”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加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实现创新服务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核心业务与创新服务挖掘研究
基于互联网+行动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研究
用户数据统计挖掘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