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病患者危机状态护理分析

2020-05-23

今日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暴力行为精神病危机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男二科,重庆 401147)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极易出现危机状态,危机状态是指突然发生的、自身无法控制的、有可能危及自己、他人或物体的一种状态[1]。精神病人的危机状态以暴力行为和自杀自伤最为常见。进行有效的预见性分析和及时的心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精神病患者危机事件的发生[2]。现对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5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总结精神病患者危机状态发生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住院精神病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8例,男42例,女36例,年龄 21~62岁,平均年龄(42.14±4.26)岁,观察组患者 78例,男 40例,女38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4.06±3.86)岁,所有病人均诊断明确,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病人的年龄、性别及一般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采用常规护理,按照防自杀、自伤、冲动行为(如伤人毁物)、外走、男女关系等“五防”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量(MMPI)给予评[1]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与对照组的78例患者进行对照,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危机事件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自杀2例,暴力行为7例,危机事件发生率为11.53%;对照组患者自杀7例,暴力行为12例,危机事件发生率为24.36%;观察组病人的危机事件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危机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3.1 危机状态的原因分析

3.1.1 患者及家属方面的因素

精神疾病的危机状态大多数是在幻觉、错觉、以及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下发生的,例如躁狂病人受被害或关系妄想的支配,易怒易躁,常因一些小事受到刺激而发生冲动毁物行为,自控能力差,容易突发冲动伤人[3];部分患者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强制住院接受治疗,内心的恐惧及不满心理而容易出现伤人行为;抑郁症患者经常情绪低落,容易产生无助感及自卑感,从而产生自杀企图或行为。

3.1.2 护理工作人员的因素

①少数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对病人在其风险防范方面较差,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②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患者的安全检查落实不到位;③个别护理人员态度差,缺乏耐心及服务意.识,甚至大声训斥患者,给病人造成不良刺激;④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一些合理需要及要求未得到满足。

3.1.3 医院环境因素

医院环境是患者发生危机状态的诱发因素。精神病房采用封闭式管理,病人不能自由出入,引发患者不满的情绪,各类型急诊患者同处一室相互影响,精神病房设施有缺陷等因素,造成患者发生危机状态。

3.2 护理对策

3.2.1 对暴力行为高危人群护理

对待暴力行为高危患者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转移周围各种危险物品,减少环境的刺激作用。做好基础护理,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减少其诱发因素。护理人员与有暴力行为的高危人群患者接触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部分缺少自知力,不愿接受治疗,对医护人员常持有戒心或有敌视态度,因此护理人员与病人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对待患者诚恳、尊重,让患者有安全、温暖、信赖和被关心的感觉,拉近护患间的距离。消除护士的紧张、害怕情绪,引导患者用语言适度疏泄不良情绪,必要时应给予适当的安全保护。

3.2.2 针对情绪抑郁患者的护理

加强情绪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地心理护理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人的不良情绪,教会患者学会如何沟通、疏泄不良情绪,从而避免发生抑郁患者采用自杀、自伤的宣泄方式。病房中杜绝一切危险品,密切观察其情绪的变化,必要时进行24 h严密监护,预防和减少自杀、自伤行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治疗性引导,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使患者能够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其自杀、自伤行为。

猜你喜欢

暴力行为精神病危机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所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