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样态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实效性研究

2020-05-15韩玉玲文学禹

经济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媒介思政

●韩玉玲 文学禹

全媒体时代,由于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和信息传播的便利化,一些不当言论、不良信息大量滋生并快速传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巨大挑战。同时,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交流平台。面对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任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探索全媒体样态下提升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进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一、提升媒介素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度

概括地说,媒介素养就是公众正确认识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或修养。疫情爆发,各大学校纷纷响应落实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这不仅是对老师们媒介素养的检验,同时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为配合学校教学督导,我们做了一项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7%以上学生希望老师使用智慧树、云班课、钉钉等教学平台线上授课,而不是简单地在QQ群布置作业。调查结果显示:信息素养高的老师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满意度高达91.7%,而信息素养低的老师只能寄希望于开学补课进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一)教师媒介素养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网络信息技术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同时各种媒介技术纷纷走入课堂、学习通、智慧树、云班课等技术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形式蜂拥而起。教学形式的转变呼唤老师们需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关注和能力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媒介素养已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为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教学资源的选取到教学管理的开展再到教学评价与反馈。在全媒体样态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这既是适应思政工作新环境发展的时代之需,也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现实之要。

(二)媒介素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00”后大学生具有的特点,更喜欢信息化教学方式。而媒介素养的提升为开展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以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例,网络媒介不仅可以拓宽实践场所,还可以创新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式。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将传统实践活动,即观看“我和我的祖国”图片展,围绕“我和我的祖国”写一段心得体会的形式升级为以观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网上展厅,将你的感受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注意凸显“我和我的祖国”这一主题。实践证明,借助全媒体构建的新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

此外,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可以通过关注同学们的社交媒体、捕捉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构建与同学们的线上交流平台,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进与同学们的沟通效度。

二、夯实教学内容,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度

思政教育的内容能否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决定着思政教育的生命力。在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对于教育内容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通过提升自身知识储备、重视凝聚合力等方式优化内容供给,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一)强基固本,优化内容供给

全媒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趋多元的价值观念与社会思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方面需要锤炼扎实的理论功底,提升教学的理论魅力,有效进行思想舆论引导、凝聚价值共识,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于主流意识的认同感。同时还要针对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和话语内容设置灵活多样的教学议题,优化内容供给,满足同学们的成长需求,更好地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

(二)凝聚合力,构筑多元格局

全媒体传播的多元化和娱乐化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同时由于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影响,而网络上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增加了思政教学的难度。再加上个人能力和精力均有限,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要善于凝聚合力。可以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参加学术论坛等方式加强交流合作。以集体备课为例,目前由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张程等老师牵头搭建的全国智慧思政平台,给全国思政课教师提供了资源分享和学习交流平台。此外,老师们还要重视本学院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网络集体备课,老师们可以将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社会热点予以讨论,将教学资源及时分享,从而使老师们在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中产生灵感、形成共识、升华认识。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

教学是艺术,教学也是科学。教学不是一个随意的、随机的行为,因此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学设计。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的主体、载体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使课程“走心”需要顺应时代变化,借助各种媒介技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语言、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同学们的参与度、教学实施的难度和教学效果的生成性等因素,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不仅有章有法还灵动不羁。

(一)教学语言的设计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不仅要内容好,还要“味道好”。思政课教师要用大学生喜欢听、容易懂,易于接受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理解水平,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这需要思政课教师对教学语言进行设计,学会讲“真话”“新话”和“情话”。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学会讲“真话”,通过把道理讲透,使课堂“走心”,从而使同学们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干;高校思政课教师还要聚焦时代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学会讲“新话”。用大学生熟悉的语言回应同学们的关切,拉近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譬如在全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深得同学们喜爱,老师们可以将同学们所熟悉的网络语言运用到教学当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娓娓动听”,从而赢得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师还要学会讲“情话”,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当前部分老师理念陈旧,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对教学内容的讲授仍然停留在说教和灌输的层面,由于受自身媒介素养的限制,教学过程局限于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不甚理想。根据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显示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概括得出视听结合知识的保留度比用耳朵听讲授的知识保留高;自己参与其中的比被动接受的知识保留度高。这给我们带来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设计教学活动还要设计学生活动并标明设计意图。二是要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使用。具体来讲教师需要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在环环相扣的设计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图1 学习金字塔理论图

(三)教学反思的设计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提高育人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反思并学会设计好反思。多媒体技术为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提供了便捷,譬如可以借助问卷星平台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同学们对于思政课教学的满意之处、不满意之处、提升建议等。老师们借助调查问卷可以便捷根据学生的满意之处总结得出可以复用的经验,同时还可以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其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将多媒体技术与思政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思政课育人方式,提升教学实效,从而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媒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