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新思考

2020-05-25郭瑛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策略

郭瑛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

摘 要:阅读推广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实现全民阅读的重要途径。当前,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硕果累累,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受众覆盖面有待扩大、阅读推广理论研究仍需深化、活动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鉴于此,公共图书馆应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以加快建设“图书馆之城”、加大科研力度、完善活动管理制度等为抓手,不断推进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標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3-0026-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通过开展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图书互换共享等活动推广全民阅读。阅读推广于公共图书馆而言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门学问。步入阅读新时代,面对新挑战、新机遇及公众新需求,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工作上要有新方法、新作为,努力营造新气象,使全民阅读工作迈上新台阶。

1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抓手。2019年3月,全民阅读第六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重在“全民”,也难在“全民”。如何让全民去阅读,去享受阅读生活呢?阅读推广就是扩大全民阅读覆盖面的重要方法。顾名思义,阅读推广就是推广阅读[1]。公共图书馆是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主力,其阅读推广具有较强的公众参与性,能够面向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人群传播文化,每个社会成员既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对象,也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触角。全民阅读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是促进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关键一环。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继续教育阵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公共图书馆强化自身生存技能的重要环节。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公众对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不再单纯依赖图书馆,图书馆要想求生存并彰显自身价值,只能在阅读推广上下功夫。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可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益,在全面推行绩效考评的现实背景下,这些服务效益是公共图书馆获得发展机遇、赢得发展支持的有力支撑,可以有力地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是满足社会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经途径。随着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虽然快餐式阅读可以为读者便捷地提供知识,但当前读者已不再满足于图书馆传统的阅读服务,而是更加追求相互交流,以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对书本内容有更深刻的感悟。也就是说,读者需要更深层次、更高品质的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可以为思想交流提供平台,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多样化的精神需求。

2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种各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公共图书馆举办阅读推广相关活动在构建书香社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短板。

2.1 受众覆盖面有待扩大

2018年,广州图书馆举办阅读推广活动3,788场次,参与活动的读者达227.30万人次,同比增长22.94%[2],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截至2018年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达1,490.44万人次[3],也就是说,阅读推广活动受众数仅占广州市常住人口的15.25%,即使是按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活动参与人数605.71万人次来算[2],也不到全市常住人口的50%,这意味着阅读推广受众数量仍然较少,覆盖面仍需扩大。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阅读推广活动,切实扩大阅读推广活动的受众面,是值得公共图书馆深思的问题。

2.2 阅读推广理论研究仍需深化

当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操作较多,理论研究较为滞后,且缺乏深度[4],活动形式划分不够清晰,活动类型定义不够明确。广州图书馆自2019年4月起,将活动形式由原来的展览、讲座报告会、读者培训、阅读推广活动更改为展览、讲座报告会、读者培训及其他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推广活动和讲座报告会有交叉,并非完全的并列关系,这种修改较为科学。另外,广州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类型也由原来的基本服务、交流活动、主题活动、对象活动更改为文献推广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和公共交流活动,基本服务与交流活动有交叉,新的活动分类将“广图导览”读者培训由原来的基本服务划入公共交流活动中,分类更加明确。

2.3 活动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总体而言,公共图书馆存在活动品牌培育和管理不够系统、规范的情况,一些活动品牌定位不清,同一性质的活动有多个活动品牌,或者一个品牌活动和另一个品牌活动的内容重合。一个活动品牌的构建需要前期的策划、中期的打造以及后期的可持续发展,而事实上,部分社会合作机构介入较深的活动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能持续举办的风险。同时,一些活动品牌的构建策略缺乏创新力度,品牌的标识和命名缺少创意,可扩展的内容不多,使活动显得不够丰富多彩,缺少亮点,不能较好地吸引读者参与。

2.4 活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为社会免费搭建公共文化公平交流平台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服务。在多个社会主体在同一时间申请使用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统筹申请方准入使用公共交流空间的审议流程有待完善,文化交流平台的公平性仍待加强。此外,公共图书馆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有待提升。在公共交流空间的使用方面,公共图书馆仍需注重部门责任划分,明确各方责任,活动组织审批程序有待规范和完善。

3 完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策略

步入阅读新时代,公共图书馆要正视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相关规定,强化阵地意识,在解决新问题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

