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的临床疗效

2020-05-23

今日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脑脊液头痛医护人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 421001)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颅内动脉瘤属于神经内科疾病之一,具有发病凶险、发病急等特点[1],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颅内动脉瘤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本次实验选取行颅内动脉瘤填塞术患者70例,对其中35例患者予以脑脊液置换方法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将具体实验数据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填塞术患者70例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35)和参照组(n=35)。研究组的35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20例,最大年龄为61岁,最小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48.5±1.5)岁;参照组的35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19例,最大年龄为59岁,最小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47.5±1.5)岁。对于本次实验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且签署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治疗方法

对参照组的35例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方法。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常规检查,并且将检查数据详细准确记录。医护人员嘱咐患者保证卧床休息的状态,并且不要受到刺激,情绪波动起伏不要太大。医护人员首先对患者予以颅内降压操作,主要是采用脱水的方式来完成,随即再对患者予以再出血防范操作,主要应用的是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观察分析,再对患者予以尼莫地平针剂,这一操作主要是防止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脑血管痉挛情况[2],上述操作完成之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填塞术。

1.2.2 研究组治疗方法

研究组35例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与参照组患者相同,在其基础上研究组患者需要根据实际的患病病情应用脑脊液置换术的方法治疗。医护人员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前对其予以颅内降压操作,这一操作主要是靠甘露醇脱水的方式来完成。当患者颅内压处于正常标准值并且稳定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腰椎穿刺操作,操作所需的具体器械为9号针,随即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放出患者颅内的血性脑脊液,具体的放出标准规格为10mL左右,完成上述操作之后,医护人员再将氯化钠注射液注射到患者的颅内当中,并且注射的剂量规格与放出的血性脑脊液相同。上述操作需要重复三次左右,最后医护人员再将患者的脑脊液予以放出操作,具体的放出规格也是10mL左右[3],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连续治疗十天左右。

1.3 统计学处理

对70例行颅内动脉瘤填塞术患者的实验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患者头痛发生率指标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予以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十天后,研究组患者的头痛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的头痛发生率31.43%,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为具体实验数据。

表1 两组患者头痛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颅内脑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这一病症的发病初期患者容易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情况,或者是比较严重的再出血情况,患者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容易并发脑梗死,威胁生命。根据临床实验调查发现,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多会应用填塞术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再出血的发生几率,但是对于治疗患者脑血管痉挛,在此基础上还有患者出现脑积水的情况临床疗效一般[4]。近年来,脑脊液置换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当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缓解患者的头痛发生率,减轻脑积水的情况,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次实验对两组患者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十天后,研究组患者的头痛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的头痛发生率31.43%,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行颅内动脉瘤填塞术的患者应用脑脊液置换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头痛发生几率,减少脑积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脑脊液头痛医护人员
头痛应该灸哪里?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脑脊液流式细胞术在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应用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