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智慧化城市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可行性建议

2020-05-18莫汉琳

价值工程 2020年11期
关键词:建设工作不足建议

莫汉琳

摘要:我国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多数城市中都拥有许多的人口。而对于这样的大城市怎样维持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能源保障方面的稳定,成为城市管理者需要解决和规划的问题。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规划不科学、认识不深刻、建构模式偏离核心等。而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势在必行,这样城市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才能够做出快速的反应,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城市人民生活的安全指数与幸福指数。

Abstract: The speed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getting faster and faster, and most cities have a large population. How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people's livelihoo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blic safety, urban services, and energy security in such a big city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city managers need to solve and plan.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ies in China, such as unscientific planning,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and devi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model from the core.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ies is imperative, so that the city can respond quickly in the face of some emergencies and improve the city's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safety index and happiness index of the city's people's lives.

關键词:智慧化城市;建设工作;不足;建议

Key words: smart city;construction work;shortcomings;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1-0013-02

0  引言

一个城市是否拥有完善扎实的智慧城市建设,对居住在这个城市中的人民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城市在医疗健康、环境保护、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建设是城市的重要软实力,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说:“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而在现代城市中,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严重,怎样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来建构智慧城市,成为我们急需要思考的问题。

1  我国智慧化城市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1 认识不深刻

智能化可以带给我们生活更多的便捷和便利,虽然智慧城市的建设也要依靠智能化,但是智慧城市不等于智能城市。任何智能都需要人为进行智慧的把控,这样才会让智能化应用的更加科学合理。相对智能化而言,“以人为本”才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点。随着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快,更多的人口涌入了城市中,造成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严重,为城市治理带来了更多的困扰和难题。而基于这种情况,如果构建智慧城市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对于实质性的组织、结构、格局不进行深度挖掘,那么民生的问题还是得不到真正的解决。如果智慧城市建设偏离了“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那么最终再完美的技术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能让人民真正受益,也不能解决人民生活中凸显的各种问题。还有一些城市没有运用到互联网和云计算,依然搬用过去的老旧模式和技术,而这些陈旧的思路对于构建智慧城市是比较笨拙和吃力的。我们不以各种信息技术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部内容,但是也不能排斥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有将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进行深度的智慧融合,这样才能解决城市治理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1.2 规划不科学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与智慧城市建设有关的专业性规划,有些城市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就开始切实行动起来。大多数城市在建设中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导致智慧城市的建设无法实现全面感知和融合运用,也无法使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有些城市的规划存在一厢情愿的问题,不注重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导致民众没有机会进行建言、参与、评估。而类似于此方面的缺失还有其他种种的问题,这些问题势必给智慧城市建设带来许多的缺憾,最终导致智慧城市的建设缺少成熟的智慧。

1.3 建构模式偏离核心

虽然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如火如荼,但是我国有些城市建构模式偏离核心。有些城市虽然每年都在增加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也在逐年增加、智慧产业链中的各种公司也不断涌现,但是在城市的发展和运转中却没有见到城市真正变得智慧起来。有的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关注社会的情况和人民的心意,没有去了解人民的普遍需求,导致智慧城市的建设投资虽然很大,但是起到的实际作用和效果却甚微。有的城市过度关注一些IT类技术的指标,把覆盖率、普及率、信息化率、自动化程度作为评价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而如果单纯以这些方面来衡量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劣,难免会偏离构建智慧城市的核心。忽略民众的反应和满意度,会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显得有些空洞和无意义。智慧城市的建设终究是以服务于民众为终极目标的,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城市智慧,那么有可能让智慧城市的建设事倍功半。

1.4 盲目模仿范本

每一坐城市都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虽然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地理历史和人文文化,但是决定每个城市发展的因素却千差万别。因此各个城市应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合宜的办法,抓住核心,循序渐进,切勿盲目跟风。如果胡乱模仿,势必导致浪费人力,浪费资源。有些城市认识不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实质,就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先了解城市自身的情况,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这样才不会扼杀城市的个性,也才能让智慧城市的建设深入不同城市的老百姓的心中。

