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审计管理与作业一体化研究

2020-05-15王端瑞侯本忠

经济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监督作业

●丁 勇 王端瑞 侯本忠

近年来,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演进,数字经济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经济命脉,将积极接纳新思想,融入新理念,应用新技术,发展新模式,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市场竞争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19年两会上提出“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公司发展战略,重点构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成为平台型、枢纽型和共享型企业。公司审计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需要更好地响应国家政策,支撑公司业务合规、风险防范和促进治理,全面护航公司战略。

一、审计管理与作业一体化新要求

(一)国家政策解读

近几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工作,对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审计监督提出新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党和国家政策要求下,需进一步明确审计工作新定位,改革构建审计管理新体制,坚持科技强审,创新审计方法,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

(二)公司战略解读

2019年公司“两会”做出全面推进“三型两网”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部署,同时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放管服”政策要求,通过合理放授权、转变总部职能和提升服务质效,促进企业内审职责提升和工作方法创新。为响应公司战略发展,公司内部审计也需转变审计理念,优化审计模式,利用新兴技术拓展审计范围和审计方法,构建融合的审计管理和作业体系。

图1 审计发展历程示意图

(三)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审计发展历程可归纳为四个阶段:一是传统审计阶段,主要以财务账项为基础进行审计,以确保企业财务记录真实准确为目标,对企业财务活动及经营活动查错纠弊;二是制度基础审计阶段。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出发点开展审计,合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并运行有效,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公允,揭示错误及舞弊等问题;三是风险导向审计阶段。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控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四是服务导向审计阶段。在开展审计监督工作,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深入分析企业运行中产生问题的根源,在风险导向审计目标的基础上,强调审计咨询的作用,服务于领导层决策,促进企业治理和发展。

新时期公司审计工作将从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和服务导向审计转型,需加强风险评估,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开展前瞻性评价和风险揭示,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将风险评估同企业经营管理控制、计划、策略结合起来,为董事会及管理层提供风险管理策略和内部控制方面的咨询服务。

二、公司审计工作现状分析

(一)审计作业现状

公司审计工作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审计作业模式和审计作业方法,基本覆盖了电网主营业务和产业、金融等业务。审计作业现状分析参见表1。

表1 审计作业现状分析

(二)审计管理现状

为了更好地支撑公司审计单位和审计内容的全覆盖,公司通过多年实践,逐步完善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审计管理工作体系(包括管理模式、组织机构、流程制度、人才队伍、工作考核、知识管理和成果应用七部分内容),能够满足公司审计工作“上审下”,全覆盖的基本要求。审计管理现状分析参见表2。

表2 审计管理现状分析

三、审计管理与作业框架

为了满足新形势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解决审计工作的问题,文章对审计管理与作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审计管理与作业一体化框架。

(一)审计管理与作业的关系

《资本论》提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映射到审计工作中,可知:一是审计作业是审计工作的生产力,包括审计人员、作业方式和审计对象三要素,而作业方式是划分审计发展阶段体现审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二是审计管理是审计工作的生产关系,包括管理理念、组织职责、工作流程、制度规范和考核评价。三是当审计管理体系适应审计作业方式时,其对审计作业的升级起到促进作用,当审计管理体系不适合审计作业方式时,其对审计作业的升级起到阻碍作用。所以,审计作业升级决定了审计管理变革,而审计管理提升则促进了审计作业的优化。

图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示意图

图3 审计管理与作业关系示意图

综上,结合审计管理与作业一体化研究目标与方向,得出四点论断:一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模式的出现,对审计作业方式进行升级将成为公司审计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是审计作业方式升级对公司审计管理水平提出新要求,并决定了新形势下审计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和方向;三是审计管理变革需推进审计理念、组织、流程、制度和考核的全方位转型,并反作用于审计作业升级保障;四是构建先进的审计管理与作业一体化工作体系,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高质量、全量化数据提供支撑。

(二)审计管理与作业一体化框架

审计管理与作业一体化框架是开展审计管理与作业一体化工作体系研究工作的基本框架,公司应构建“1372”的审计管理与作业一体化基本框架,即审计管理作业一体化体系:一个总体审计战略,即明确新形势下审计新定位和新职能;三个方面的作业升级,即实现审计作业范围全覆盖、审计作业模式创新和审计作业新方法应用;七个方面的管理提升,即新形势下对审计管理模式、组织机构、流程制度、知识管理、考核管理、人才队伍和成果应用的优化和完善;两个支撑,即新形势下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撑体系建设。各内容之间相互促进,互相作用,构建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共同推进审计管理与作业的深度融合。

图4 审计管理与作业一体化框架图

四、审计管理作业一体化体系

(一)审计战略

1.审计定位。新时期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审计工作定位的明确:首先,从与国家审计署的关系来看,新时期内部审计部门仍要继续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审计署对审计监督的新要求,适应审计体制改革的新变化,提高迎审迎检工作质量,迎接严监管环境挑战。其次,从与公司管理层的关系来看,新时期内部审计部门要转变其在公司中所处的角色,从传统审计单一的监督角色向新时期监督与咨询兼顾的角色转变,以公司经营发展重难点、风险控制点为着力点,确定审计重点内容,提高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经营状况的认知,发挥好服务公司决策的支撑作用。第三,从与公司业务部门的关系来看,新时期内部审计部门将结合各业务条线的工作特点及风险点,严控重点领域,规范经营行为,提出管理改善建议,促进公司业务提质提效。

