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顶尖科学家眼里的星辰大海

2020-05-19杜康王默玲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0年5期
关键词:塞门外星光合作用

杜康 王默玲

人工智能(AI)怎么与生物联系到一起?未来癌症的攻克方向有哪些?人工光合作用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吗?外星生命真的存在吗?

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最强大脑”们——近70位诺贝尔奖、图灵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菲尔兹奖得主汇聚一堂,讨论了这些关乎人类命运的话题。

AI与生命的连接之问

“我一直很好奇,怎么让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连接在一起?比如把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编程,或者把生物学的东西变得智能?”2018年菲尔兹奖得主考切尔·比尔卡尔提出了一个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生物和人工智能有很多相似之处。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生物,都在学习中进化。人工智能学习希望用更多的计算数据、更好的计算模型,通过反馈让错误率快速下降,比如使图像的识别率越来越高。

与此类似,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则提出,“生物的DNA通过蛋白质感知真实世界,如果蛋白质有用,就可以更多地复制;否则就可以去除。”

2010年图灵奖得主莱斯利·瓦利安特认为,“某种意义上,人工智能的算法、函数,相当于基因的表达。”迈克尔·莱维特则表示,“很多人工智能算法或者深度学习模型,其实是神经元的一个简单模拟。”

除了结构上某种程度的相似性,人工智能已被用于改进实际的研究,如减缓耐药性的出现。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亚利耶·瓦谢尔介绍,以艾滋病药物为例,目前几乎所有的药物都面临越来越快出现的耐药性问题。亚利耶·瓦谢尔利用机器学习,对药物作用进行分子动力模拟,并对致病体的生命活性进行预测和计算,“未来30年,计算机将有能力给我们的研究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

“我不知道怎么样能够将推理和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连接在一起。我觉得重新设计深度学习先要从推理开始。”1998年菲尔兹奖得主蒂莫西·高尔斯说。

“人工智能的判断已经出现了人类没有办法理解的情况,这会不断发展下去吗?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迈克尔·莱维特对人工智能中存在的“黑匣子”提出疑问。

“怎么样能够让机器学习变得多元化?通过随机参数,还是其他从根本上完全不同的方式?”仿照生物进化中的“多元性”,迈克尔·莱维特还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多元性”问题。

未来攻克癌症的方向

氧气,这一至关重要却又极易被人忽略的存在,也是“最强大脑”们眼里的焦点所在。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格雷戈·塞门萨和威廉·凯林发现的“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的原理”,为癌症、贫血、心血管疾病等开辟了新的临床治疗途径。

格雷戈·塞门萨表示,就像人在缺氧时会拼命找到氧气充足的地方透口气一样,癌细胞也是在人体组织内不断“游走”,寻找氧气最为充足的地方“驻扎”,“像肺部、骨头、肝脏等处的氧气就相对比较充足,所以癌细胞也更容易扩散到这些部位。”塞门萨和凯林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癌细胞扩散的规律。

塞门萨和凯林发现,在癌症晚期,癌细胞被暴露在极度低氧的环境之中,这就导致癌细胞产生了缺氧诱导因子(HIF),而也正是它加速了癌细胞的转移与入侵,甚至进一步对化疗产生耐药性。

塞门萨介绍,目前他们团队的科研人员正在做动物试验,希望研究出在低氧状态就能杀死癌细胞的药物,“我对于癌症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这也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但前提是也需要因‘癌而异,我们希望每一位癌症患者能得到个性化的有效治疗。”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约翰·格登的关注领域,则是如何让细胞分化和基因表达维持稳定,“如果这种稳定状态被打破,就会出现健康问题,比如说癌症。未来我们觉得比较有希望的研究方向,就是希望可以找到能够降低基因和细胞经受不良影响的相应分子。”

人工光合作用能否解决气候问题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2011年沃尔夫农业奖获得者哈里斯·李文说。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海姆则指出,“地球人口过多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能不能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通过人工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呢?”这一在普通人看来有点天方夜谭的想法,2015年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杨培东却已为之奋斗了十多年。

据杨培东介绍,他的团队所构建的是一套由纳米线和细菌催化剂组成的独特系统。他指出,人工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能量储存在化学键当中,实现“碳中和”,从而吸收二氧化碳。

对二氧化碳进行转化后,甚至可以产生制造出更高级别的材料。“它作为一种中间物,可以成为汽车的燃料,可以制成可分解材料,甚至是药品。”杨培东指出,这几乎是一种全新系列的化学领域——它完全依靠光能,并且创造出的各种材料产品也仅仅依靠二氧化碳和光能,这是和传统材料理念完全不一样的逻辑和出发点。

“6年前人工光合作用中太阳能的转换效率只有0.4%,现在能够基本达到10%左右。可以想象一下,未来化学、能源、医药行业所需的能量都来自于可再生的阳光,而非完全依赖于传统的化学燃料,这样就能很好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杨培东表示,目前人工光合作用还停留在基础科学的阶段,“我希望看到新型能源能尽快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移,再从技术到产品的体现。”

到底有没有外星生命

关注过人类、人工智能和我们所处的地球,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到底有没有外星生命?

两位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迪迪埃·奎洛兹和米歇尔·马约尔都不否认外星生命的存在。1995年,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一起发现了第一颗围绕类日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飞马座51b,有人形容是他们“让我们在太阳系外看到地球的影子”。

迪迪埃·奎洛兹认为,对宇宙其他行星的观察,让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有了参考系。“现在有一些人希望能够倒推出生命出现之初地球的原始状态,我觉得这种做法有局限性,很多东西很难回到真正原点。但是我们可以研究观察上千个类似地球的行星。”

“系外行星发现后,关于生命的理论也在不断发展。这时候就不仅仅是地球的生命,而是宇宙的生命。随着地理、物理、生物、化学,甚至天文学的发展,到后来我们必定会得到一些关于生命的答案。”迪迪埃·奎洛兹说。

但迪迪埃·奎洛茲也表示,外星上面即使有生命,我们可能也观测不到。“我们能否真的找到别的星球上的生命,这是不确定的。除非某个星球跟地球一模一样,否则上面的生命形式可能跟地球非常不一样,也许就被我们错过了。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该观察什么,该关注什么。”

米歇尔·马约尔则提出了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整个宇宙当中,有数百亿数千亿颗星球,我们其实确定,很多星球都拥有让生命出现的合适条件。但我觉得,归根到底我们要思考,生命是宇宙演变中一定会出现的一部分吗?还是非常独特的情况?这听上去是哲学的问题,但是在我们看来是科学维度的问题。”

(水云间摘自《环球》2019年第23期)

猜你喜欢

塞门外星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研究动向
城轨车辆隔离塞门切除后的制动不缓解故障分析
外星许愿机 10
外星许愿机6
外星许愿机5 外星许愿机
外星许愿机(11)
用于地铁车辆转向架空气制动切除的截断塞门安装方式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例析净光合作用相关题型解题中的信息提取错误与矫正
爱上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