2  尊重“以人为本”,保障人民最基本需求

建设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是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在日常的生活中,智慧城市表现在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水、电、煤等能源方面。在我国,人们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还停留在最浅显的表层。智慧城市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全方位的对城市中的各种系统和各类信息进行感知、分析、整合、处理,让各种系统实现互相连通,对于城市运转过程中的各种需求能够做出及时和智能化的回应,机智的应对城市中的种种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的最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建设智慧城市最核心的就是要“以人为本”,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而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就是指人类在呼吸、食物、住房、睡眠、水、衣服、舒适性等方面的需求,当最基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其他四个层次的需求更无从谈起。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一定要将对人类最基本需求的保障放在首位。智慧城市一定要有智慧应急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出超乎想象的力量,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其次,智慧城市也要在智慧医疗和智慧安防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因为在一些非常事件发生的时候,如何在非常时期保障人民群众的最基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的最基本需求是至观重要的。非常时期正是考验智慧城市的一枚试金石,有没有做足功课、存在哪些问题,在非常时期会完全暴露出来。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尊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人类在某种情形之下是一个共同体,只有将人类的需求保障好,城市的存在才有价值,或者说城市才能够存续下去。

3  因地制宜,坚持环保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各个城市一定要结合本地的个性和优势,让智慧城市更具特色。同时也要考虑城市本身的性质、特点,有效利用城市本身具备的功能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对于一些优秀的智慧城市建设范本,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优秀之处,但是切记不要照搬。因为每个城市的情况都不一样,因此要因地制宜,对城市进行差异性的定位。比如阿姆斯特丹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定位于:为民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同时提高城市的宜居指数和民众的幸福指数。阿姆斯特丹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节能减排细化到了每个家庭当中。对街道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改造,以此来缓解交通堵塞的问题。同时加大充电交通工具的使用量,使城市的空气更加的清新。一座城市的宜居指数在于城市的空气资源和水资源是否纯净和天然,只有生态环境没有被污染,人民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适宜的生存环境。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必然离不开环保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证基础的大环境能够得到保障时,再结合城市的特色进行因地制宜的建设,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以特色优势来补充本地的发展短板,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

4  加强技术支撑,培养专业性人才

智慧城市离不开智能化和信息技术,然而更需要人的智慧来巧妙精确地运用智能化和信息技术。因此要注重专业人才培养,不断积累大数据资源,完善科学技术水平,搭建数字化的平台,建设更加具有扎实功底的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和信息技术将城市的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進行合理化的改造,当社会中出现某些不可抗力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这些系统来洞察城市的全盘数据,真正实现从上到下快速化、真实化,为政府做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大数据资源和数字化平台让政府的决策更加的精准化、科学化。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要拥有有力的技术支撑,不断优化技术,着力于技术研发和应用实验,加强评估检测,建设高效、实用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合作,使技术创新的各个层面更加优化,提升智慧城市的技术软硬件环境。其次,通过智慧技术催生出新型的产业形态,在保全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提高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另外,也应注重人才的培养。技术支撑固然重要,但是前提也是要有专业的人才来进行操作和智力支持。而这些专业的人才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并且要具备见高识远的智慧,具备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在引进人才、项目支持、创新奖励方面也要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

5  信息系统跨界集成,化解信息孤岛

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的“信息孤岛”,而这些“信息孤岛”会使各个系统的资源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利用。资源分散的问题也困扰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如何进行系统分建、管理分治?如何解决城市中“信息孤岛”的问题?在这些方面政府不可能孤军奋战,而是需要专业机构的协助,以此来加速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实现系统跨界的集成与信息共享,让信息化的架构更加的标准规范,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其次要有效协调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资源整合与分工合作,避免各行其道、形成孤岛。

6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安全需求。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形成城市运行体征的分析结果,以此来支撑城市的精准管理、应急管理、决策优化和服务优化,实现城市的全面管理和资源的实时调配。

参考文献:

[1]丁金群.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7):11-13.

[2]孟凡军.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13):6-7.

[3]陈松良.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7(22):250-251.

猜你喜欢

建设工作不足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