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装备修理鉴定及质量监督对策

2020-05-19杨建强杜高飞葛玉银陈正涵

中国军转民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修组件装备

杨建强 杜高飞 葛玉银 陈正涵

1 概述

装备修理是为使装备恢复规定的性能所进行的技术活动,它是保证装备战备完好率、提高装备保障能力的主要途径。根据修理周期、修理范围和技术标准不同,一般又分为小修、中修、大修。其中小修和部分中修由部队修理分队实施,大修和部分复杂装备的中修由修理厂实施,少量技术含量高、修理厂不具备承修能力的装备大修由原制造厂实施。另外还有改进性维修、特修、现地维修等。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规定了军事代表对武器装备的维修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实施监督,目前军事代表介入的主要是修理厂的装备大修和中修质量监督工作。

2 修理流程

大中修流程通常为:装备进厂交接、整机鉴定、整机分解、部组件鉴定、部组件分解、零部件鉴定、零部件修理装配、测试检验、部组件装配、调试检验、总装调试、整机检验试验、油漆喷涂、出厂检查、交付部队。

中修和大修的区别在于修理的范围和深度,即上述流程中的整机及部组件的分解程度、需要修理装配的零部件范围有区别,这在装备的大修和中修的维修任务分配表中会具体体现。军事代表一般对修竣后的关重件和整机开展军检验收,对修理全过程实施质量监督。

3 修理鉴定的含义

从流程中可以看到,整机、部组件、零部件修理前均实施了鉴定,本文称之为修理鉴定。这里的修理鉴定和通常说的产品鉴定有类似的地方,即对待修装备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确认。手段为仪器测量、人工观察、第三方检测等。修理鉴定的范围视装备的复杂程度定,一般包括整机、部组件、零部件等,鉴定的时机为待鉴定对象修理或拆装前。修理鉴定有些文献称之为勘验,有些修理厂称之为鉴别。对于整机的鉴定,一般是在送修单位将装备送修入厂交接后开展。对于部组件和零部件的鉴定,是在上一级装配系统拆检后,完成必要的清洗后开展。

4 修理鉴定的目的

(1)确认装备状态。待修的装备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出现了各种磨损和故障。通过鉴定可以核实装备的状态,排查已产生的故障,确认磨损的程度。对于整机,不仅可以记录故障情况和磨损情况,还可以对待修装备和原定型图纸的一致性进行核查,因为部队使用时也存在着自行改装的情况,同时可以清查装备的组成及备附件等是否完整齐套。这项工作可以结合入厂交接开展,以确保送修单位和承修单位对待修装备状态共同確认无误,利于双方对维修工作量、维修周期以及相关费用的估算达成一致;还有部分专业装备如防化装备的修理,还要求鉴定记录表在装备修竣验收后要交予送修单位。

(2)进行质量分级。通过鉴定,对待修装备特别是零部件,进行质量分级:堪用品、待修品、废品。对于堪用品的判定,需要结合使用履历,判断剩余的寿命是否能满足整机维修后质保期的要求。对于待修品,通过鉴定可以确定哪方面需要维修,例如是零件尺寸磨损超差,还是表面处理工艺需要重做等;对于严重故障和超差无法修复以及没有任何维修价值的待修装备,可直接判定为废品。这里需要指出,堪用品和待修品的区别分级判定,需要根据零部件具体的指标测量结果和对整机使用的满足情况来考虑;待修品和废品之间的区别分级判定,需要同时结合承修单位的维修能力以及维修的经济性来考虑。

(3)制定修理方案。通过鉴定可以排查装备故障,确认装备状态,然后进行质量分级,这些工作为实施修理提供了必要条件。依据鉴定结果,根据装备图样和技术文件,结合承修单位的修理条件,即可以编制修理方案。比如对于中修,在修理技术规程规定的修理范围和修理深度内,修理方案可以针对排查定位到的故障或磨损部组件详细展开,提出修理工艺和修理技术要求;对于大修,虽然要对装备进行全面拆解和整修,但修理方案对于故障部组件可以重点关注,后续修理完成后要重点进行检验或验证。修理方案中对于堪用品,要制定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对于待修品,要制定修复工艺;对于废品,要列出换件清单。

5 修理鉴定的实施

(1)标准依据。修理鉴定实质上是修理前的技术状态审核。技术状态审核是指为确定技术状态项与其技术状态文件的一致程度而进行的检查,包括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送修的装备是定型/鉴定后的批产装备,因此修理鉴定一般只需进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也可视情开展功能技术状态审核。这里修理鉴定的技术状态项就是指修理前的待鉴定对象(整机、部组件、零部件等),技术状态文件就是鉴定的标准依据,比如定型/鉴定图样、研制总要求、技术协议、产品规范、修理规范、接口协议、相关国军标等。从实践上看,同一种送修装备的往往存在多种技术状态。有使用部队自行升级改装的,而且不同部队对同一型装备的升级改装五花八门,也有经过装备主管部门批准历经多次技术状态更改或优化改造程序的。这就需要在修理鉴定前,搞清楚具体送修装备对应的技术状态基线。根据目前的规定,装备主管部门认定有效的技术状态文件才能作为修理鉴定的标准依据。

