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

2020-05-15

经济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板桥农业农村

●李 蕊

作为世界上养育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在我国占据着基础而又重要的地位。据有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人口已近14亿,从事农业人口比例占据我国总人口约19%,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农业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

基于我国目前农业发展存在着社会、经济与生态等制约着农业发展的问题及按照新时代的要求,需要对农村进行经济、制度、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背景,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图1 1991—2017年 世界部分国家农业人口占本国人口总数比重

由图1可见,农业人口占比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成反比的关系,农业人口占比越高,则国家经济发展程度越低。

一、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农业经济管理是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策划、控制、协调,并对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农业经济管理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对于推动农村经济水平、农民收入提升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农业经济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学配置以及规划农业经济发展管理,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农业经济管理将制度控制和理论指导的有效结合,不仅指明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还为农村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依据。再次,良好的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使农业摆脱陈旧落后、单一的劳动方式。所以说,实施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有利于促使农村经济管理逐步朝着现代化,生产化方向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经济制度的不完善。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会不断随着实际的需要进行快速转变,相应的经济制度也需要跟随实际需要及时出台,但经济制度有时会落后于实际,出现与实际不相符的现象,有时还存在执行不力的现象,这些都会降低农业管理质量①。如:由于制度的缺陷,导致有些工作人员违反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操作,这其实在无形中大大降低了经济管理的效果及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技术创新水平低。我国从事农业人口比例远高于较发达国家,但是我国在农业创新技术和生产机械化水平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主要原因是我国对于农业创新技术研发投资的力度不够,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在2013—2018年期间,农副食品加工业科研经费投资额最高值出现在2018年,但也仅为308.6亿元,投资强度仅为0.46%。而发达国家,如:美国在90年代用于农业科技研究的经费就达到了600亿美元。中国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仅为43%,发达国家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

图2 2013—2018年,农副食品加工业科研经费

3.缺乏农业经济管理意识。国家相关政府部门一直在加大农业经济管理政策的推行力。但是,在基层却收效甚微,多数只是口号喊得响亮,然而在农业活动中的实际应用是有所欠缺的。在实践中,多数农民并未真正了解相关的农业经济管理政策,这也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政策在实际推行中,效果大打折扣。

4.专业管理人才缺乏。如今二、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对二、三产业的重视程度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农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另外由于人们意识观念的影响,对于系统学习农业的人也越来越少,这种情况致使从事农业的人才资源面临着进一步的紧缺局面。此外,还存在着农业管理人员素质不一、工作态度不够端正等问题,这些造成了农业经济管理难以满足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农业经济发展实例分析

1.昆明市小板桥街道。小板桥街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东南部,据说被列为中国农村十大市场之一,是云南省市场统计上报中央的直报点。小板桥300年来长盛不衰,这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交通及政府在农业经济方面管理的体制改革有关。

小板桥镇距昆明老城区仅8公里,坐落于滇东南公路干线上,道路四通八达。小板桥街初期的交易品主要是农产品,如:蔬菜、粮油、蚕丝、农具、牲畜、木材、竹子和栗炭等,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多了经营品种。

小板桥经历过风风雨雨,从抗日战争开始至民国末年,国民经济日趋困难,物资紧缺,通货膨胀,粮价节节上涨,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小板桥街子的集市贸易十分萧条。到1962年中央纠正了“一平二调”之风,农业生产立即有了成效。进入1966年至1976年“十年内乱”期间,在极左的政策冲击下,工农业产品骤然减产。长途贩运农副产品被视为投机倒把,而强行取缔没收,于是刚兴旺起来的集市,很快便萧条了。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个体商业户已有很大发展,小板桥附近公路两旁迅猛增长了很多私营饮食、土杂、修理服务等行业的个体户,每逢赶街天生意更是兴隆。进入新世纪以后,为适应欣欣向荣的市场发展壮大需要,官渡区政府和小板桥街道办事处不断拿出措施办法。如:自2003年来,小板桥街天市场划归社区管理后,把市场逐渐扩大到了羊甫、小板桥、鸣泉3个社区。社区经营品种上,按模块划块经营,有羊汤锅一条街、土杂农产品一条街、花鸟一条街等。2004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54万元,同比增长30%,上划中央收入945万元,上划省级77万元,完成了财政税收任务,有3家企业被列入2004年区级纳税先进企业,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均纯收入达5477元,同比增长2.5%。根据《官渡区税费改革方案》要求,取消了统筹费、屠宰税和土地承包金,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2004年度乡镇企业各项指标全面完成,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的经济管理措施改革。

