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文化的凤阳县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2020-05-15邹金枝张春雨李会芳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凤阳县凤阳花鼓

刘 靖,邹金枝,张春雨,李会芳

1.安徽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3100;2.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0

1 凤阳地域文化解读

凤阳文化是指凤阳建城以来形成的生活气息、艺术成就、人文精神、城市特征等方面的内涵[1]。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凤阳县既包括弘扬传统文脉的帝王文化、花鼓文化、凤画文化,也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改革文化。文章从发源时间、发源地、表现形式、基础形态四个方面对凤阳地域文化进行分类(表1)。由表1可知,凤阳文化是一种兼具传统特色与现代文明的综合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创新性等特征。这些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不仅展示出凤阳县的艺术气息与人文特征,也是凤阳县对外交流的精神纽带和象征。

表1 凤阳地域文化概述

1.1 帝王文化

凤阳孕育了中国历史上的农民皇帝朱元璋,同时涌现出明代的开国功臣,如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并建有明皇陵、龙兴寺、中都鼓楼等建筑,可谓人杰地灵。明皇陵被誉为“明代第一陵”,是朱元璋为其父母修建的陵墓,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寺是朱元璋曾经出家的地方,与明代皇族关系颇深,并于1981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都鼓楼建于明代洪武八年,位于凤阳城东侧,是中都城重要附属建筑[2]。

1.2 花鼓文化

凤阳花鼓又称“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是一种形成于明代、根植于传统凤阳文化的民间戏曲艺术。凤阳花鼓包括大花鼓和小罗花鼓两种表演形式,其中大花鼓是经十余人演奏出来的较大场面的集体表演,一般节奏性较强;小罗花鼓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3]。明代中期,由于凤阳地区水灾和旱灾连绵不断,百姓被迫迁出以卖艺为由去往江南地区逃难,花鼓小锣也成为一种表演者沿街乞讨和卖场的工具。凤阳花鼓因此传遍大江南北,甚至在清末时期漂洋过海,传到东南亚地区,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戏曲表演形式。2006年,凤阳花鼓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3 凤画文化

凤画文化,是一种起源于明代,以凤凰作为描绘对象的民间绘画艺术,俗称“画凤凰”[4]。凤画经600多年的传承与发扬,已经成为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绘画形式。凤画中的凤凰造型奇异,融合了百鸟气质精华,常以“蛇头、龟背、鹰嘴、鹤腿、鸡爪、如意冠、九尾十八翅”的形象出现[5]。凤画描绘的凤凰有三种:墨凤(以纯度不一的墨画成)、素凤(用少许的蓝绿色略加勾勒凤身局部)、彩凤(用五彩缤纷的亮色涂染)。其色彩明亮,形式优美,表现手法别具一格,体现了当地淳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4 改革文化

小岗村隶属凤阳县小溪河镇,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年11月,小岗村18位村民冒着极大的风险,毅然按下了红手印,开始了“分田到户”“土地承包责任制”“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6]。如今,小岗村已成为国家“4A”级红色旅游风景区,建有“大包干纪念馆”和“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纪念馆”等多处旅游景点。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文化也因此得名,并深深扎根于凤阳这片土地。

2 融合地域文化的公共设施设计需求分析

2.1 公共设施的概念

公共设施早期被称为“城市家具”,是指在城市的公共区域设立的公共器具或设备,主要为公众出行和活动提供便利服务[7]。公共设施分类方式较多,从功能角度来说:公共设施可分为公共信息传播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休息服务设施、公共照明设施和公共环境交通设施等。

2.2 地域文化在公共设施中运用的价值

2.2.1 能够满足公众的情感需求

在早期的城市生活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公共设施的设计主要强调功能性,以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需求为主。但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的繁荣进程加快,传统单一功能为导向的公共设施已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公众的日常体验。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之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8]。因此,公共设施的设计需要更多考虑人们的情感需求。

纵观凤阳县内的公共设施,大多以实用性为主,在功能方面基本能够满足公众的日常生活出行需要。但由于其过分注重实用性,忽视了产品设计的其他层面,因而导致了同质化严重、与本地区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等问题。从情感理论角度出发,凤阳县的公共设施不注重反思层面的设计,忽视了人们的情感需求。而文脉主义设计恰恰属于反思层面,因此文章提出在公共设施设计中融入凤阳县地域文化,进而满足人们对于公共设施的情感需求。

2.2.2 有利于地域文化的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我国幅员辽阔,在人文、气候、环境方面差异较大,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却出现盲目模仿和雷同现象,城市面貌同质化严重,个性逐渐缺失。正如帕金森伊所说,全世界有一个很大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城市正在趋向同一个模样,这是很遗憾的[9]。人类文明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其多样性、复杂性、丰富性,而不同的地域文化正是地区差异的集中体现。要打破城市面貌之间共性就必须弘扬和发展各城市独特的文化。

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文化风貌。单一、同质的公共设施无法体现城市的个性形象。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一方面会向外界展示多样化的城市风貌,另一方面城市中的民众会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从而唤起公众的地域认同感和文化自信[10]。

