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0-05-21朱科军陈志刚刘志辉罗斌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9期

朱科军 陈志刚 刘志辉 罗斌

摘要:针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不明确、工程应用能力差的问题,开展了以“校企结合课堂”为结合点的“三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介绍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改革措施。近五年的教改实践证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取得良好成绩,有利于工程实践人才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校企结合课堂;三位一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9-0143-01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创新驱动战略是推动创新人才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国家正投入系列资源以推动创新创业工作蓬勃开展[1]。在传统产业升级与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应用型本科建设中最为关切的教育议题,不但攸关新工科建设发展,也决定国家的竞争力[2]。中国正处于从人口大国迈进人口强国的关键时期,需要积极提高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中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构建现代应用型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是主动适应创新型经济发展、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3]。

1 现状分析

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额比例尚不足3%,其成功率不到1%。与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80万大学生创业目标对照,任重而道远。目前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4]:

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资源各自为政、各求政绩,重视资源投入的个性特征而忽视资源协同的效用最大化。

2)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不明确,导致主观能动性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工程应用能力较差。

2 培养目标

根据邵阳学院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OBE教育理念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为指导,构成政企校协同模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三方协同创新育人模式,提升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3 改革措施

3.1 探讨校企结合课堂教学改革

昆山巨林科教实业有限公司企业导师深入参与课堂教学,与校内教师联手开展“校企结合课堂”教学活动,协同自编讲义、教材,以项目为载体,将I程案例引入课堂,课程内容充分利用企业的创新实践案例,科学设计和组织案例课程教学,拓宽专业理论知识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将学生纳入企业生产车间,通过感受触发和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2 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以打造校企结合课堂为契机,邵阳市政府、邵阳学院和昆山巨林科教实业有限公司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和企业分别从学校定位和产业需求方面修订培养目标;通过校企结合课堂和共建基地,形成适合产学协同的师资体系;通过团队协作和协同研发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一方面使学院能协同企业攻克一些技术难关,促进企业技术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协同学院培养人才工程实践经验,满足企业的实践所需。

4 教改效果

邵阳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2015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开始实施至今,尤其选拔了150名学生在产业学院进行了深入改革尝试。实施结果表明,通过校企结合课堂充分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工程知识理论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吳海江,陈志刚,袁文华,等.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J].时代农机,2015,42(5):78-79,82.

[2]李永坚,刘洞波,张碧,等.科教融合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5):39-40,56.

[3]刘清亭.CDlO理念下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28):55.

[4]吴丽丽.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7(6):98-100.

【通联编辑: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