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05-25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基础课中等职业中职

许 辉

(沧州工贸学校 河北 沧州 061000)

按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确定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越来越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在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引领和指导下,我国中职学校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也不断进行着探索和改革,但以往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多还是面向专业课,涉及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项目相对较少。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学校要重视对于中职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当前许多中职学校正在逐步探索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来讲,各个学校都还处在摸索阶段,还没有突出的成熟的改革成果。

1 目前中职学校在公共基础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主动性,也有部分学生抱着学习专业技能、掌握一技之长的学习目的,缺乏对公共基础课学习的重视。这些情况就影响了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1.2 公共基础课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在中职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来看,一些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延续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不够明确,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难以提升学生兴趣,无法满足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2 教学改革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2.1 教学改革研究的目的。教改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现代教育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与课程资源体系,提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并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实践,进一步更新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推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效果,进而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提升公共基础课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有效性,使其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2 教学改革研究的内容

2.2.1 调查研究目前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对课堂教学有哪些需求。

2.2.2 集中研讨目前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可行的改革措施,教师可以采取的教学策略。

2.2.3 研究同类学校的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研究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探索本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等。

2.3 教学改革研究的方法。主要采取了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等方法,内查外调,广泛获取资料,不断修改和完善实施方案,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和分析。力争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在研究中注意科学方法的应用,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反复论证。

2.3.1 调查研究法。调查走访本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合作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在一线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工作中寻找改革和实践的立足点,老师集体备课,边备课边钻研,致力于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的能力。

2.3.2 经验总结法。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观摩、学习兄弟学校的教学改革成果和经验,走访中职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总结经验,掌握丰富的一手材料,客观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为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

2.3.3 教学实验法。以本校会计电算化专业18 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逐步养成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2.4 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首先,认真研读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相关文献,了解国家政策和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其他学校关于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将改革的理念、内容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所需要的实际条件和准备工作。其次,在中职学校学生和相关行业企业中开展调研,了解学生以及相关企业对公共基础课教育的需求。然后从中职公共基础课程中的语文这门课程入手,开展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总结实验数据并分析,使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功能得到提升。具体采用方法按各阶段研究的内容而定。在研究过程中步步落实,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和完善,力求随着研究的深入,使效果达到最佳预期状态。注重公共基础课对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作用,使公共基础课在中职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并逐步拓展到其他公共基础课和其他专业。

3 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对于当前中职学校中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形式和发展需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开展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3.1 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为起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课前充分备课,把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引领;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引导,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提高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质量。

3.2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教师要改进原来单一的授课模式,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依托超星学习通、智慧职教、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平台,积极学习和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和手段,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灵活地开展公共基础课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注重营造和谐、愉快、探究的学习气氛。同时,建立相互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无疑也是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3.3 选取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共鸣。公共基础课的课堂不能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说教,更要多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和以后工作岗位的事例。事例的选择要注意“小”“近”“亲”“实”的特点,这样才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容易引起共鸣。教师给出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学习,或在小组活动中担任不同角色的方式模拟解决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会分析问题,教师通过对各种观点的分析点评,逐步引入学科教学。

3.4 模拟职业情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还必须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需求。教师要全面分析职业能力目标,注重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履行相应岗位职责所需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所有与职业岗位有关的问题,都要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由学生分别承担不同角色,共同参与,共同探讨。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提供岗位相关的信息和学习资料,从职业实际案例出发,设计实践性问题,模拟职业情境,引出学科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获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5 改革成绩考核模式,注重过程性考核和能力评价。学生成绩评价模式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相辅相成。伴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理念,我校学生公共基础课成绩评价模式也在改变。期中、期末考试形式趋向多样化,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学科成绩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考核。学生学期综合成绩=课堂表现(40 分)+实践作业(20 分)+期中、期末考试(40 分)。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综合素养的培养在结合专业特点的情况下有机结合,更能够客观的评价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了学生学期成绩考核模式。

2020 年1 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 年版)>的通知》,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必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好学生的文化基础,提升共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应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选择与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强化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以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提升个人业务素养,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使公共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基础课中等职业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探究基础课与专业课互动教学改革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