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44例脊柱脊髓损伤治疗的临床体会

2020-05-23

今日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触觉脊髓椎体

(江油市骨科医院,四川 绵阳,621715)

脊柱脊髓损伤(英文缩写SCI)主要由创伤引起,且多出现在胸腰段遭受冲击力之后。该骨折伤具有伤情复杂的特点,临床治疗难度较大[1]。本文选取了我院2017年02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44例脊柱和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主要总结了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现将主要研究方法和结论作如下陈述性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7年02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44例脊柱和脊髓损伤患者作为临床分析和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X线片检查确诊为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CR胸腰椎片显示椎体前缘高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丢失;CT检查显示存在椎管占位情况。排除标准:手术麻醉禁忌;随访失效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别编入研究组(前入路)和对照组(后入路),各组22例。研究组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为(37.32±7.21)岁,病程1~3d,平均病程为(2.05±0.53)d;对照组中男13例,女9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为(37.55±7.49)岁,病程1~4d,平均病程为(2.11±0.68)d。比较两组的性别构成、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取后手术入路,患者采取仰卧位,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选取患者患处椎体中心取手术切口,充分暴露患处,在C臂机引导下实施后路撑开复位术,常规行减压、植骨治疗。将钛棒作预弯处理,连接骨折端,行常规撑开复位。研究组采取前手术入路法,麻醉方法同于对照组,患者仰卧位,按照从胸外入路以及经腹膜手术的方法进行。先对椎体后半段位置相邻的椎体、椎间盘和其对应一侧的椎弓根作切除处理,并清理嵌入椎管内部的骨块,操作中尽可能降低椎体压力,常规使用撑开器行撑开复位治疗。矫正后向成角,分别于硬模上步椎体和前部患椎下方打开骨槽,实施人工植骨,将修补完善的髂骨置入骨槽中,以钢板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触觉、运动功能评分情况以及Cobb角等疗效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上述基础性数据,运用SPSS 16.0软件包作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统计方法以t检验为主,对比以P<0.05为存在显著差异及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将两组手术前后的触觉、运动功能评分情况以及Cobb角作比较。

其详情如下表1。两组在手术前的各项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的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的触觉、运动功能、Cobb角均要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功能对比(±s)

表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功能对比(±s)

注:*表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后的各项功能指标对比,P、t值为其统计学检测结果。

组别 例数(n) 触觉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 Cobb角研究组 22手术前 39.9±4.8 47.2±4.9 21.0±2.0手术后 68.7±5.4* 69.3±4.8* 44.0±3.0*对照组 22手术前 40.1±5.0 47.3±5.3 22.0±1.0手术后 53.4±5.5 56.1±5.2 31.0±2.0 t -- 9.31 8.75 16.91 P -- <0.05 <0.05 <0.05

3 讨论

在人体脊柱中,以胸腰段脊椎的活动度最大,容易由于坠落、外力冲击等因素而引发骨折损伤[2]。目前,该病的临床诊治难度仍然比较大,主要体现在无法保证确诊率。而患者若有外伤病史,还时常会出现腰背疼痛症状。据有关研究资料,患者在发生脊柱脊髓损伤时,常常还会伴有马尾神经损伤、脊髓损伤,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截瘫,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3]。因此,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最大程度地缓解其脊髓受压情况,提高骨折内固定的稳固性,以促进患者脊柱正常功能恢复。本研究中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术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研究组的触觉、运动功能、Cobb角均要优于对照组,提示手术前入路产生的疗效要优于手术后入路,手术前入路方式能够有效减轻脊髓受压症状,能够妥善地固定骨折处,因此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此外,也有研究证实,在脊柱脊髓损伤发生早期,及时行外科减压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此次研究中,无论是手术前入路,还是后入路,均采取了减压疗法,结果证实患者术后的触觉功能评分明显提高,这与有关研究的结论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早期稳定椎骨骨折是否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等方面未作进一步探究,同时,创伤严重患者在实施早期手术时,需承担多大的手术风险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临床手术的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术者去深究。综合上述研究和讨论,针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采取前入路手术的疗效更好,有助于充分缓解脊髓受压症状,提高骨折端固定的可靠程度,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触觉脊髓椎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食的触觉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