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徒手治疗联合运动疗法对慢性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0-05-19王红升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肩袖徒手肩关节

王红升

肩袖损伤是临床常见肩关节病变,发病率17%~41%,患者常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治疗慢性肩袖损伤常采用手术、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等方法,可较好的缓解疼痛,但患者的肩关节恢复缓慢。徒手治疗是应用中医按摩手法,以调节肩胛骨位置及结构,有效稳定肩关节,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2]。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慢性肩袖损伤患者应用徒手治疗联合运动疗法对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慢性肩袖损伤患者62例,根据盲抽法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61.58±5.32)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36±2.37)年。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61.83±5.47)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65±2.43)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接受治疗,且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对本研究审核。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肩袖损伤诊断标准[3];存在肩关节活动受限、肩袖部疼痛、肿胀者;有认知、书写、沟通能力者。排除标准:存在心脏、肝肾等严重器官衰竭者;存在精神系统疾病者;不能配合治疗或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针灸、电疗等物理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徒手治疗联合运动疗法,具体措施如下。①徒手治疗:使患者保持健侧卧位,在其患侧肩背部,由术者应用轻柔的滚法进行治疗,并依次拿捏冈上肌、肩部、上臂肌肉。②运动疗法:急性期指导患者屈肘握拳,待疼痛减轻后,可抬高患肢,由医护人员辅助行肩部钟摆运动放松,进行肩部被动活动;使患者保持平卧,一侧放置患肢,用力握拳,使肘关节尽量伸直;进行等张训练,以提高肌张力。在缓解期患者无疼痛感,可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被动运动,包括内收、上举、内旋及外展肩关节,谨防粘连;指导患者进行屈肘、背后抬手等训练;使患者站立并面向墙壁,患侧肘关节由健侧手托住,并沿墙面手指上爬,达到最高位置停留数秒后缓慢放下。康复期患者进行肩关节牵拉、抗阻训练,同时进行游泳、球类运动等活动,使患肢的精确度提高。两组均治疗3个月。

1.4 评价指标 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4],包括肌力(总分25分)、肢体活动度(总分4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20分)及疼痛(总分15分),分数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5]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10分为满分,得分越高表明越疼痛。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选取SPSS 18.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肌力、肢体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疼痛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31 6.26±1.30 3.12±1.09 10.305 <0.05观察组 31 6.21±1.25 2.20±0.38 17.089 <0.05 t值 0.154 4.438 P值 >0.05 <0.05

3 讨论

肩袖是人体重要结构,具有稳定及支持肩关节的功能,其作为正常性支点关节,可维持关节盂、肱骨头等,保持肩关节外展及旋转。因肩关节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关节囊松弛、薄弱,周边关节组织疏松,可维持正常肩关节广泛活动,但易因创伤、血供不足、肩部慢性撞击损伤等原因,影响肩关节稳定性,造成多次反复损伤,进而导致肩袖损伤,引起肩关节活动障碍,加重患者生理及心理负担[6-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肌力、肢体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疼痛评分均较高,疼痛评分较低,提示慢性肩袖损伤患者应用徒手治疗联合运动疗法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缓解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在于,徒手治疗基于传统推拿,通过拿捏法、滚法等手法,在患侧肩背部进行有节律的治疗,对肩肱节律、肩胛骨位置及结构进行调节,并平衡肩胛带肌肉,可促使局部肌肉放松,有效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利于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8]。同时结合运动疗法,在急性期、缓解期及康复期,通过肩部钟摆运动、等张训练、肩关节牵拉及抗阻等被动及主动运动,可促进肩袖神经功能自我调节,改善血液循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正性方向改善关节功能;同时可恢复肩袖周围神经末梢的血液供给,维持较好的微循环,以减少炎症渗出,有效降低肌腱萎缩、肌肉粘连等风险;另一方向,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可激活并强化深层肌肉力量,增强肩袖肌肌力,稳固关节囊韧带,并通过被动牵拉以固定肩关节,进而增强肩关节稳定性,提高肩关节功能,避免肩袖再次损伤[9-10]。此外,在康复运动过程中,肩袖与其他肩部肌群共同作用,可维持肱骨外展外旋,帮助患者适应正常肩关节的力学机制,早期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在慢性肩袖损伤患者应用徒手治疗联合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肩袖徒手肩关节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肩袖撕裂的效果分析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影响关节镜术后肩袖愈合因素研究进展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徒手攀岩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徒手“撕开”原子弹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