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途径研究
——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2020-05-2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素养专业体育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1137)

前言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可夫斯基(Paul 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的,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经过近五十载的发展和演进,信息素养已经和多学科产生了融合,其相关理论也对各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有着积极意义,可以说信息素养作为能力素养其中一个方面,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同时,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在新教育模式下,多种方式以引导和培养学生各项信息技能为主,让学生具备基础的信息能力和意识。因此越来越多研究者将信息素养与高校教育联系起来。它不仅包括学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而作为高校体育院、系而言,所培养的体育专业人才同样需要具备这样的信息素养。这种信息素养遵循了现代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完成学习、训练任务和培养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的融入,是教育信息化对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所带来的新挑战、新方向。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1、研究对象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及研究需要选取了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三个专业体育生体育素养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选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检索并查阅相关研究和文献。

(2)问卷调查法。

根据收集分析的文献资料和研究需要设计了适合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专业大学生实际学生情况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信息素养调查》问卷,随机抽选体育学院三个专业学生共计120人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0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100份,其中男生58人,女生42人,详见表1。

表1 样本构成基本情况(n=100)

(3)数据处理。

通过EXCEL及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整理得出相关有效信息。

2、分析与讨论

2.1、体育信息意识调查结果分析

表2 体育信息意识调查表(n=100)

调查显示,对网络上登载的信息偶尔能思考一下的大学生占81%,随便看看的同学占4%,而经常会有思考的只占15%。再有对于生活中,学习中接触到的信息会把自认重要的信息偶尔能够记录下来的占88%,几乎不会的占9%,而经常能够的只占3%。见表2。从调查的数据来看该校体育专业学生大体上对信息有一定的需求和想法,但是还有待刺激加强。

2.2、体育信息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显示,对“信息素养”一词完全了解的学生占 23%,一般了解的同学占 65%,而不了解的占到了12%,详见表3。对经常进行与本专业相关检索的学生,经常检索的占31%,偶尔进行检索的占69%,详见表4。因此,加大力度宣传体育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其应用课程增加的必要性,并增加与信息素养培养有关的活动。另外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信息素养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协同合作。

表3 信息素养认知情况表(n=100)

表4 文献检索情况表(n=100)

2.3、体育信息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教育部在很早就注重高等院校的文献检索与利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性意见。而通过调查显示,对于自己需要的信息完全熟悉其性质和范围的学生只占6%,基本熟悉的同学占77%,而完全不熟悉的占17%。再有对于与自己兴趣、专业、学习方向有关的信息源基本熟悉的占86%,完全不熟悉的占10%,而完全熟悉的只占4%,详见表5。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我校体育专业学生大体上对与本专业相关联的信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基本熟悉自身需要信息和专业相关信息的人数占到了绝大多数,但仍有部分同学需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表5 体育信息能力调查表(n=100)

2.4、体育信息道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在进行信息交流时,总是能够遵守相应的信息礼仪和道德规范的学生占9%,经常能够的占25%,偶尔能够的占66%,不能够的占0%。另外在引用他人发表的文章时,总是能够表明出处的占4%,经常能够的占13%,偶尔能够的占77%,不能够的占6%。见表6。在信息万千的网络世界里,应该懂得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与劳动成果。体者,载知识之道而寓道德之舍也,重视学生的信息道德建设也显得的尤为重要。

表6 体育信息道德调查表(n=100)

2.5、课外使用体育信息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对于经常使用微博、BBS、论坛等新媒体就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经常进行交流的占10%,偶尔能够的同学占88%,而从来没有过的占2%。再有对经常使用手机查询体育新闻、赛事或与专业相关的信息的占11%,几乎不会的占2%,而偶尔使用的占87%,详见表7。这些数据说明受调查的体育专业学生即使处于网络如此便利的网络信息时代,他们对于体育信息需要还是显得比较被动,大部分该类专业学生都是硬性需要体育信息时,才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去进行获取和交流,能够养成习惯长期、经常性查询相关体育信息的学生人数明显偏少。

表7 课外使用体育信息调查表(n=100)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我体育专业学生都有一定的体育信息素养,但还是稍欠“火候”。其原因在于体育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体育专业学生在入学时,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生自身对信息素养的认识程度不够,也不够重视。入学后一般偏重于术科学习,而文化科稍显不足;

(2)我校体育专业学生对于信息素养有一定的认知,大多数学生对信息素养有过了解,但完全了解信息素养的学生数量较少,且能够经常性利用文献检索提升自身体育信息素养的学生仅占到了调查人数的三成;

(3)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教育观念较为陈旧,无法完全适应网络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教育信息化的到来将对体育专业学生形成新的挑战,在解决方案的实施上却差强人意,这不仅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解决方案的需要,培养“新型体育师资”的社会需要;

(4)我校体育专业学生对于体育信息的获取较为被动,大部分学生都是硬性需要体育信息时,才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去进行获取和交流,能够养成习惯长期、经常性查询相关体育信息的学生人数明显偏少,而且主要获取渠道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使用设备也多为手机、平板等,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和图书馆资源等硬软件利用度不高。

3.2、建议

(1)提升体育专业教师能力,加强信息素养教育。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现场组织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专业教师在提升自己备课、上课能力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的体育信息素养,并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筛选,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的基础上,调动我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信息素养提升过程的主观能动性。

(2)体育专业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体育专业教师应通过多渠道渗透,将正确的价值观贯穿在体育信息素养人才培养的始终。要在体育信息素养和通识信息素养培养课程中渗透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体育术科学习的精神融于体育信息素养的学习中。并且注重对学生信息道德的建设,除了定期举办信息道德有关活动及讲座等,可以创新多种形式,营造促进信息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感受。

(3)开设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通识信息素养。

新时期需要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同时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培养标准,人才的培养注重从实际应用效果出发。所以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通识信息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的。通识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开设诸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互联网技术》等课程,深入浅出地引导体育专业学生获得提升信息素养的基础能力。并通过这些课程让他们了解互联网技术、养成互联网思维,并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信息检索技能,为专业信息素养培养奠定基础,以期学生自己能够形成主动整合利用信息资源,养成良好的体育信息素养。

(4)合理使用图书馆资源,利用文献检索培养体育信息素养。

体育文献检索课是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体育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形式,通过对我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体育文献检索课的培养,使他们掌握体育信息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方法,让学生善于利用文献检索提高他们的体育信息素养。此外,通过调查得知我校体育专业学生获取体育相关信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网络及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但众所周知,高校的图书馆所蕴含的文献资料、多媒体数据同参差不齐的互联网书籍资料相比更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培养学生互联网信息检索能力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传统与现代并重,共同促进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信息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素养专业体育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