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基础护理教学中的运用体会

2020-05-15罗霰宇

经济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导向案例教学法

●罗霰宇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占据着至为重要的位置,其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作为目标,为社会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支持,创造了巨大的文化效益。当前高职教育链条存在薄弱点,人才培养的步伐受到制约。高职院校应该以教学方法变革为先导,依靠行动导向方法,建构高效课堂与创新课堂。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在上个世纪80年代,行动导向教学法被提出,得到了教育领域的普遍重视。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认为学习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二者担任着不同责任,教师需要安排行动计划,设定行动目标,学生需要适时提出问题,开展独立思考。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学,在依靠这一方法建构课程体系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案例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教学评价是最终环节,教师需要引入多元评价方法,按照既定标准开展综合性评价。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划定学习范围,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职业技能、职业方法等在情境之中得到体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就在于“行动”,其整合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实现了从做中学。教师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例开展探究,对具体项目进行分析,生成了协同配合的学习小组,方便学生开展互助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产生裨益作用,得到了学生的普遍青睐,非常适用于高职课堂。

表1 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序列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序列如表1所示: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开展课题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汲取新知,建构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体系。在学生初步建构知识框架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开展实践,阐释知识新意。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坚持行动导向,才能促进学生发展。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提出要求,教师需要合理分配自己与学生的学习任务,始终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宗旨。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一)知行合一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实现了知行合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立足学生本位,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丰富。教师需要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求知精神,引导学生在求索的海洋中乘风破浪。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机会,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在实践中收获真知。

(二)注重认知

教师要授人以渔,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能力。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节学生的负面情绪,使学生感染课程学习的愉悦感,体会专业学科的魅力。行动导向教学法围绕学生兴趣点开展学习活动,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兴趣作用下,学生将学习活动视为享受,主动担负了学习责任。

(三)能力本位

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建构课堂,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所有课题研究都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可以形成小组,在小组讨论之中碰撞智慧,记录和截取有效信息,形成完整的实验方案。通过具体操作,学生或学生小组需要证明实验假设是否准确,并就实验结果进行相互交流。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意见,打破权威桎梏,使学生敢于质疑,体现自己的学习个性。

三、在高职基础护理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

在高职基础护理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学生发展、教学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其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教学课堂,教师偏重理论灌输方法,采用理论讲解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背诵记忆,在考试过程中着重考察学生的记忆情况。学生处于被动位置,无法主动进入教学情境,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依靠行动导向教学法建构课堂,能够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方法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学开展更加顺利。其次,其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基础护理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需要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丰富自身的实践体验,提高护理能力与护理水平。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在于“行动”,其偏重实践活动,打破了教学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独立开展护理操作,为未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提前收获工作经验。最后,其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高职基础护理教学体系比较庞杂,其中囊括了大量的知识点,如专业护理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化抽象为具象,化复杂为简单,通过护理行动对学生开展了实践训练,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了学生应变能力。

四、在高职基础护理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路径

(一)合理选择项目

在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时,必须对项目进行合理选择,对项目进行优化设计。项目效果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精选项目,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助力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在项目选择设计时,高职院校需要把握学生的就业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勇气,吸引学生对项目的注意力。比如,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安全给药。安全给药涉及多个知识点,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满足病患需求,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开展学习项目,对于安全给药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或者形成科学的思维导图。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已有的知识框架中补充新知识、新观念等等,合理解决现实问题。

(二)创设工作情境

高职学生未来会走入工作岗位,成为专业的护理人才。为了使学生提前了解岗位,教师应该创设具体的工作情境,增强学生的自觉性。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紧密融合,催生了教育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作用,推进课程改革的步伐,提高基础护理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多媒体课件中创设具体的护理情境,让学生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判断,科学分析患者特点,并尝试与患者进行交流,形成有效的对话关系。比如,教师可以应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真实的护理场面,让学生主动进入工作情境之中,思考自己可能会遇到的护理问题,思索可行的应对举措。

(三)开展案例分析

在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案例分析必不可少,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需要为学生呈现案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案例。案例本身并没有标准答案,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答案。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以下案例:某女性患者,56岁,早晨起来后吃了3个油煎荷包蛋,在2个小时之后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在3小时候前来医院就诊,此时应当采取怎样的护理措施。这一现实案例对学生产生启发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经历。教师需要指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

(四)鼓励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方能实现学生发展,探究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思维发散的过程,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比如,在静脉注射时,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进针方法。教师可以将此作为探究性课题,让学生收集调研具体案例,把握不同病人的病情,分析血管对进针方法造成的影响,并探究合适的进针方式。通过课题探究,学生能够增强问题解析能力,在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架构桥梁,思索现实生活之中的基础护理问题,尝试应用有效方法解决问题。

(五)进行科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最终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开展合理评价,使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实现发展。评价是鞭策学生的工具,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朝着理想目标前进,因此教师应该开展科学评价,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作用下,教学评价也出现一些新变。传统评价方式并不适用,教师需要变革评价理念,改进评价方式。一方面,教师需要综合应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教师打分应该占总成绩的50%,学生互评分数应该占总成绩的30%,个人评价分数应该占总成绩的20%。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扩充评价指标,将项目研究成果、小组讨论成果、合作交流成果等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以此调动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

猜你喜欢

导向案例教学法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偏向”不是好导向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