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协同构成

2020-05-19四川广元任文锦

现代企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协同课程

□ 四川广元 任文锦

凯瑟琳·邓恩(KatharineDunn)在2005年提出了“创业生态系统”一词,她认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已经形成了数十个项目组织和中心共同在校园内培养创业精神的“创业生态系统”。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不再是社会创业教育的唯一主体,而是需要企业、政府、校友、投资机构等多主体协同参与的一个生态系统工程。

一、社会创业教育内生态系统的协同

1.教育理念协同。从哈佛大学首开《社会部门中的创业》课程算起,社会创业教育已有近几十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创业教育在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国家获得了较快发展。在我国,最早是1997年清华大学在MBA项目中开设创新与创业方向课程,但目前,较多高校对社会创业教育鲜有关注。大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商业创业教育依然是重点,参加比赛、获奖数量、创办企业往往作为衡量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指标,“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激发和培育。”因此,高校应转变教育理念,将社会创业及商业创业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不仅培育受教育者的商业创业思维,更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担当感与跨学科综合素养,培养出能肩负起推动社会发展进步重要任务的新青年。

2.课程体系协同。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直接关系着社会创业教育的培养效果。对此,有必要将社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协同发展。首先,将社会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设置方面,要将培养学生社会使命感、责任担当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融入专业教育目标中。其次,课程体系设计协同专业特色。将社会创业教育嵌入相应专业课中,形成具有专业特色、多元体验、理实一体的社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再其次,师资建设与课程开发协同并进。师资力量是社会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主导力量,高校应根据自身专长,培养一支不仅有理论支撑更要有创业实践经验或者创业综合资源的师资队伍,结合社会创业实践,开发出适应本校或者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接受社会创业教育提供一手学习资源。

3.创业实践协同。社会创业教育的最理想目标,是能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进行社会创业,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统一。因此,高校在进行社会创业教育时应将创业实训演练、创业项目立项、创业比赛选拔与创业教育协同进行。目前,较多学生面临创意想法纸上谈兵、科研成果转换困难、创新项目无法落地等困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高校没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平台。因此,“高校需要在加强重点教育载体质量提升的同时,注重创业教育元素的多元建构。”在课程教学时,进行实训演练,对有创意的项目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立项,再通过参加比赛,让更多专家检验,真正实现“学中创、创中学”的教学目标。

二、 社会创业教育外生系统的协同

“社会创业教育兼具社会性和创业性等多重属性,旨在实施追求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并重的创业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不再是社会创业教育的唯一主体。构建学校为主导,企业、政府、校友、投资机构等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外部教育生态系统,对社会创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制度保障协同。在社会创业教育外部生态系统中,政府是最为重要的制度保障主体。高校开展社会创业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最好能为学生进行社会创业提供较好的出口。因此,政府应主动转变职能,在资金补贴、税费优惠、工商注册、小额免息贷款、法律援助等方面出台系列相关政策、法规。为有社会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权威、完善的配套政策服务,解除大学生社会创业的后顾之忧。政府应牵头,宣扬大学生社会创业的价值,打通各个部门之间的界限与隔阂。另外,“在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其他多个部门之间搭建起有效的沟通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创业氛围,最大限度降低大学生社会创业的成本。”

2.融资体系协同。社会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爱心事业。但真正要实现以商业的形式实现社会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最为困难的无非是资金来源问题。当前,创业资金来源较为单一,金融知识普遍缺乏,融资渠道难辨真假都是困扰大学生进行社会创业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高校创业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建立起财政资金、金融贷款、投资机构协同的融资体系。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大学生进行社会创业,并针对优质项目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财政资金支持。另外,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倾向大学生进行社会创业的优惠措施,同时规范并支持投资机构进入社会创业项目。多元化融资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解决政府、学校资金支持的压力,也给不同需求的社会创业项目提供了可选择性的融资渠道,更容易促使创意项目落地发展,实现商业和社会的双重价值。

3.创孵基地协同。经过理论学习、专业训练,再有制度保障、资金支持,优秀的社会创意项目就可以落“地”了。当前,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优质的场地设施条件,但就倾向或者专门针对社会创业项目有优惠措施的孵化基地还鲜有发现。对此,在建设主体方面,政府应与企业协同构建有倾向性的孵化基地。具体而言,“政府应在孵化基地的基础建设、条件认定、基地监管、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日常工作开展、官方媒体宣传等方面给予倾向性的政策指导。”另外,按创业性质进行项目分类入住,可以分为纯商业性、纯公益性和和介于商业和公益之间的社会创业,并优先激励社会创业优秀项目入住,健全社会创业生态圈的全方位发展。

三、社会创业教育内生与外生系统的协同

1.保障体系的内外协同。高校是社会创业教育的主导力量,除了在师资力量、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优质条件以外,针对有社会创业实践创意的学生出台特有的配套政策和财力支持,与外部生态系统中政府的相关政策协同衔接。在校内,院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以及各学院、系部团委办公室应联合制定社会创业的激励政策。同时鼓励创办社会创业型社团、定期举行社会创业沙龙活动和社会创意比赛,邀请社会创业实践较为成功的社会创业项目负责人、优秀校友进入校园与学生交流心得,分享创业经验并解疑答惑。通过社会创业成功案例的分享,激发学生社会创业激情,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2.课程体系的内外协同。高校作为知识密集型人才培育组织,在社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具有独特优势,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应当与创新创业大环境相互嵌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根据实践开发出较为实用的教材和课程。比如,2004年阿里巴巴成立的阿里学院,2006年成立的淘宝大学,就以网络课程的方式让与本公司相关联的网络创业者学习。截止目前,淘宝大学培训的学员已超百万,开创了企业创业教育的崭新模式。因此,高校应当看见企业在教育中的这种优势,并积极主动地寻求在课程开发方面有强项、有专长的企业联合开发适应社会创业教育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构建起“理念—课程—实践”三位一体的社会创业教育内外部协同的生态系统。

3.创投网站的内外协同。当前,数字化、信息化对社会创业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有学者还专门提出数字化社会创业一说,并认为:“数字社会创业具有社会问题对接智能化、社会问题响应实时化、社会价值可视化以及社会创业增长指数化等核心特征。”因此,高校应与时俱进,协同建设“社会创业教育”主题的数字化创投网站,实时传播与社会创业相关的各种资源,并直接与各类创业大赛、社会服务型社团、企业论坛、创新创业俱乐部、创投服务中心、校友会等网站无缝衔接。构建起多主体协同参与,无边界性、共享性的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社会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拓展,是促进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新要求,也是推动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减贫致富等复杂性社会问题重要力量。因此,需要将制度保障、课程体系、创业实践三角循环的高校内部生态系统与企业、政府、校友、投资机构等外部生态系统相结合起来;将社会问题意识、责任担当意识融入社会创业教育当中;将社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教育,让高校学生能将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当做新的创业机会,在社会使命驱动下成长为人人有社会问题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的新青年。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协同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