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 生态 效益

2020-05-20龙抗病

老区建设 2020年7期
关键词:桑园蚕桑王家

3月21日,天氣刚刚放晴,永新县石桥镇的“十里蚕桑绿廊工程”基地上,人们在施肥、除草和套种作物,一片繁忙。

疫情阻挡不了村民致富的愿望,停止不了乡村振兴铿锵有力的步伐。该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不忘抢晴及时抓紧管理桑园和抢种适时作物。

为有力巩固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该镇坚守初心使命,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采取“三向三要”措施,努力寻找一条具有石桥镇发展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向荒洲要产业——荒洲也能变绿洲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该镇牢牢抓住乡村振兴这个“牛鼻子”,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一带一廊一谷一园”现代农业战略部署,针对沿曲、长溪等村有着丰富河滩沙洲的资源条件,坚持区域发展、集中连片原则,制定并实施“十里蚕桑绿廊工程”。

该工程西起沿曲村的虎山村小组洞牙口,东至一山、江背村,沿禾水河畔发展,全长6.1公里,分三期实施推进。一期工程为“三洲一村”,二期三期工程以片区发展为模式:二期工程为石桥片区、三期工程为夏阳片区。

去年,该镇重点实施了以“虎山洲、杜家洲、老鸦洲、王家蚕桑特色村”为重点的“农文旅”相结合的“三洲一村”工程。以沿曲村王家蚕桑特色村小组为中心,依托现有桑园,沿着禾水河畔,开发了“虎山、杜家、老鸦”等3个洲,涉及虎山、杜家、刘家、王家、谭家、下曲塘、长溪夏塘等13个村小组、1600余农户、91户贫困户,规划面积700余亩,修通连接“三洲桑园基地”机耕道1.5公里。并在县蚕桑院士工作站指导下,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桑苗、统一栽种、统一管护“四统”模式,在原有桑园面积1200亩的基础上,又栽种新桑面积568亩,完成了定杆、施肥等抚育工作,各项生产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提升,一个科学规划的现代化桑园日趋形成。昔日的“荒洲”逐步变成“绿洲”,由产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贫困户每年可以获得2000元左右的分红。

向“脏乱差”要生态——旧貌也能变新颜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是农村文明的直观体现,也是做好“农文旅”文章的有价资源,更是产生经济效益的不竭之源。该镇着力做实做细乡村“整治”文章,向“脏乱差”要生态要效益,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四精”工程,试图打造一批田园乡村、文化古村和休闲旅游乡村。

王家村小组是该镇沿曲村8个村小组之一,位于沿曲村东北边禾水河畔、石桥镇“十里蚕桑绿廊工程”的中段,北邻禾水河,与高桥楼镇溶江村隔河相望,是个典型的河滩沙洲村。村庄不大,但村内树种繁多、交相辉映,樟树直径尺余以上有120多棵,200年以上有10余棵,树林面积达10亩。可是,虽有良好生态,但村庄并不优美,村庄内杂乱无章,是一个典型的“脏乱差”村小组。针对这个现状,该镇结合蚕桑产业带布局,全力按照生态特色村点对其进行整治。通过环境整治和农桑文化建设,一个融“生态养殖、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已经形成,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务工。

向生态要效益——生态也能变产业

3月21日星期六,天气转好,该镇樟枧古村的生态古树群就迎来了一批本县的游客在观赏古银杏树和古樟、古柏树。游客们相互拍照留影,并在村口的小商店里一次就购买了80多元的饮料和食品。“这是疫情发生以来,今年做的第一笔‘大生意。”店主笑得合不拢嘴。日前,疫情风险等级持续下降,形势积极向好,该镇复工复产、生活秩序全面复苏。

近年来,为促进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该镇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地生态资源,以著名的碧波崖风景区为依托,相继打造了古村游、生态景区游和特色生态产业游,凝聚了人气和商气。目前,该镇又在打造位于“十里蚕桑绿廊工程”中段的王家蚕桑特色村点,该村点将充分发挥生态优势,配置果桑采摘、种桑养蚕体验和桑蚕绿色食品品鉴等休闲娱乐项目,做好乡村生态旅游文章,构建形成融“生态观光、养殖销售、采摘品尝”于一体的“农文旅”乡村游布局,努力将其良好的自然生态转换成经济效益好的生态产业。

作者简介:龙抗病,永新县石桥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李志敏

猜你喜欢

桑园蚕桑王家
七里坝桑园
My Favorite Photo
王家新的诗
蚕桑小镇规划设计作品
对现代农业形势下蚕桑产业发展的探讨
单子伊 王家璇 潘铭泽
家乡的桑园
简析新时期机械化蚕桑养殖技术的应用
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