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工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的角色定位

2020-05-20夏珉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社区矫正未成年人社工

摘要:未成年人由于年龄的限制,对自身的犯罪行为认知不到位,因此,需要经过后天的强制矫正,方可改造未成年人的行为。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发展阶段,如果对其进行及时地改造,可以提高其改正错误、回报社会的概率。社会工作者是青年社会改造过程中的关键人物,能够帮助未成年人早日回复社会功能。本文将简要分析社工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的角色内容定位、角色身份定位,希望给工作在未成年矫正一线的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社工;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角色定位

引言:现如今,国际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将未成年犯罪移交给社区进行矫正或处分成为了处罚未成年矫正对象的主要方式。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经过社会的再教育,才能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社工在对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改造时,应该加强对其人格的改造以及潜能的开发,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回归到正常生活中,不与社会脱节。

一、社工在未成年社区矫正中的角色内容定位

調查发现,社区矫正已经成为了一种针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新型改造方式。社工作为社区矫正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人员,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社工应该以未成年人的未来发展作为工作的前提,帮助未成年人进行一定的认知训练以及行为治疗,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改造,引导未成年矫正对象早日回归社会。

(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

未成年人的心理具有丰富多变的特点,不同的未成年人通常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心理特征,他们的需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社工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未成年矫正对象采用个性化的改造方案。在未成年犯罪事件中,冲动型犯罪及情绪型犯罪占有大部分比例,主要表现为聚众斗殴等暴力案件。尽管未成年人犯罪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共性,但通常是由不同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造成的。我们不仅要看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共性,还应该制定因人而异的矫正方案,实现个性化管理。

(二)承担未成年矫正对象的认知训练

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不具备较强的恶性,他们往往感情用事,在缺乏法律常识的背景下开展犯罪活动。调查发现,大部分未成年矫正对象对自身的犯罪行为没有实质性的了解,他们无法深刻地体会到犯罪事件带来的危害及后果。因此,社工应该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树立法律意识,对未成年矫正对象开展法律教育,引导未成年矫正对象深刻反省过去犯下的错误,并在未来的生活中积极改正。

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三观仍处在发展阶段。社工可以通过模拟训练场景等方式改变未成年矫正对象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社交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规范未成人的行为,帮助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三)组织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小组活动

社区矫正的目的在于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重新认识自我,快速回归到社会中。因此,如何开展针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矫正活动,是社工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小组活动作为一种沟通性较强的集体活动,能够在小组成员中形成互相学习、借鉴的风气。因此,社工可以借助小组活动向未成年矫正对象传达积极的行为观念,培养未成年矫正对象的良好习惯。

未成年人在未成年群体中具有较强的心里归属感和群体认同感。在社区矫正过程中,未成年矫正对象的行为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他们不能正常地与同学、朋友沟通、交流。久而久之,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心理状态就会产生不良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与人沟通出现障碍。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社工可以引导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一定的人际交往活动,鼓励未成年矫正对象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除此以外,社工还可以组织野营等户外活动,培养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构建正常的人际关系。

二、社工在未成年社区矫正中的角色身份定位

(一)独立的司法辅助者

未成年矫正对象在进行社区矫正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风险评估。社工需要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主管恶性、社会危害性、再犯罪性以及人身危险性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社工应该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风险分级作出明确的判断,为今后制定矫正方案提供依据。

社工在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社区矫正过程中主要负责矫正方案的实施。社工在辅助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应该客观地评价社区矫正的实际效果。社工应该深入地思考未成年矫正对象在矫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地提供解决方案,不断提升社区矫正的质量与水平。

(二)专业服务提供者

在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社区矫正的过程中,社工提供的中间服务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社工作为未成年矫正对象的主要负责人,应该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坚持矫正个性化原则,为不同类型的未成年矫正对象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开展科学合理的认知训练活动以及行为治疗活动。在矫正的过程中,社工还应该组织一定的集体活动,保证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社会性。社工应该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服务水平,明确自身的职责,时刻保持良好的社工形象,提升未成年社区矫正的工作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社会工作者是青年社会改造过程中的关键人物,能够帮助未成年人早日回复社会功能。社工应该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服务水平,加强对其人格的改造以及潜能的开发,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回归到正常生活中,不与社会脱节。明确自身的职责,时刻保持良好的社工形象,提升未成年社区矫正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慧文. 个案工作介入社区矫正青少年就业困境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9.

[2]赵靓.未成年人犯罪社会治理论要——以司法社工介入为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19(14):112-113.

[3]高佳怡. 结构式家庭疗法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的个案介入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9.

作者简介:

夏珉(1989—),女,江苏省扬州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mpa在读,研究方向 :未成年的社会救助。

猜你喜欢

社区矫正未成年人社工
A Social Crisis
西北地区社区矫正现状调查与模式研究
罪犯社会适应性心理辅导之展望
论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
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
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