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创建

2020-05-15唐长青

经济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体育教师

●唐长青

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最后一阶段,与其它室内理论课程教学方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在室外开展的高校体育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空间和组织优势,是高校教育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非常重要途径,在培养大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道德品质的树立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体育开展“立德树人”教学现状

在走访调查中,高校仍然存在“重技能轻体育”和“重文化轻体育”根深蒂固的旧思想观念,认为体育属于边缘学科,仅仅看作是休闲、娱乐身心活动,大家不怎么重视,体育教学课时数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次数,体育教师的数量与在校学生人数比例也达不到国家要求,缺乏学校的支持和师资力量,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打了折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对于教学任务只局限于完成教学内容、锻炼学生身体,教师根本不会深层次地挖掘体育教学常规、教学组织和各种项目中的德育教学内容,严重偏向竞技比赛及效果,德育内容可有可无。

二、新时代“立德树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事业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等教育各环节,贯穿高等教育等各领域,学科、教学、管理等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立德树人”作为我国高校学校教育根本任务,是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适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本质要求,标志着我国高校教育已经跨上一个全新的思想台阶。

(二)促进高校体育育德、育体相结合

“立德树人”要把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道德规范等为德育教学内容,深深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以德育为先来引导、感化和培养大学生,以育体为本来锻炼、强健和提升大学生,育德和育体相结合,且融为一体,高校体育教学不仅可以高效率完成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形成和养成终身体育体育锻炼习惯,还可以树立良好思想品德、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师政治思想水平

“立德树人”使高校加大对体育教师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提升的重视,坚持高校体育教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这一思想贯穿到整个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形成以德修身、以体炼身、以德育人、以德服众的体育教育环境,用“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按“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来衡量和评价教师,凭“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来考察和选拔优秀教师,以“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来监督和激励教师,形成全方位“立德树人”战略方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

三、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立德树人”,教师作用覆盖全过程

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认真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有计划参加师德师技等方面培训和交流。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具有德育教育内涵,如课前备课充分、按时上下课、讲解清楚简洁、动作示范标准规范、公平公正评价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等举措,都能为学生树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充满正能量的榜样作用,让大学生在体育课堂潜移默化受到教师的德育熏陶。高校体育教师要担当起教授学生运动技能、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又要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促进他们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使其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通过高校体育教学,在德育方面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明大德,热爱祖国和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守公德,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遵守规则,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严私德,英勇无畏,意志力强,学会感恩、乐于助人,学会谦让,有礼貌,学会宽容,学会审美、学会自省,增强集体意识,积极向上,善于沟通。

(三)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德育涵养

1.课堂常规蕴含德育内涵。体育中课堂常规有集合,考勤,师生问好,检查服装,使用、借还器材,解散等环节,需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遵守纪律,有礼貌,遵守规章制度,团结协作精神。

2.教学内容中各项所蕴含德育内涵。球类运动项目可分为集体运动项目和个人运动项目,集体运动有篮球、足球、排球和网球、乒乓球的团体赛等项目,个人运动有乒乓球、网球和羽毛球单打等项目,高校体育教学中教授这些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组织和纪律性,尊重规则,学会谦让、学会包容,养成勇敢机智品质,提高沟通和应变能力,集体项目还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乒乓球是我国国球,为国家争夺许多荣誉,女排精神在我们国家激励一代又一代人,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田径项目是人体基本活动动作的演化,比较贴近大家的日常生活,是各种体育活动的基础,参加学生的人数比较多,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跑、跳、投等内容。通过短跑可以培养遵守规则、勇于突破、增强自信心的能力;通过中长跑练习,培养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通过跨栏、撑杆跳高、投掷和障碍跑等项目练习,培养学生勇敢、无畏、果断、征服困难等良好品质;通过接力跑学习,能够培养团结互相、沟通合作、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健美操是大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项运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审美情操、吃苦耐劳和积极乐观的品质。体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主要有:徒手操、单双杠和支撑跳跃等。徒手操主要培养遵守纪律、集体合作的品质;单双杠主要培养顽强、勇敢、坚毅、敢于战胜困难等精神;支撑跳跃主要培养勇敢、自信心、果断、敢于挑战困难的积极进取等品质。在这些运动中有些动作练习需要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保护,使同学养成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品质和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武术、太极拳等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深受大学生喜爱,它们是经过我国5000年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沉淀和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瑰宝。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敢坚强、正气凛然、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3.教学组织方法中蕴含德育内涵。教学组织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充分发挥室外不受空间的限制,通过队列、讲解、示范,提醒认真听讲,实行组织纪律教育;探究、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勇往向前、集体主义精神;组织比赛、游戏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公平竞争,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4.教学评价中蕴含德育内涵。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体现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精神和学会包容、自省的优良品质。

(四)“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构建框架

为发挥高校体育课程育德和育体双重作用,在为大学生传授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真正把“立德树人”贯穿整个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做好学生明大德、严私德和守公德等思想品德要求,以此创建“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构建框架(如下图),使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创建更好落实并达到最佳效果。

?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体育教师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严以修身”先立德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