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用软件成本审计

2020-05-15

经济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审计工作软件

●曹 婧

成本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成本审计,可以识别和纠正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和不合理现象。成本审计对于软件行业而言,尤其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与其他有形的产品和服务相比较,软件产品具有高度抽象、虚拟等特征,通过采用软件成本审计等途径,来衡量软件采购、软件开发等活动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另一方面,软件应用或者软件产品往往针对类特定的具体应用,行业之外的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其相关的功能特征。目前,软件成本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得到软件管理和应用部门的充分认同,但软件成本审计工作却一直裹足不前,软件成本审计的工作效果也往往差强人意。

为了提升软件成本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对软件成本审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说明适用于通用类软件的成本审计方法。对于通用类软件的成本审计,应该以通用软件产品的公开报价作为主要的审计依据,同时关注不同来源报价的合理性和可信度。除此之外,还应该关注招投标、采购流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等因素。

一、软件成本审计现状

相对于传统行业,例如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而言,人们仍然认为软件行业的成本审计是一项无足轻重的工作,无论是软件开发组织内部发起的软件成本审计工作,还是由客户和管理组织发起的组织外部的软件成本审计工作,在目前的软件行业都不具备普遍性。

首先,制约软件成本审计工作普及发展的首要原因,在于人们低估了软件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人们的印象中,软件采购、软件开发以及软件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总是一些辅助性或者支持性的工作,远远算不上日常工作的主流。而且,软件采购费用或者维护费用与动辄以十亿百亿计的传统行业的项目预算相比较,软件相关的费用几乎可以忽略。虽然单一软件采购项目的预算并不高,但随着软件在各行各业的普遍应用,软件采购项目的数量正以井喷之势迅猛发展,软件采购金额在各种采购物品和服务中所占的比例在近年来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其次,制约软件成本审计工作普及化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软件产品的特殊性。与其他产品或者服务相比较,软件产品的可见性很差,如果不具备专业的业务知识和技术知识,很难真正理解软件所具备的功能和技术特征。

正是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软件成本审计工作目前举步维艰的局面。要克服这种局面,就需要对症下药,采用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二、软件成本审计对象

在实际工作中,软件成本审计的对象种类繁多、各具特点,根据成本评估的特点,可以将软件区分为通用软件产品、定制软件产品以及软件服务,然后根据软件种类的不同,各自选择不同的关注重点----例如根据软件产品的版本信息、软件产品规模信息、软件服务种类等相关信息,最后确定相应的成本评估方法。对进行软件成本审计时,其审计重点也应相应地集中在不同软件种类所采用的成本评估过程是否完整、评估方法是否正确以及评估结果是否客观等方面。表1描述了通用软件对应的主要类别。

表1 通用软件类型列表

上表中所列举的通用软件,又包含不同的软件子类型。在对通用软件成本进行审计时,其所依据的审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成本审计工作流程图

由于各类软件的特点不同,针对各类软件的成本审计关注重点也会有所差异。下面针对通用软件进行成本审计时所采用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三、通用类软件成本审计方法

通用软件因为针对广泛的不特定人群进行销售,因而其开发成本和营销成本可以不断摊薄。例如某软件开发公司推出了一款软件成本评估产品,此时软件公司可能会采用成本定价法确定其销售价格,该公司假定该款产品的销售期限为6年,预期售出的软件产品数量为2000套,考虑到前期开发和管理成本,以及后续的营销成本等,累计的成本总数为1800万元,进一步考虑该软件公司的盈利期望,假设期望的毛利率为50%,所以该款软件的销售价格即为13500元,1800万元/2000*150%。对于那些采购该软件的客户而言,为该软件所支付的直接采购成本即为13500元。除了上述的成本定价法,软件开发公司还会根据市场因素等采用目标定价法。假如市场上缺乏同类软件产品,则软件公司有可能会设定远高于成本的定价,从而赚取超额利润。如果市场上缺乏上述的软件成本评估软件,则软件公司就可能将该产品的定价调整为30000元,甚至更高的价格。

软件公司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设置软件价格,作为软件采购方很难施加影响。因此,对于通用软件的成本审计而言,软件采购方往往被动地以软件供应商所提供的市场售价作为成本审计的主要参考信息。需要说明的是,通用软件产品的定价应该远低于定制类软件产品的价格,因为通用软件产品的开发成本、管理成本以及营销成本会在多个潜在的各户之间进行分摊,而定制类软件成本的分摊程度则要低得多。

下面说明根据图1软件成本审计流程所描述的10个通用审计步骤,如何对通用软件成本进行审计,以及在审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步骤1:设定审计目标——在进行成本审计之前,首先要确定每次审计任务的主要目标。例如审计采购预算是否合理、是否遵循了低价优先原则或者是否有相应的质量约束要求等。审计目标通常由审计管理部门确定,作为审计小组后续的制定审计计划、审计执行、审计总结等工作环节的主要输入。

步骤2:制定审计计划——审计小组在接受审计任务之后,根据审计目标要求、审计对象的特点和复杂程度、可用的时间段、涉及的部门和人员数量等因素,制定审计计划。在制定审计计划的同时,被审计单位还需要根据审计要求,在审计访谈前向审计组提交相关的文档、数据、软件等信息。

步骤3:被审计人首次访谈——根据所采购的软件种类,了解采购对象的特点,听取被审计人员对于采购过程的完整介绍,被审计人员在实际采购过程中所履行的角色和职责,以及被审计人对于通用软件采购过程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步骤4:采购过程审计——完成审计访谈后,审计小组应对被审计单位所提交的审计材料、审计访谈结果进行一致性检查,对于那些不一致的信息应该进行重点关注。例如在被审计人在审计访谈过程中,声称应用了专家打分法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但却无任何相应的交付件能够证明这一事实,这就说明在软件采购过程中没有遵循严格的专家打分法。

步骤5:采购结果审计——对于通用类软件的成本审计,采购结果是否客观、合理尤为重要。对于那些成本偏差过大,例如超出正负20%的情形,需要在进行二次访谈时重点确认。

步骤6:被审计人二次访谈——二次访谈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澄清,审计人员就前期在首次访谈、采购过程审计以及采购结果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重点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不一致信息进行确认和分析。

步骤7:准备审计报告初稿——完成被审计人二次访谈工作后,由审计小组准备相应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注重事实和证据,首先在审计小组内部进行评审,然后再并根据评审反馈对审计报告进行必要的修改。

步骤8:审计报告预呈现——审计报告初稿完成后,审计小组向被审计单位和人员呈现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和人员在报告的过程中可以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但修改意见必须佐以充分的客观证据,例如各种纸质单据、相应的评标算法描述等。

步骤9:准备审计报告终稿——审计小组根据预发布过程中所接受的反馈意见对审计报告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将审计报告终稿提交给审计管理部门进行批准,经正式批准后的审计报告终稿不得修改。

步骤10:审计报告正式发布——审计小组向被审计单位正式提交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应根据审计报告中所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通过遵循上述通用的软件采购审计流程,审计小组可以对通用的软件采购做出客观、可信的审计结论。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审计工作软件
禅宗软件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软件对对碰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标准审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