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神谋划思政课方略,倾心助力立德树人伟业

2020-05-15天津市南开中学

天津教育·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南开思政中学

天津市南开中学

天津市南开中学由爱国教育家严修和张伯苓创办于1904年,迄今已有116年历史。116年来,南开中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桃李广植,培养了以杰出校友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者,培养了56位革命英烈,培养了以60余位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在2019年出版的《天津南开中学校友名录1904-2019》中清晰地记载着6万余名从南开中学走出的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1978年南开中学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重点中学,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进入新时代以来,南开中学更加坚定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工作的总要求,将传统公能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课堂知识传授与学生主动探索相结合,充分挖掘校内和校外各种资源,在思政课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注重融合。用心整合课程资源

在116年的办学历程中,南开中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得天独厚的思政课课程资源。学校重视文化建设,一直努力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与党和国家的奋斗史、发展史、光荣史相融合,引领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培养个人与国家紧密相连、荣辱与共的家国情怀。

(一)以周恩来南开中学故事为课程资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南开中学把“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作为教育主线,深入开展各种特色教育活动。

周恩来是天津南开中学最杰出的校友。1913年8月19日,周恩来考入南开中学,完整接受了四年中学教育。他在求学期间22门功课,门门优良;52篇课业作文,七万多字,字字珠玑。他曾写过作文《爱国必先合群论》。他的作文《诚能动物论》获全校作文比赛魁首。他倡议成立“敬业乐群会”,主编《敬业》杂志。他拜武术大师习武,加入南开新剧团粉墨登场。1917年6月26日,周恩来以89.72分的优异成绩在南开中学毕业。从入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毕业时与同学们约定“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青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奋斗足迹,呈现了一名年轻学子为实现强国梦所进行的探索跋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周恩来的校友身份,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的教育,对南开学生来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很强的感召力。

学校积极引导南开学子立志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在校园内形成弘扬南开公能精神的独特育人环境。在南开中学校园中央,矗立着1986年经中央审批敬立的周恩来总理全身铜像,学校至今保留着周恩来上学时的教室、宿舍、毕业证书。近年来,学校还建成周恩来中学时代纪念馆,复建周恩来所在年级毕业时捐建的纪念钟亭,绘制大型油画《周恩来视察母校南开中学》等,希望通过这些文化教育景观,使学生时刻感受到周恩来的榜样引领作用。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弘扬周恩来精神。每年3月5日,学校都要召开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暨表彰先进大会,评选优秀班集体并命名为“周恩来班”,这一活动已经坚持了40年。学校成立了“学习研究周恩来小组”,深度挖掘有关史料,先后编辑出版了《周恩来南开中学作文鉴评》《周恩来南开中学习作释评》《周恩来南开中学论说文集》《周恩来南开中学故事》等10本“恩来读本”,以更专业权威的方式研究周恩来青年时期的成长轨迹。

这些得天独厚的思政课资源和素材,让一代代南开学子逐步认识到,周恩来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和伟大人格,是南开精神的升华与实践,是当代南开精神的精髓。他们以青年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像青年周恩来那样,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立志修为、苦修学业、追求真理、增长才干。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南开精神文化为课程资源

爱国是南开中学教育的底色,也是南开中学教育的旗帜。正是在爱国大旗的导引下,一代又一代南开学子以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为己任,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奋力谱写爱国兴国的华彩篇章。

在校园里,矗立着南开中学英烈纪念碑,凸显着可歌可泣的南开精神。历经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直至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据不完全统计,南开中学校友中先后有56位英烈为中国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捐躯。

南开中学英烈纪念碑展示了南开中学培育英才的厚重历史和南开学子献身祖国的家国情怀,成为在校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祭扫和凭吊革命先烈的场所。这些南开英烈的事迹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

在南开园中,还有史料丰富的校史馆和详细介绍“校父”严修、第一任校长张伯苓、知名校友彭雪枫、梅贻琦、曹禺、叶笃正、吴阶平事迹的主题展室,保存完好的周恩来、温家宝两任共和国总理中学时住过的宿舍,矗立着南开被侵华日军轰炸的纪念雕塑等,这些场所已经开辟成南开中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不论是新生入学时的“入轨教育”,还是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节点教育,抑或是日常思政课小组探究,学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拥有南开精神的DNA。

(三)以切合學情的鲜活素材为课程资源

南开中学思政学科在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方面积极探索。教师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纪录片引入教学,用新闻、时政热点和最新的理论书籍充实教材。丰富的内容加之教师生动的解析,秉承“讲得好”“听得进”“入脑入心”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们理性思考,进而内化于心。在学校严格审查的基础上,思政学科先后开设了八门校本选修课。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世界纵横谈》已开设二十多年。

二、注重结合。着力优化课程样式

植根于百余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和育人理念,南开中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能课程体系。就思政课建设而言,学校努力挖掘各门课程和学校教育活动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并将之系统化、特色化,采取适当的教育形式作为载体,进行大思政课建设。南开中学长期坚持的特色思政课教育形式主要有时事演讲、义工制服务课程、南开公能讲坛等。

(一)时事演讲

在思政课上进行时事演讲是南开中学的传统。每周各年级各班都由3-4名学生组成小组,独立完成一次时事演讲。学生们从时事热点中结合课堂教学进度自主选题,查阅大量书籍、媒体资料,撰写演说词,制作演示文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在准备时事演讲期间,思政教师会给予适当点拨,纠正偏颇之处,与学生达成共识。坚持多年的时事演讲,教师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只有在有温度的时政热点中理解理论,在有深度的现实情境中运用理论,才能克服单纯的说教和宣传,让学生在真理中洞见时代的脉搏。

(二)义工制服务课程

南开中学从2001年开始实施义工制服务课程,要求学生利用周六日和寒暑假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运用,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带来的快乐和收获。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一套较为稳定、完整的中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课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学生义工志愿服务实践点多达300余个,产生了广泛且积极的社会影响。2017年学校获得“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称号。

(三)南开公能讲坛

自2010年起,南开中学开设“南开公能讲坛”,这是早期南开中学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到校演说的历史传统的延续,也是南开公能教育中完善大思政观的时代新发展。目前讲坛已成功举办一百余讲,主讲人包括各领域杰出人士。

名师大家将他们对新思想、新知识、新问题的研究和对人生的感悟带到校园,南开学子在与他们的面对面交流中,得以开阔思想、拓展兴趣、树立志向、坚定信念。南开公能讲坛成为南开中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的有力补充,成为学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载体。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南开的历史是精彩的序幕,南开的未来将是南开人成长的舞台。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让南开人不断深入思考再建南开文化、讲好南开故事的新方案。

执笔人:李轶张小虎

(责任编辑:左毓红)

猜你喜欢

南开思政中学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张伯苓去世时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我是爱南开的
诸暨市学勉中学
汪东波张智勇等人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