(2)资源配备。类似于产品鉴定,修理鉴定需要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和检验检测资源。比如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对待修装备的技术原理、工艺构造、战技指标非常了解,还要对故障模式的寻找、零部组件磨损程度的判别、质量等级的判定分类非常精通;质量检测人员,要对送修装备的鉴定标准依据非常清楚,对相关的检验检测方法了然于心,而且能熟练运用相应的检测仪器和工具;检验检测设备,要能测量出技术状态文件中规定的装备主要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参数,或者和战技指标等效的实验室测量指标参数。如果承修方缺少部分专业资源,可将该部分鉴定工作外包,或者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鉴定。

(3)组织流程。在标准依据明确、资源配备充足的前提下,即可开展修理鉴定工作。具体可分为查阅相关送修文件、实施检验检测、做出鉴定结论三个阶段。相关送修文件,是指装备履历书、送修凭证、入厂交接书等文件资料,通过查阅这些文件,可对装备的使用时间和频次情况、部队反馈的问题故障、入厂交接时确认的装备状况等做一详细的了解,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可依此大体判断下一步检验检测的重点;实施检验检测时,可采取外观观察、静态测量、通电检测、动态跑车等方法手段,这里需要说明,和产品鉴定不同,修理鉴定的主要目的是排查装备的故障状况及磨损程度,如果一部分指标参数的检测结果加上技术人员的评估判断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并且可以依此进行准确的故障定位和质量分级,则其他参数的检测可视情简化。另外,由于待修装备已经是故障状态,在没有充分评估判断清楚的情况下,如果轻易通电开机或动态跑车,可能会造成二次损坏。鉴定结论包括参数测量结果、故障定位、质量分级等内容,需要鉴定组成员签字确认。

6 质量监督中应注意的问题

(1)鉴定的有效性。修理鉴定是确认待修装备的状态,该环节属于修理实施的前提,则在质量监督过程中需要格外重视该环节的有效性。首先是鉴定依据的有效性,是否存在定型图样与技术文件有更改,而承修单位存档的文件是旧版本的情况,因此在修理鉴定工作实施前,需督促承修单位对待修装备本身的批次年份与所用图样与技术文件是否对应进行梳理核查。其次是鉴定程序的有效性,有部分专业装备如陆用船艇的大中修管理办法规定要求送修单位也参加拆检工作,共同鉴定主要零部件的技术状况。再者是鉴定结论的有效性,对于一般零部件的鉴定,军事代表可以只抽查承修单位的鉴定记录,但对于整机和关重件的鉴定,则需要亲自参与鉴定过程并在鉴定结论上签署意见,以说明该鉴定结论已得到质量监督方的认可。

(2)鉴定的准确性。修理鉴定人员是否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任职要求是否符合、鉴定所用设备仪器是否完好齐全、鉴定方法是否合理、鉴定项目是否充分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修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军事代表可以在上级修理计划下达后、裝备入厂前,监督承修单位参照GJB1710A开展修理条件检查。如果承修单位修理条件有不完善的地方,应督促承修单位及时和待修装备的原制造厂家沟通或是请资源更充分的承修单位协作,无论是技术人员培训、检测设备补充、技术资料完善,或是部分工作外包,都需要及时识别修理鉴定风险,策划应对措施,以避免鉴定不准确的后果。

(3)鉴定的规范性。修理鉴定是整个修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为增强规范性,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角度,应作为关键工序进行控制。军事代表应督促承修单位在修理工艺或者企业标准中制定专门的鉴定作业指导书或者鉴定规范,明确修理鉴定的依据、范围、时机、流程、方法;明确修理鉴定组织和参与部门,不能仅只是修理部门单独完成,还应包括技术部门和质量部门以及军事代表;明确成立鉴定小组或委员会,对鉴定结论负责,特别是对于视情维修的部件,需要谨慎地出具鉴定意见;明确并细化修理鉴定结论中质量分级的标准和判别方法,确保质量分级结果准确无争议;明确鉴定开展过程记录的要求,确保修理完成后,能根据过程记录完整追溯修理鉴定工作的相关要素。

7 结论

装备修理相当于故障装备的手术治疗,修理鉴定则相当于手术前的诊断检查。唯有经过准确的诊断检查,才能对症下药,制定治疗方案。军事代表实施装备修理质量监督过程中,这一环节不可忽视,需要督促承修单位扎实有效规范开展。

参考文献:

[1] 周进.浅析装备维修企业质量工作[J].船舶标准化工程师,2019(4):27-29.

[2] 李小龙.基于装备大修过程的大修与生产特点对比浅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1(8):144-145,171.

[3] TBB 423-2009 xxx型雷达中修技术规程[S].总装备部,2009.

(第一作者简介:杨建强,陆军装备部驻武汉地区军事代表局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大修组件装备
港警新装备
创建Vue组件npm包实战分析
光伏组件热斑对发电性能的影响
智能机械臂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总目次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嵌入式组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西藏文物 迎来大修时段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