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2020-05-23

今日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稳定型氯吡格雷

(内丘县人民医院,河北 内丘,05420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又称“上升性心绞痛”,其临床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冠状动脉局部病变本身的不稳定,指原为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在猿个月内疼痛的频率、程度、诱发因素经常变动,进行性增剧或恢复为稳定性。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1]。动脉粥样硬化性固定狭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脉痉挛以及心肌桥等均可能成为病因,而在此基础上,多种诱因,如吸烟、寒冷、贫血、感染、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等均和粗发心肌供氧与需氧失衡,导致心肌缺血,出现不同程度等心绞痛[2]。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治疗方法包括采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使用抗心肌缺血药物、应用抗血栓药物等。

因此本项研究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联合用药对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的影响,探讨联合用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收治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3],且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高血压、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及严重肝肾性疾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3~82,平均为(69.3±8.2)岁。试验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5~81岁,平均为(71.4±9.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并发症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应用硝酸脂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口服75mg/次,1次/d;低分子肝素钙5000U/d,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均7/d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程度变化,治疗前后心电图情况、血小板水平变化。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心绞痛症状未再发作或发作次数减少≥75%,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但<75%,心电图ST段改善≥50%以上或T波恢复正常。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心电图无改善,心绞痛仍反复发作,甚至出现心力衰竭或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疗效比较(n)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治疗以抗凝、抗血小板、稳定斑块及内皮功能、扩张冠状动脉为主[4]。氯吡格雷可选择性的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lllb/lll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还能通过阻断由释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抑制其它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5]。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血酶Ⅲ依赖性抗Xa因子活性,而发挥抗凝、抗血栓形成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稳定型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