2.审计职责。基于新时期审计工作定位的分析,公司审计的职责包括监督、评价、咨询职能,具体如下:(1)监督职能:公司审计部应做好审计监督的本职工作,独立客观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对公司财务收支、业务经营及经济责任等领域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范围监督。(2)评价职能:审计部门在开展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应对公司各业务线条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的合理性、效率性进行评价。(3)咨询职能:新时期内部审计部门应在监督和评价基础上,向管理层提供咨询服务,发现并预防错误和舞弊、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增加公司的价值,以帮助公司实现战略目标。

(二)审计作业升级

1.审计作业范围。公司内部审计应围绕新领域及新业务努力实现审计全覆盖,大力扩展审计作业范围,逐步实现审计单位全覆盖、审计内容全覆盖,努力做到全数据、跨领域审计,增加审计力度的深度及广度。

2.审计作业模式。为适应新形势下审计作业范围全覆盖的发展趋势,审计部门需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改进创新审计作业模式,实现从抽样审计向全量审计的转变和从单点离散到多点联动的转变,提高非现场审计工作的比重和持续审计的频率,积极响应党中央及政府对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助力公司发展。

3.审计作业方法。目前,审计作业方法可分为审计基本方法及审计技术方法。审计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制定审计计划、开展审计调查、编制审计报告、督促审计整改等;审计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查阅资料、现场勘验、实物监盘、观察询问、开展访谈、函证分析、分析性复核、过失制止、资料封存等。由于“大云物移智”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审计作业方法将结合大数据审计、人工智能审计和区块链审计等。

(三)审计管理提升

1.管理模式。在目前公司审计已建立由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向其负责并汇报工作的领导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层负责的管理体制,“上审下”为主的一体化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应进一步贯彻落实审计工作“一盘棋”的总体要求,加强审计工作统筹管理。另外,需进一步推动“一审多项”“一审多果”的管理机制,充分考虑项目审计对象、审计内容等因素,统筹进行审计计划制定,实现“审一家单位,出多份报告”,“审一项内容,出多个结果”的目标,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2.组织机构。针对新时期审计作业体系向非现场数据分析和持续性审计转变,对公司审计组织架构应进行优化和扩展,建立前、中、后台的审计柔性团队,配置审计资源,实现对非现场分析和持续性审计等作业模式的灵活、持续、动态支撑。后台团队主要承担技术支持职责;中台团队主要承担数据分析和审计技术研究;前台团队主要履行现场核查职责,在条件成熟时可组建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审计研究中心和数据分析中心等常设机构。

3.流程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统筹管理,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审计作业技术驱动和快速发展的特点,加快推进大数据背景下公司数字化审计工作机制研究成果的落地运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和优化现有审计制度流程体系,按照总体工作机制框架和四级制度流程体系,尽快明确目前尚缺失的审计管理和审计作业流程,形成管理制度,实现对审计管理和审计作业全方位的有效支撑。

图5 审计组织模式示意图

4.知识管理。审计知识是重要审计过程资产的提炼和留存,对审计知识的管理是审计业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资源共享数据库,包含:审计模型库、审计案例库、审计方案库、问题疑点库、制度法规库,以及统一的工作模板,并对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维护,才能有效地促进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信息的共享利用。

5.考核管理。在现有公司考核体系的框架下,应确立柔性组织的考核机制,以确保团队更好地履行其对审计作业和审计管理的支撑职责。考虑从数据分析和信息反馈、经验分享和培训、审计重点难点解决情况、审计模型设计和优化几个维度对柔性组织的工作进行考核,细化评价考核指标,并设置配套奖惩激励措施。

6.人才管理。目前公司处于技术发展的中期阶段,将更多的需要审计模型构建人员和审计数据分析人员,基于新技术发展下审计作业和管理模式的逐步变革,对审计人员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综合考虑公司需求并借鉴业内业外优秀公司人才培养方案,考虑从审计人才资源管理、审计资源共享中心构建、人才培训、审计专家组构建、人才交流和人才共建几方面着力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

7.成果管理。在现有审计成果应用模式的基础上,新时期应聚焦于审计成果价值的深入挖掘,充分融合新技术在数据分析、相关性分析、创新研究和趋势预测上的应用,积极推进审计报告和相关材料撰写质量的提升,进而推行“一果多用”的理念,从多个维度和领域深入挖掘审计成果价值,拓展审计成果运用范围,从公司监督到管理咨询综合提升公司管理运营效能。

(四)新形势下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撑体系建设

1.技术平台方面。新形势下审计管理模式的变革对审计平台的优化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在目前公司数字化审计平台功能建设基础上,可从知识管理、决策分析、资源绩效等模块进行功能新增和优化,完善数字化审计平台建设。同时,可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审计领域的应用研究,有效赋能审计作业各环节。

2.数据治理方面。新时期审计模式高效运行的基础是审计数据的高效应用。为了实现这一点,一是需要构建数据标签体系,基于中台理念,按照审计要求梳理标签需求,包括事实标签、模型标签和预测标签,支撑基本信息查询、关系图谱构建和审计场景分析;二是深化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从业务数据、审计成果数据、审计依据数据几方面全面推动数据结构化程度。

五、结语

笔者针对在新时期国家审计政策要求、公司战略需求和审计工作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公司审计现状的分析,从审计作业与管理框架搭建、审计定位及职责明确、审计作业体系升级、审计管理体系提升和新形势下技术和数据支撑体系几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构建审计管理与作业一体化体系,为公司迎接审计新挑战,实现审计对公司的监督评价和管理提升的重要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监督作业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