3.1 扩大受众覆盖面

加强阅读推广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要加强“图书馆之城”建设,让整个城市遍布大大小小的图书馆。鉴于此,广州图书馆特推出《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旨在建设全天候、全方位、多形式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广州图书馆以本馆为中心馆,将区图书馆、镇(街道)图书馆、流动图书车、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都纳入服务网络体系,力求提升服务效益[5]。2018年,在广州图书馆及广州市内其他公共图书馆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市已拥有公共图书馆(分馆)191个,共占地40.58万平方米[2]。此外,广州图书馆还在2019年“广州读书月”发布会上,揭牌成立了广州图书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分馆,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南校区的自助图书馆作为广州图书馆的分馆面向公众开放,创造性地迈出了广州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跨系统合作的第一步。“图书馆之城”建设为更多阅读推广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平台,为扩大阅读推广的受众面提供了硬性条件,从而让阅读遍布大街小巷的愿景有了实现的可能。

3.2 加大科学研究力度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不仅需要实践操作,更需要注重理论研究,因为当前的实情是实践操作超前,理论研究滞后,为此,公共图书馆要加强阅读推广科学研究,让理论跟上实践的步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首先,公共图书馆设立的课题方向要尽量包括阅读推广相关内容。如:2018年广东省图书馆科研课题申报项目中就含有阅读推广绩效评估;中国图书馆学会特别开展阅读推广课题申报工作,涵盖了图书馆阅读推广影响力研究、阅读推广项目的规范化研究、阅读推广人培育模式分析等内容,为图书馆员提供了多个阅读推广研究方向。其次,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对阅读推广方向的课题尽量给予经费资助,提升图书馆员进行阅读推广研究的积极性。再次,加强合作交流。广州图书馆每年会举办一定数量的图书馆员专业课继续教育课程,并邀请一些国外的图书馆同行作为讲座嘉宾,开展学习交流。如:法国里昂图书馆业务交流活动、澳大利亚悉尼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学术讲座、德国不来梅公共图书馆馆长学术报告会的举办,拓宽了广州图书馆馆员的眼界,为他们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3.3 加强活动品牌建设

3.3.1 划定品牌活动标准。公共图书馆要想加强活动品牌建设,就应当先明确什么样的活动才算是品牌活动。广州图书馆于2016年在馆内开展了品牌活动评比活动,指出品牌活动的标准包括:活动需为定期举行的系列活动,合作型活动应凸显本馆员工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活动主题和形式新颖,有完整的活动策划方案、应急预案和审批流程;活动宣传要有引人注目的口号或标识(Logo),并通过媒体、网站及各种现代化通信手段广而告之;活动邀请、吸引读者的参与和互动,现场组织有序,资料归档完备,有反馈记录或分析,读者满意度应在85%(含)以上,产生较高的社会影响或效益(如已获荣誉或奖励等)。通过品牌评比活动,公共图书馆在活动品牌的培育和管理方面可逐步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建立阅读推广活动品牌的标准体系,有效规范品牌定位、名称和标识、组织和管理、宣传与推广等,进一步提升活动质量。

3.3.2 积极联结社会力量。品牌活动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广州图书馆于2017年“广州读书月”成立“广州阅读联盟”,并于2019年更名为“广州公益阅读”。“广州公益阅读”在广州市内广泛招募读书会,与审核合格的读书会签订协议,为读书会举办活动提供指导,同时也为一些面向儿童和青少年、残障人士、来穗人员及其子女等特殊群体的读书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在广州市图书馆学会2018年优秀阅读推广案例评选活动中,“广州公益阅读”荣获一等奖,成为联结社会力量的典型案例。

3.4 完善活动管理制度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有序进行离不开完备的活动管理制度,换言之,完备健全的活动管理制度是公共图书馆顺利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公共图书馆可通过拟定公共交流服务规范,明确服务的对象、内容、方式,活动统筹、审批、组织,活动宣传与管理,社会合作与社会公益申请事项等。其中,在社会公众公益使用本馆公共交流空间方面,为了搭建更加公平的公共交流平台,探索在以公益服务为主体的背景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公众公益使用圖书馆公共交流空间的管理机制,广州图书馆于2018年12月正式成立公共交流服务专家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主任委员1名,专家委员均为艺术、人文历史、科学普及、专业策展等领域的知名人物。专家委员在规范场地、空间、设施设备等公共资源利用,甄选、引入优质社会资源方面,为馆内决策提供参考建议。公共交流服务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管理,提高了图书馆公共交流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怀涛.阅读推广的概念与实施[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3.

[2]广州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2018年度报告[R].广州图书馆,2019.

[3]广州市统计局.2018年广州市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EB/OL].[2019-02-15].http://www.gzstats.gov.cn/gzstats/tjgb_qtgb/201902/da07f05ce86a41fd 97415 efec5637085.shtml.

[4]李东来.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8(9):117.

[5]广州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R].广州图书馆,2015.

(编校:崔 萌)

收稿日期:2020-02-04

作者简介:郭 瑛(1992— ),广州图书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策略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