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探索分析

2020-05-23

今日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药量主动脉原发性

(武钢(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康复科,湖北 武汉,430000)

临床心血管疾病领域,原发性高血压有较高发生率,且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及公众不健康生活行为增多,病发人群呈上升趋势[1]。长期高血压可严重损害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对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如何有效治疗是临床研究重点[2]。体外反搏装置是对心脑血管疾病无创治疗的高科技产品,是用患者心电讯号R波对触发驱动装置控制,使收缩压降低,以减轻心脏后负荷,进而促预后改善。本次就选取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例,就用此装置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45例,均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0年制定)诊断标准符合。男28例,女17例,年龄40-60岁,平均(53.5±7.2)岁。依据WHO分类标准,按高血压1级(140-159/90-99mmHg)、高血压2级(160-169/100-109mmHg)、高血压 3级(≥180/110mmHg)分为三组,各15例。就诊前2周无降血压药物应用史,无严重心力衰竭、急慢性疾病、肝肾功能衰竭,无心脑肾等脏器器质性病变,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组间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药物使血压降至130/80mmHg,开始做体外反搏治疗(降压药物不停),每天一次,一次1小时,3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酌情减少降压药剂量,使血压仍能维持原有达标水平,不能维持者不减量。

2 结果

高血压1级组中有3例可将药量减少2/3左右,4例可将药量减少1/2左右,3例可将药量减少1/3左右,4例可将药量减少1/4,1例临界高血压病患者(140/90mmHg左右)可以完全停药。高血压2级组中有3例可将药量减少1/2左右,4例可将药量减少1/3左右,5例可将药量减少1/4左右,另3例不能减量。高血压3级组中有1例可将药量减少1/2,3例可将药量减少1/3左右,6例可以将药量减少1/4左右,另5位不能减量。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临床治疗情况

3 讨论

分析体外反搏装置工作原理,是用患者心电讯号R波对触发驱动装置控制,在心脏舒张早、中期在患者臀部及四肢包裹的气囊依次由远而近充气,促相应部位肢体有压强产生,加压深埋在内部的动脉,使动脉内血流由臀部、四肢反流至主动脉,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力[3],进而显著增加躯干内各脏器和头部血流灌注量,而在心脏舒张末期,迅速对气囊排气,解除臀部及四肢压迫,开放血管,使收缩压下降,以使主动脉射血输出阻力减少,心脏后负荷减轻,进而发挥治疗作用[4]。

总结体外反搏装置辅助降压机制,具体包括:(1)体外反搏能减轻心肌后负荷,使心排血量增加,后负荷的降低会导致血压下降;(2)由于心排血量增加,使肾动脉血流增加,促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分泌减少,使升压物质分泌减少,导致血压下降;(3)体外反搏不仅使冠状动脉的侧支开放增加,而且使心脏以外其他器官侧支开放增加,促使其管径增大,使总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导致血压下降[1];(3)体外反搏使回心血量增加,可能使右心房压力升高,刺激右心房,使心钠素分泌和释放增加;由于心钠素具有明显的利钠、利尿和降压作用,导致血压下降[5]。另一方面,右心房压的增加可兴奋心肺感受器,使迷走神经紧张性升高,导致血压下降;(4)体外反搏引起主动脉舒张压升高,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使交感神经抑制、迷走神经兴奋,致使升高的血压受到抑制;(5)体外反搏使PGI2分泌增加,PGI2可明显扩张血管,导致血压下降。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高血压患者采用体外反搏装置辅助治疗后,可明显减少降压药物用量,且病情较轻者,临床作用越明显,对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意义重大[6]。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体外反搏装置辅助治疗,可增强降压效果,减少降压药物的用量,对促患者预后改善意义显著。

猜你喜欢

药量主动脉原发性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两倍药量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护理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感染并发症救治一例
MSCTA与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