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自拟开闭饮合鼓膜治疗仪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5-23

今日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耳鼓膜中耳炎

(普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云南 普洱,665000)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表现为中耳积液以及听力下降,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会使患者丧失听力[1]。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使用鼻减充血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采用鼓膜穿刺术等,但效果不尽如人意[2]。本文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接诊的分泌型中耳炎患者100例,对其进行开闭饮合鼓膜治疗仪治疗,取得良好下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中耳炎患者100例,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34.5±3.4)岁,病程1d~1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9例,单耳发病患者27例,双耳发病患者23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单耳发病患者27例,双耳发病患者2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疗效评定依据及有关解剖生理数据》[3],100例患者中有12例有慢性鼻炎。68例患者主诉听力下降前来就诊,32例患者以耳痛、耳胀前来就诊。临床检查,鼓膜充血者34例,鼓膜凹陷者64例。经电测听检查,混合型耳聋20例,传导性耳聋80例。

1.3 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自拟开闭饮合鼓膜治疗仪治疗。主药方:茯苓15g、薏苡仁 15g、菖蒲 10g、柴胡 10g、川穹 10g、香附 10g、陈皮 10g、半夏 10g、路路通10g、木香10g、甘草 10g、苍耳子10g、枳壳 10g、杏仁12g。根据临床症状辩证加减,患有外感风寒的患者可加荆芥、银花、连翘各10g;有中耳积液的患者可加泽泻、车前子各10g;久病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各10g。所有药方煎汁服用,早晚两次分服。鼓膜治疗仪治疗:将治疗仪的耳塞塞紧外耳道口,初次频率设为80次,15min/d,逐渐递增频率,每次增加10次,治疗5d为一个疗程,第二个疗程开始频率为100~120次,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缩小治疗频率及时间。

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针对常见引起耳胀的病菌选用抗生素药物,如头孢菌素类、广谱青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等。必要时可进行鼓膜穿刺术。

1.4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主诉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鼓膜活动情况良好,电侧听气导听阀≤20dB;有效:患者主诉症状好转,听力有明显改善,鼓膜活动情况尚可,电侧听气导听阀提高>10dB。无效:患者主诉症状无变化或恶化,听力无改善,鼓膜活动情况较差,电侧听气导听阀无改变。

1.5 统计学结果

采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主要与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以及免疫反应等原因有关[4]。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预防感染治疗,刮除增殖体、摘除鼻息肉等手术治疗,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且长期服用抗生素类药物会带来较多的并发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5]。

中医讲分泌性中耳炎归为耳胀、耳闭的范畴中,在疾病的过程中出现的浆液性、粘液性或血样液体均因败津腐津所致,进行利水渗湿、化痰祛浊的治疗,可从根本上将中耳积液消除。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最大的特点在于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急性期的治疗主要为祛风,纠正中耳粘膜水肿以及咽鼓管充血的状态,减轻负压;当积液增多时,以利水渗湿治疗为主,促进咽鼓管的功能,使纤毛的运动能力增强,进而将液体排除;后期主要益气活血为主,抑制病情的发展,扶助正气,减少复发的机会。根据本次调查研究显示,使用自拟开闭饮合鼓膜治疗仪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费用低廉,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中耳鼓膜中耳炎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鼓膜穿孔会影响听力吗?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潜水员中耳气压伤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