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三生”课堂 提升语文素养

2020-05-19傅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生语文课堂生活化

傅力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活动,教师需要本着顺其自然的心理,落实“生本化”“生活化”“生态化”的语文课堂。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如何抓住语文学科的本质,实现顺学而教目标”。所谓“顺学而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動中,顺应学生、学情以及学法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一、基于学生学情,打造生本课堂

何为生本?在生本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翁。孔子曾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的是学贵有疑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对知识点的学习,而且需要善于发问。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开始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才能够让学生获得真知。在不断地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逐步深入,最终获取的知识也日益增多。

以《大自然的文字》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提问:“大自然的文字到底有哪些?”然后让学生展开自主思考,明确答案:“北极星、石灰石……”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在课文中寻找信息,填写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表格。这样,学生在自由阅读过程中,通过信息的有效捕捉,顺利完成表格填写任务。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提出疑问,并且展开自主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互动,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则充当着引导者角色。在对话交流活动中,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把握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生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文本描绘的世界中翱翔。自主探究,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让课堂更具生命力。

二、紧扣生活实际,打造生活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强调的就是教育生活化。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

(一)补充生活画面,把握文本内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应的生活画面引入课堂,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生活化体验,为深入把握文本内涵,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三亚落日》这一课的教学中,针对文章中的“天海之蓝”“沙之亮软”等词语描绘的夕阳下落过程之美,一位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相关的视频和资料,让生活在内地平原的农村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海上落日的相关场景和画面,感受海上落日之美。在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及图片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入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看似与落日无关,能否删去呢?这一段的作用有哪些?”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开始随着多媒体画面展开想象,仿佛自己身处海边,正在亲眼观看海上落日,并且选择合适的背景拍照。此时,学生感悟到了文章第二自然段的存在意义,了解到背景创设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

(二)想象生活场景,把握文本情感

很多时候,教师难以用语言准确描绘出文本意境,而需要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因此,在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自主阅读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默读,走入作者的内心,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全面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把握文本中蕴藏的情感。

例如,在《卢沟桥烽火》这一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首先让学生围绕文章中描写战斗场面的段落反复默读,然后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出自己对日寇侵华的感受。在描写“七七事变”这一故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笔墨,突出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特征,同时渲染气氛,学生在默读文章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形成对文本中心思想的深刻感悟。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复默读文章关键语句,了解到词语运用之妙,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到作者融入文中的情感,实现情景交融。

三、开展平等对话,打造生态课堂

《美丽人生》这部意大利电影的最后一个情节,让我记忆犹新。影片中,身陷绝境的父亲在与世界、与他的孩子告别时,做了一个鬼脸。从这张滑稽的鬼脸中,可以感受到人情、人性以及人道主义。观看完影片之后,我意识到了:教育本身就应该带有灵气,带有生机,并且富有浪漫气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让教育回归自然,充满生活化气息,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让教育更具人情味,更符合人性特征,更具人道主义色彩。这样的课堂,堪称生态化、自然化的绿色课堂,同时也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亲和、温馨的课堂,才可以称之为生态和谐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师生之间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能够展开积极的互动,而学生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亲和的语文课堂需要充满爱心,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用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用爱心滋润学生。很多特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他们身上具有的亲和力,从而对课堂产生兴趣。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需要紧紧围绕文本展开,需要全面感悟作者融入其中的情感。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感悟文本内涵,与作者产生共鸣,把握文本情感。鉴于此,教师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把握,然后构建生态和谐化的课堂。

例如,在《石榴》这一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字词理解能力之前,全面分析了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针对“小喇叭”的教学,教师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入了图片对比法。对于学生而言,认知水平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关键。因而,要想让学生感受到石榴花盛开与小喇叭吹奏之间的神似特征,教师就需要设计独特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火红”一词,向学生展示了相关的诗句(如“似火山榴映小山”“火齐满枝烧夜月”),同时配备了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感悟文本内涵,增强阅读情感体验。在这种生态化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逐步深入学习,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生态语文课堂是绿色的,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特征和精神需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与精神建构特征。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情感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的言语训练,强调语言与精神的综合发展,实现同构共生,培养学生的良好精神品质。对此,在生态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顺学而教,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基于“学情”,明确目标,组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正如一位优秀教师所言:“语文教学”转变为“语文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语文教学朝着“道是无情却有情”境界迈进的过程。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积极构建“三生”课堂,让语文教育回归自然。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三生语文课堂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