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对高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5-19丁理星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肋间单孔胸腔镜

丁理星 夏 俊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且不伴有胸腔积液、肺不张等,临床诊断较为困难[1-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SPN诊断率逐年升高。胸腔镜手术为微创术式,可对肺结节进行精确诊断及快速有效治疗[3]。但传统多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需多个操作孔,易引发神经痛等不良反应,且不利于术后肺功能改善[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高龄SPN患者68例,探究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对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7月高龄SPN患者6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组,各34例。对照组女15例,男19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5.08±3.07)岁,手术部位:10例左上叶、5例左下叶、14例右上叶、5例右下叶,良性11例、恶性23例;观察组女14例,男20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4.51±3.29)岁,手术部位:9例左上叶、4例左下叶、15例右上叶、6例右下叶,良性9例、恶性25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均经X线胸片及CT检查确诊;未行术前放化疗等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承诺书。

1.2.2 排除标准 严重慢阻肺等其他肺部疾患;心、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给予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治疗。侧卧位,静脉复合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单肺通气。取第五肋间腋中线小切口(3 cm)为主操作孔,将切口保护套置入。行病灶楔形切除送快速病理,良性结束手术,恶性加做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毕留置胸腔闭式引流。

1.3.2 对照组 给予多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治疗。腋后线第8肋间做切口(1 cm)为观察孔,并根据病灶情况在余肋间做2~3个操作孔。其余操作同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一般指标。观察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 1.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指标比较(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2)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表3) 术后1个月观察组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表4) 术后1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时间/d 术后引流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4 137.26±12.58 69.36±11.95 2.68±0.57 519.47±48.36 8.46±1.18对照组 34 148.37±14.06 72.05±13.84 3.85±0.86 621.25±57.64 11.75±1.62 t值 3.434 0.858 6.612 7.888 9.57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 单位:L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 单位:L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aP<0.05。

组别 例数 FEV1 FVC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前 术后1个月观察组 34 2.03±0.19 1.81±0.15a 2.49±0.35 2.09±0.32a对照组 34 2.05±0.21 1.59±0.13a 2.52±0.37 1.68±0.26a t值 0.412 6.463 0.344 5.798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4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s)

月 t值 P值7.08 8.360 <0.05 6.35 4.439 <0.05 6 5

3 讨论

SPN有良恶性之分,1.1%~12%为恶性,且良性病灶未得到及时诊治亦可恶变,而影响预后[5-6]。故加强SPN早期诊治至关重要。

近年来,胸腔镜手术治疗SPN已达到很大程度推广。传统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采用2~4个操作孔,而在外科微创、快速康复的理念下,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应运而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中出血量、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术中出血主要由粘连淋巴结分离所致,熟练的操作及冷静的心态尤为重要[7]。初学者实施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难免有些不适应,但熟练掌握后,可取得与多孔手术同样的效果,不增加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肺部并发症。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视野与操作在同一层面,使操作更为流畅有关。

研究指出,胸腔镜手术术后疼痛主要由切口对肌肉神经损伤及胸腔引流管刺激胸膜所致[8]。多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需行辅助操作孔,且需撑开肋骨,易引起胸壁及肋间神经损伤,减轻术后疼痛,同时,观察孔多位于腋后线附近,肌肉层次较多,神经分布广泛,肋间隙较窄,更易出血,增加术后渗出,进而延长术后引流时间,增加引流量,也增加胸膜刺激所致的疼痛[9]。而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可有效避免胸壁及肋间神经损伤,且切口多位于腋中线附近,肌肉层次少,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及创面渗出,同时,利于患者咳嗽排痰,进而促进肺功能改善及,机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观察组FEV1、FVC、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治疗高龄SPN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减轻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治疗高龄SPN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减轻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肋间单孔胸腔镜
肋间神经前皮支联合肋间臂支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卵巢囊肿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