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游泳池”式教育探索与实施

2020-05-25关玉欣吴文广李雷孝

软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游泳池实践能力校企合作

关玉欣 吴文广 李雷孝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该目标,就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教学为根本,寻求更为科学、实际的培养方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方式现状及问题着手,阐述了校企合作专业项目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提出了“游泳池”教育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面向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 “游泳池”式教育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游泳池”式教育;校企合作

DOI:10. 11907/rjdk. 19202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20)002-0258-04

英标:Explo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wimming Poo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英作:GUAN Yu-xin1,WU Wen-guang2,LI Lei-xiao1

英单:(1. College of Big Data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ohhot 010080,China)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with strong applied ability requires software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 to have solid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enterprise demand as the orientation and teaching as the foundation, and seek mor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train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d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project in the links of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part of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uts forward the “pool” of education teaching idea.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taff and the inspection way,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fessional software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wimming pool”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 process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 practical ability; personnel training; “swimming pool” educatio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0 引言

高等教育是面向未來培养人才的事业[1]。在信息社会,IT业的战略性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各高校突出办学特色,明确办学定位,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高校与相对应的企业紧密合作,培养社会紧缺型人才[2]。

为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国家从宏观层面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以推动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3]。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等等,明确提出将校企合作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途径[4]。

在“互联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指引下,各地方高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校企合作[5],共建专业,联合培养人才。IT业一直引导社会技术潮流,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物联网工程及数据科学等专业与IT企业的合作尤为密切。

在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校企合作的高校和企业签署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协议[6],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诸如“3+1”模式、“2.5+1.5”模式等,协议规定校企合作双方各自的任务。“3+1”模式指学生要在学校完成3年的学习任务,获得学校规定的所有必修课及选修课学分,最后1年到合作企业的实训基地完成综合实训任务。在任务分工中,学校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而企业偏重实践能力培养,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工作中[7]。

实训环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过程。教师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计划,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8]。在校企合作模式实践中,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赤峰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几所校企合作高校及青软实训、安博教育集团、云泰互联等合作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在专业授课及实训环节存在学校与企业分工不明确的共性问题。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但到了实训企业后,本应该注重项目实践的学习过程却还在重复学习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在实训过程中,授课教师仍然单纯充当知识传授者,没有采用企业工程师的授课方式及方法,造成实训环节大打折扣,未达到应有效果。学生在实训企业教学基地发现,企业的学习环节与在校期间变化不大,在学习过程中企业工程师依然是主角,学生是被动参与者,造成学习兴趣不高,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为解决校企合作弊端,经过近两年的探索,笔者提出“游泳池”教育理念,并根据该理念实施有特色的教学方式:组建项目小组,由项目总监(实训工程师)带领项目组成员(学生)完成项目开发全部流程,完全模仿软件开发公司的工作业务流程完成项目实训任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双方各自的特长。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起步较晚,目前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9]。全国多所大学分别与相应企业建立合作。笔者学校分别与安博教育、青软实训以及中兴等企业合作,培养软件工程及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对接等现象,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实训环节学生参与度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游泳池”式实训环节中,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学习任务的提出者、学习情景的营造者,这是“游泳池”式实训模式的创新之处。当然,在实训环节,教师也要集中解答学生在项目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借助SPOC平台,将理论部分的教学视频、课后习题、技术文档等素材上传到互联网,以供学生随时访问。

“游泳池”实訓方式在软件工程专业实训环节开始实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学生就业率及实际工程能力都得到提升。但从目前的实训过程、就业情况等方面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1)将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即根据软件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选择地进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2)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有经验的毕业生,因而必须做到工学结合,加大项目实训环节力度。由于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生毕业步入工作岗位时具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3)建立有效的监督及评估机制,保证校企合作长期、稳定发展。

2 “游泳池”教育

“游泳池”教育理念是受到学习游泳的启发。为了让学员尽快学好游泳,教练在传授好基本动作要领后,硬性要求学员跳下泳池实践,体会游泳的动作要领,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练习学生的抗压能力,达到尽快学会游泳的目的。这个理念同样可以运用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学习中。通过理论课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进入实训基地后,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学习任务的提出者以及学习情景的营造者,教师不再满堂灌地讲授理论知识,而是由学生自主完成每个项目各阶段的任务,实训教师只是在战略上引导学生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抗压能力[10]。

2.1 实施阶段

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学习过程一般分为在校阶段和实训阶段。在校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实训阶段,学习以实践为主。“游泳池”教育实施在实训阶段进行。此时学生经过理论课学习,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实训阶段,教师提出项目实战要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按照规定按阶段提交项目。当然实训教师也不是完全放手不管,而是阶段性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点或共性问题。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包括实训教师的任务描述、工具类库、模板素材、视频讲解、教学课件等,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完成实训任务[11]。

2.2 实训教学内容

根据学校和实训企业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实训课程分为企业级开发综合实训Java方向和测试方向,这两个方向是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社会需求制定的。实训总时长为13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及特长自愿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学习。

企业级开发综合实训(Java方向)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知识补强、需求分析、功能设计和详细设计、项目模块编码及软件测试5个部分,涵盖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企业级开发综合实训(软件测试方向)课程,通过软件测试基础理论、测试技术、测试过程、测试工作基本流程以及各阶段工作的具体实施,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技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

详细内容及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2.3 实训实施方案

实训方案建设包括项目团队建设和确定项目组成员分工两部分,是“游泳池”式教育最有特点的一个环节。学生实训任务与在校期间普通课程的实验环节不同。普通实验内容较简单,指导教师是理论课的授课教师,无需进行项目分工,一人一组;而实训课中实训项目规模庞大,需要建立开发团队并进行任务分工,这与IT企业项目开发团队的日常工作流程相同。

企业级开发综合实训属于轻量级开发范畴,除实训工程师和实训助理教师外,项目团队成员控制在6-7人。为保证实训效率,每个项目开发团队划分多种实训角色,每个角色完成一个实训项目的特定任务。各个成员既独立工作,又相互配合。实训角色包括实训工程师、实训助理、前端开发程序员、服务器端开发程序员、软件测试员等。

猜你喜欢

游泳池实践能力校企合作
游泳池
游泳池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游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