2.山东淄博。山东淄博的农业特色鲜明,已初步建立起城郊型农业的框架。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8%。桓台县是中国北方第一个“双千县”(亩产千公斤粮食,每亩收入千元)。高青、沂源分别进入全国棉花、果品生产“百强县”行列。

2019年11月1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淄博市委农办、淄博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工作情况,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工作专班的牵头部门发布了全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工作的推进情况。“淄博市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洪涛和副市长王可杰为组长的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专班,抽调专人组建专班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淄博市农村农业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孙鸿彬介绍,按照《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专班工作规则》,专班建立了例会制度和定期汇报制度;同时建立工作联系点制度,产业振兴专班组长指导扶贫工作联系村2个、乡村振兴联系村2个、26个部门帮扶乡村振兴联系村52个。淄博市也不断推动高端人才进乡村,全市已先后引进高端人才31人,建成院士工作站8家,禾丰种业、思远农业等一批智慧农业项目实现高质量发展。

淄博市启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首批建设小麦、玉米、果树、经济作物等4个创新团队,安排专项资金240万元,聘请首席专家4名、岗位专家12名,设立综合试验站12个;年内建设5家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已开展的服务乡村振兴培训项目共51项,培训各类乡土人才6727人;组建了30个科技扶贫服务队,实现了474个扶贫工作重点村科技指导人员有效覆盖。现在,全市农村基本实现小康。

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

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规划、经济、收入以及管理制度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几点。而经济又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与时俱进,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体制改革及创新,建立符合当地需要以及市场需求的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进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观念,深入理解农业经济管理新概念形式,促使农业经济结构逐步向现代农业适应性方向转变,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第二,应注重做好农产品的深入加工,为农业产品增值,凭借产品形态的转变不断开拓市场拓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此外,建立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引导,使农户深入了解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和要领,以能更好地发挥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2.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水平。我国目前对于农业技术的科研经费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技术创新可以使农业生产技术转变、使农产品产量有效增加,进而使农业经济整体得到较大的提升。针对技术创新,政府要增加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科研投资力度。每年都制定合理的农业技术方面的科研投资计划,积极引导地方具体管理部门进行落实。农业经营管理者应积极引入先进科技装备技术、改造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增强农机道路网、进行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的更新。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产量,进而可以提高农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

3.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意识。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张贴宣传幅、广播、电视、发放知识手册以及开展农业讲座等方式,来宣传教育来强化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对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的应用。农村基层组织以及集体应从根本上加强对管理意识的重视,科学管理和支配农业发展资金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率。为了能够促使农业经济管理更上一步台阶发展,有必要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和管理农业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此外,农民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中坚力量,从思想和行动上明确自身在农业生产中的责任和作用,更好地融入农业经济管理发展中。

4.加强高素质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严选农业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在上岗前要接受系统、专业的培训,着重从思想素质、专业技术、现代农业管理理念等方面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应加强对国家推行的农业经济方面的政策进行深入了解以及剖析,不断充实自己,从而更好地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再者,应积极主动地引入信息化农业技术专业人才,确保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五、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技术的革新、加强人们的农业经济管理意识和加强高素质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而使得农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板桥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松竹”图里话板桥
板桥河
板桥村扶贫精准在哪里?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