3 基于凤阳地域文化的公共设施设计

3.1 设计思路

图1 基于凤阳地域文化的公共设施设计思路

基于凤阳地域文化的公共设施设计,文章将从以下思路展开(见图1)。(1)现状调研。选择凤阳老城区、中都鼓楼、小岗村等地,对其现存的公共设施进行现场调研和文献研究。(2)需求分析。总结出现有设施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设计需求。(3)文化界定。通过问卷调研等研究方法获取能代表凤阳县特色的地域文化。从发源时间、发源地、表现形式、基础形态四个维度分析凤阳县的特色地域文化。(4)文化元素提取。提取凤阳代表性文化中独特的造型形态,如凤凰形象、明皇陵建筑形象等,适当进行抽象处理。(5)设计实践。将代表性的造型元素合理、恰当地运用到公共设施设计中。

3.2 设计分析与应用

3.2.1 基于花鼓文化的导视标牌设计

城市导视系统指在城市公共空间内为人们提供方向指引服务的整体信息系统[11]。导视系统在一座城市的公共设施形象中占据较大的视觉比重,尤其对于外来人员。因此将花鼓造型元素融入凤阳县导视标牌设计中,能够有效促进人们对凤阳文化的认知。设计师将花鼓的造型置于导视牌顶部,既醒目又别具一格(见图2)。底部的面板形似鼓架将鼓身托起,花鼓中间区域印有相应的标识图案,可以指示相应信息。右侧一小块面板形似鼓槌,与整体造型相呼应。设计师采用系列化设计的方法,将不同类别的标识牌进行整体化、统一化设计,包括共享单车标识、停车标识、步道标识、草地标识等。导视标牌采用铝板的材质,整体采用暗红色,与凤阳花鼓的颜色相呼应,显得古典稳重。

图2 花鼓文化设计

3.2.2 基于改革文化的公共座椅设计

融入改革文化的公共设施能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并与大包干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相呼应。因此,可以从改革的历史事迹中寻找相应的设计元素。1978年12月,改革先辈于小岗村立了一份带红手印的字据,这是拉开改革序幕的标志。将手印的纹路与轮廓提取出来,进行抽象处理并融入到公共座椅的设计中(见图3)。

图3 改革文化的设计分析

该公共座椅以石材为支撑,青色的大理石粗糙古朴,富有历史感和沧桑感,不锈钢的座面轻巧明亮,体现出了现代感和工业化的特征。两种材质对比强烈,突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过去到新时代的发展和变革。座椅中间指纹形象以曲线形式出现,构图简洁,与周围的材质形成反差,让人瞬间可以联想到改革文化。

3.2.3 基于凤画文化的路灯设计

凤画文化是凤阳民间绘画艺术的瑰宝,凤画中凤的元素生动形象,轻巧灵动。设计师选择凤画的经典代表作《丹凤朝阳》,提取了这一作品中的凤凰元素,以凤凰形象构建出路灯的基本框架(见图4)。

图4 凤画文化设计

路灯整体造型犹如一只盘在枝头轻盈的凤凰。路灯的造型须保持顶部轻巧,底部稳重。因此框架采用哑光质感的不锈钢材质,框架结构中有虚实对比的差异,既简洁又不失轻浮。融合凤凰形象的路灯造型流畅,栩栩如生,既彰显民间艺术文化的传统底蕴,又体现出流线型的工业化风格。昼夜更替,不论是外来的游客和本地的民众,枝头的凤凰总是向人们诉说着凤画艺术。

3.2.4 基于帝王文化的花箱设计

明皇陵位于凤阳县城南,是明朝修建的第一座陵墓,与中都鼓楼、钟楼、龙兴寺等建筑遥相呼应,共同构建出明代帝王文化的发祥地。明皇陵的城楼建筑造型宏伟,气势磅礴,充分的展示了凤阳的帝王文化。因此,设计师选择明皇陵的城楼,提取出其中的典型特征元素,与城市花箱的造型相结合(见图5)。花箱整体采用PVC微发泡板材质,外面喷绘仿大理石漆,既具相应的强度性能,又能体现出石材的厚重感。一排排花箱仿佛久经风雨的明代城楼,时刻向过往的行人讲述凤阳的悠久文化。

图5 帝王文化设计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是一座城市人文艺术的瑰宝,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灵感源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且地域特色明显,设计师应当充分挖掘本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和应用。融合地域特色文化的公共设施不仅是本地区传统文脉和历史底蕴的深刻体现,也是向外界宣传和展示地区特色的良好途径。

猜你喜欢

凤阳县凤阳花鼓
安徽凤阳县:新型农业种养模式促增收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凤阳歌体系中基本曲调特征研究
凤阳民歌的美学探究
幸福花鼓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模式探析——来自凤阳县的实践案例
花鼓灯小唱
旧凤阳花鼓
基于GIS的凤阳县初级中学布局分析研究
花鼓桥